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

    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

    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

    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太祖时,各府、州公事,必须长官和通判“签议连书,方得下行”,北宋真宗以后通判“佐州郡之治,入则贰政,出则按县”。这一变化说明(   )

    A.中央集权逐渐弱化   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C.通判权力有所提升   D.地方受到严密监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秦皇、汉武、宋祖均被认为是比较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因为他们都(   )

    A.重视儒家思想     B.大力发展工商业

    C.提高丞相地位     D.强化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秦朝郡县制度之所以能够适应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

    A.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B.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吏不能世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         D.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罗马共和国早期,祭司们为了永远垄断法律的解释权,常常把法律的“奥秘”处记载成册,藏于密室。公元前304年,罗马官员弗拉维乌斯首度公布了民事诉讼程序。这一官员的做法(   )

    A.开始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B.使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维护了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

    D.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是听烦了。”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         D.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状态是(   )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清初嘉兴人张履祥设计了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今即其遗业,为经画之如左:瘠田十亩,……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池畜鱼、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竹果之类虽非本务,一劳永逸,五年而享其成利矣。”这一模式体现了(   )

    A.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B.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C.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            D.农业和手工业协调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

    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初会痼疾。其原因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反映出(   )

    A.手工业与农业的结合日益密切

    B.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不是因为(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交通条件,密切了世界的联系

    C.工业革命增强了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

    D.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对这一材料最妥当的解释是(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汉武帝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

    A.实现思想的统一

    B.便于与民休息,社会稳定

    C.巩固与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D.尊重学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

    A、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

    B、中国古代科技的沦丧

    C、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

    D、指南针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     B.符合现代法治理念

    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D.强调法律的权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

    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率相筹画、于事稳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谏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三 自奏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奏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唐太宗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2)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和疾病。……传入美洲和大洋洲的新疾病给土著居民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损失,并为欧洲的征服和殖民铺平了道路。这些疾病中,天花是由欧洲人传入的。

    材料二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手段,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爱尔兰共和国,或所有的任何其他地方、岛屿、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连同其全部船具、枪炮和附属物件)亦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三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四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哥伦布交换”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航海条例》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一条例的颁布对英国的直接影响。

    (3)材料三、四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开始)提出了怎样不同的看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陵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陵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埠喧盛,实为邑中诸镇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新兴城市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作为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一直伴随于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三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

    (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并结合汉代以后的史实说明其合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