↑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19 题,单选题 1 题,连线题 3 题
中等难度 2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9 题
  1. 黄宗羲认为,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而自宰相以下无不传贤,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他旨在强调

    A. 嫡长子维承制的弊端及落后性

    B. 扩大相权以防止专制的必要性

    C. 专制下官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

    D. 晚清恢复宰相制度的进步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自程朱理学以来,儒家形成了以个人人性修养为主的思想路线。明末东林党精神领袖顾宪成说:“官辇毂(在朝廷做官),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东林党人强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据此可以推知,东林党人的志向

    A. 继承发展程朱理学注重个人人性修养的文化传统

    B. 开辟了明末淸初社会批判和经世致用的思想之路

    C. 反映了明末官场腐败导致民不聊生和士人隐居

    D. 取决于精神领袖顾宪成等人的日常讲座和熏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末清初反理学思潮高涨的社会原因是

    A. 民间抗清斗争的迫切需要

    B. 士人集中总结明亡的教训

    C. 理学束缚人性和思想发展

    D. 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这表明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

    A. 反对盲目相信孔子

    B. 强调人的个性自由

    C. 肯定人的正当私欲

    D. 倡导经世致用学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据此可知,顾炎武

    A. 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

    B. 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

    C. 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

    D. 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学者指出:“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其主要原因是

    A. 政治的迫害

    B. 时代的动乱

    C. 科举的没落

    D. 学风的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圣人所能者,夫妇之不肖可以与能,勿不视世间之夫妇为。……妇之不能者,则虽圣人亦必不能,勿高视一切圣人为也。”最有可能说这种言论的思想家是

    A. 孟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李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王夫之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理欲一致

    B. 理先于欲

    C. 欲先于理

    D. 礼即天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A. 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 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 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黄宗羲说:“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这表明

    A. 黄宗羲主张恢复三代的统治秩序

    B. 黄宗羲批判思想触及到制度层面

    C. 黄宗羲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D. 黄宗羲尖锐批判清朝皇帝的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其中的《世纪》部分,讲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个人活动。他将陈胜、公孙述(东汉末年军阀)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该书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A. 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

    B. 突破传统改革史书编撰体例

    C. 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反抗权威

    D. 以史为据实事求是评价历史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清初的学者颜元指出:“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由此可见颜元

    A. 抨击理学的空疏无用

    B. 赞扬儒家的忠君思想

    C. 反对理学的统治地位

    D. 赋予了儒学新的内涵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下列与材料核心观点相一致的是

    A. 合乎本心

    B. 物皆有理

    C. 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

    D. 理先气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四库全书总目》载:“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材料中“其书可毁”意在

    A. 维护理学的正统地位

    B. 强调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C. 突出对孔子思想顺从

    D. 深曝其罪恶以警示后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这段话的“本”是指

    A. 孔子的《论语》

    B. 孔孟之道

    C. 宋明理学

    D. 民本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这一观点出自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清代学者颜元解释“格物”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并说“手格其物而后知至”,这一观点

    A. 强调知行合一

    B. 认为真理来源于实践

    C. 肯定行先于知

    D. 与朱熹观点完全一致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的同时,提出了“理欲一体”、“以性正情,以义制利”的主张。这说明王夫之

    A. 彻底否定理学的“理欲”观

    B. 意在提倡“尊公轻私”思想

    C. 极力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对下表中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

    A. 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B. 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C. 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D. 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顾炎武批判王阳明说:“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表明顾炎武

    A. 意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

    B. 强调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

    C. 主张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D. 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秦统一中国开始,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建立与灭亡,即“初”与“末”。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读历史,就会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不仅有“末”,还有一个时段被定义为“晚”,这三个时段即晚唐、晚明和晚清,都尚有数十年时间的延续。一般被称为’‘晚”的时代,虽然出现颓势,但是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却十分繁荣,一般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摘编自商传《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朝代晚期的观点。(说明:对该学者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明的大变局是在世界潮流的激荡下逐渐显现的。随着地理大发现,百、葡、荷等国开辟了太平洋丝绸之路。全球化贸易浪潮袭来之际,明朝依然沿袭大祖制定的海禁政策,但走私与海禁较量的结果是隆庆开禁,准许人民前往东西二洋贸易,在沿海设关收锐,走私贸易转为合法贸易。这样晚明外贸十分辉煌,物美价廉的丝织品畅销西属美洲,江南太湖流域的南浔等丝绸业市镇的著名品牌“辑里丝”产品在国际市场享有极高的声誉,远销欧美。江南棉布业市镇出产的精品棉布,号称“衣被天下”,畅销海内外。因此,通过贸易渠道,全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了中国。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欧洲传教士也进入中国,在传播天主教同时,也传播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文化,使中国在文化上融入世界,同时西学的巨大魅力深深吸引大批在探求新知识的士大夫们,中国人开始真切地了解世界,涌现出第一代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他们与传教士合作编译欧洲科学普作,向国人普及新的科学理念。当时客观环境处于“天崩地解”时代,有利于基督教义传播,而王阳明心学的兴起,也大大解放了士人的思想,以“异端”自居的李贽,提出“咸以孔于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思想界流派纷呈,讲学之风盛行,更多的士子、文人有了自主意识,文人结社蔚然成风,畅所欲言交流心得。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明大变局的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梦-民主路》解说词中说:“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补救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中国文化概论》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评述“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西方启蒙思想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这一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