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秦统一后,秦始皇认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采纳李斯的建议,“不立尺土之封,公天下为郡县”。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是郡县制在中国确立的标志,也是中国和世界行政区划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从当时的背景看,郡县制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①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       ②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

    ③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       ④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是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对这幅图历史内涵的推测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

    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图中成王实行分封制,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了严格履行

    D.图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政治权利之间的主要纽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百姓”一词,《辞海》 注释:“书尧碘,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 郑注:‘百姓,纽臣之父子兄弟’。”材料中的“百姓”是指

    A.先秦贵族             B.战国的“平民”

    C.封建地主阶级         D.西周的“国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的汤因比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 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长期大一统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历代忠君报国的忧患意识 

    B.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

    C.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D. 分封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秦统一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 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材料说明

    A.皇帝制度保证了行政的有效运作  

    B.三公九卿制度设计比较合理

    C.御史制度促进了国家行政的运行

    D.郡县制度推动中央集权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春秋繁露》中写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

    C.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

    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    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

    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     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 阿诺斯再《全球遇史》 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例度.指的是

    A.科举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明代内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南宋理宗时大臣杜范说:“凡君德之过衍、朝政之差缪、庙堂之塞蔽、臣工之邪匿,人所不敢盲者,台谏皆得以敷陈而劾奏之。”上述材料表明宋代(  )

    A.发挥监察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作用

    B.儒学复兴营造了士大夫的议政环境

    C.建立起“内重外轻”的行政格局

    D.建立起“文重武轻”的官僚格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人发现,中国古代史上的谏官制度有这样一个变化,由原来主要评议皇帝得失,转变为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从根本上说明

    A.宰相受谏官的制约       B.谏官地位高于宰相

    C.君主专制程度加深       D.宰相地位逐渐下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据此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甩级妞变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地方自主性          B.提升地方行政效率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D.提高中央财政收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学者指出,清顺治朝初修《太宗实录》夸大摄政王多尔衮的功绩,回遥其杀害其他开国功臣的事实;度熙帝夺回权力后所修《世祖实录》记录了多尔衮擅权欺君的罪行;乾隆朝重修清初四朝实录时.为称述先祖功业,又肯定了多尔衮的功绩。该学者旨在说明

    A.历史解释因史实考证变化而变化

    B.不同时代时同一人物有不同理解

    C.朝廷权力之争导致影射史学出现 

    D.官修史书中有致用高于求其的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 古代汉字“羣” (群)的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

    B.“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

    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制经济发展的产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文化途径迥异         D.国力对比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清顺治十七年上谕:“士习不端,结社订盟,把持衙门,关说公事,相煽成风,深为可恶,著严行禁止。”康熙说:“人臣分立门户,私植党羽,始而蠹国害政,终必祸及身家。”材料说明了

    A.清廷内部出现严重的皇权争斗

    B.统治者严防官吏结党威胁皇帝

    C.汉族知识分子反满情绪高涨

    D.地方官吏腐败行政效率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中说:“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作者主要强调传统制度( )

    A.建设的延续性       B.创新的曲折性

    C.存在的合理性       D.产生的必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7.开面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2.接折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8.交折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3.见面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9.月折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4.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lO.随手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5.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11.封柜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6.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D.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