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7 题,其中:
选择题 32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2 题
  1. “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

    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

    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研究表明,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但在北宋熙宁七年,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自此,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这反映了(    )

    A.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B.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

    C.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

    D.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汉朝以后到唐代,儒学的内在传统中断了,变成了比较注重文献、历史,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于把汉代以后中断的儒学内在传统接续起来。宋代理学接续“儒学内在传统”的是(    )

    A.理生万物             B.格物致知

    C.心即理也             D.强调人格、修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    )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度  D.军机处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宋史·职官志》说:“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对以上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削弱地方财权,强化中央财权  B.调整中央官制,强化财政管理

    C.皇帝直管财政,以防封建割据  D.分割宰相权力,加强封建皇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人描述:汉口不仅为湖北一地之咽喉,云、贵、川、桂、湘诸地之货皆于此转输东下,成为当时天下“四聚”之一。此处有关汉口的描述,最可能的时代背景是(    )

    A.南朝偏安江南局势下的物资转输

    B.唐代的经济重心转移至长江流域

    C.两宋时长江中游加速开发的结果

    D.明清长江中下游之间的经济分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这反映了(    )

    A.开禁政策促成海上贸易发展

    B.明朝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C.漳州月港成为福建经济中心

    D.明朝开始出现海外移民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总结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    )

    A.西周         B.秦朝        C.元朝       D.清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

    C.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D.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点是(    )

    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B.强调等级尊卑,主张同罪异罚

    C.法分贵贱,因人而异

    D.强调以礼入法,忽视个人权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人说:“中国学术精微,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这反映出其思想主张是(    )

    A.反对学习西方               B.中体西用

    C.变法改制                D.民主共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李鸿章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根据这一原则创立的企业是(    )

    A.发昌机器厂            B.大生纱厂

    C.保兴面粉厂            D.轮船招商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有人认为,“同为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却比义和团运动更好地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这主要因为(    )

    A.建立了自己的农民政权

    B.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C.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895年4月以后,《申报》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中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这反映了(    )

    A.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管控

    B.国人对洋务运动的反思

    C.民众开始关注日本文化

    D.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励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梁启超强调(    )

    A.新民之道是立国之本          B.改造国民的素质

    C.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          D.新文化的融合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C.专制统治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世纪最初十年,天津工业发展迅速,如以5000元以上的设厂数量与1900年前相比,约增加6倍;资金数字也大体如此增长。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清政府实施新的经济政策

    B.西方侵华经济手段的变化

    C.倡导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

    D.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这里的“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是指(    )

    A.自由与平等             B.法制与科学

    C.民主与自由              D.民主与科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B.国内官僚资本的萎缩

    C.列强对华侵略的削弱

    D.国内革命运动的推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这一原则让中国同冷战中的美苏保持了距离;这一原则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大、最成功的价值理念的输出;这一原则写进了1954年宪法”。“这一原则”是指(    )

    A.不结盟原则             B.睦邻友好原则

    C.“一国两制”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种做法在本质上(    )

    A.标志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B.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C.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联系

    D.杜绝了贱买贵卖的剥削方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

    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中共中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明年一方面必须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必须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使我们逐步掌握主动。”此举表明中央力图(    )

    A.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调整国民经济

    C.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           D.深化经济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62年7月,邓小平在接见出席共青团七届三中全体与会者时说,现在出现了一种新情况,如实行“包产到户”、“责任田”、“五统一”等等;又说,“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段话表明邓小平倾向于(    )

    A.赞扬农业生产合作化           B.打破单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C.肯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反对阶级斗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从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成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

    A.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B.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C.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

    D.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69年7月,美国取消其公民前往中国旅游的限制。随后,尼克松总统通过罗马尼亚总统向中国领导人传话,称将从台湾海峡撤出两艘驱逐舰。这表明美国(    )

    A.在国际舞台上陷于孤立

    B.美国断绝了同台湾外夺关系

    C.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D.意图改善中美两国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到2013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官兵和警察l4500多人次。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    )

    A.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

    B.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C.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

    D.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从1979年到1992年,我国国家统配物资品种由256种减少到19种;国家计划收购和调拨的商品由65种减少到15种;在工业生产中,国家计委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5%以上下降至10%以内。这意味着(    )

    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B.企业的自主权不断扩大

    C.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动摇

    D.私营工商业迅速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对于公益慈善行为也提出过深刻见解,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一一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公益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一些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主动观察和介绍西方公益募捐的情况。公益募捐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通过义演、义卖、发行筹赈彩票、企业捐赠、体育比赛等方式,提高了灾情的发布、募赈的宣传以及赈灾的舆论监督等方面的效率,公益募捐的施众和受众更加广泛。公益募捐的程序、机制得以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开始将公益募捐善款应用于设戒烟所、阅览会、不缠脚会、医学善会以及兴办近代新式学堂之类的新式民阎公益组织。从1915年到1949年,民国各时期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管理规范会馆的法令有十几个,根据这些法律,工商同业公会一般都设置福利委员会或救济委员会,履行一定公益职能。公益募捐组织,包括公益募捐在内的各个方面也顺应时代发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在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都有捐资御敌的行动出现,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捐资救国,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历史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的变化及原因。(1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5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国内立宪派与革命党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思想论战。1906年是论战最为激烈的一年,立宪派代表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申明自己的民主思想和支持君主立宪运动的政治态度。他认为依中国的国情只宜实行渐进式的改革,不能实行种族革命,“复仇则必出于暴动革命,暴动革命则必继以不完全的共和,不完全的共和必致亡国”,他担心“革命决非能得共和反而得以专制”。即使以革命手段推翻了帝制,并不能保证就能自动建立起一个民主政府。而且也不能保证新建立的政府不会变成新的专制政府,国民必然要起来反抗,这样二次革命,三次革命就会循环而起,永无休止。

    ——范福潮《梁启超与清末预备立宪》

    论证梁启超对革命的主张。(要求:观点明确,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以下是选修内容,请任选一题作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为了扩大赋税征收面,隋初进行了纳税户口清查工作,《隋书,食货志》载:“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大索貌阅之后,大臣高颖又认为长吏肆情,遂请行输籍之法。由中央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写成定簿,并根据户等高低征派赋役。由于国家规定的赋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甘心成为国家的编户。这样既调动了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虽然隋代农民赋役较前代有所减轻,但是纳税人口却比前代成倍激增,隋朝经济改革对国家财政的影响由此一目了然。

    ——摘编自《从改革的角度看隋朝的“国计之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意义。(7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在清末预备立宪中,清政府以“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以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筹设咨议局。各省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对咨议局有监督、勒令停会和奏请解散之权,但本省督抚如有侵夺咨议局权限或违背法律等事,咨议局得呈请资政院核办。1909年,除新疆外,全国21省咨议局成立。咨议局议员全部由选民选举产生,这在中国尚属首次。绝大多数咨议局会前都制定了议事细则、旁听规则、办事处办事细则等。咨议局开议后,提出的议案主要包括保护咨议局职任权限、收回利权、纠举不法官吏、发展实业、发展新政宪政、减轻百姓负担、兴修农田水利等几个方面。议员们经常与督抚进行斗争,如云贵总督出告示要将盐价每百斤加价一两,云南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要求取消告示,进而决定停止开会,集体辞职,迫使其妥协。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政府的覆亡,咨议局的活动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侯宜杰著《20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咨议局的主要职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咨议局在近代民主宪政发展进程中的作用。(9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顾维钧(1888—1985年),民国著名外交家,下面是他的主要外交活动大事年表。

    1919年

    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巴黎和会,要求将德属山东权益直接交还中国;与日本代表就山东问题进行辩论

    1920年

    出任国际联盟中国全权代表

    1921年

    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华盛顿会议,参与山东问题谈判;提出关税自主案等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代表南京国民政府参与对日外交交涉

    1937年

    向国联提出申诉书,要求其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动

    1939年

    于国联理事会发表演说,呼吁制止日机在华滥炸暴行,理事会通过援华法案

    1945年

    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并率中国代表团首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1947年

    指责雅尔塔密约,重申中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

    1957年

    当选海牙国际法庭法官

    ——摘编自岳谦厚《顾维钧外交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顾维钧外交活动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顾维钧外交活动的作用。(9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