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4 题,其中:
选择题 50 题,综合题 4 题
中等难度 5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0 题
  1.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    )

    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

    A.炫耀文治武功           B.树立专制权威

    C.制造暴政依据           D.宣扬君权神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史记》等史籍记载,秦始皇实现统一之后五次出巡,其中四次到了海滨。海滨之巡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的“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这也是秦始皇在咸阳以外地方居留最久的记录。其间秦始皇与随行权臣“议功德于海上”,发布阐述国体与政体的文告。这些表明当时(    )

    A.秦始皇对海洋有所关注               B.秦朝政治中心准备东移

    C.秦朝准备进行海洋开发               D.东海已经成为秦朝领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

    A. 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处              B. 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 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 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

    A.刚刚开始设立                     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D.逐渐失去其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宋史》)文中的“……”应为(    )

    A.通判       B.中书门下     C.枢密院     D.三司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与材料的看法一致的是(    )

    A.军机处实际上掌握了最高行政权

    B.军机处有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

    C.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

    D.内阁制有利于加强皇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D.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四川不少地区过去都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C.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D.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

    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商品流通不畅              D.传统手工产量不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宋代有人说“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家”。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              B.市民阶层崛起

    C.城市化程度加深           D.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下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    )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

    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

    ①居民仍有宗法观念    ②铸造业兴盛    ③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④居民重视风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这表明当时当地(    )

    A.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B.失业现象比较普遍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经济上以纺织业为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下列各句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

    A.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B.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易经·文言》中提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由此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    )

    A. 知性理性合一的特征              B.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特征

    C. 注重对真善美的追求               D. 注重对科学真理的追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    )

    ①巩固封建统治    ②培养社会责任感    ③维护社会稳定    ④禁绝个人欲望

    A. ①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然则某今日之论,虽或于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也。”请判断该学者是(    )

    A. 程颐         B. 朱熹        C. 王阳明         D. 李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

    A. 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B. 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C. 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D. 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D.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    )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是指(    )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梁漱溟(    )

    A.赞扬了“五四”民主、科学的精神

    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肯定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在某影视作品中,毛泽东有这样一句台词:“山沟沟里的共和国很快就要成为马背上的共和国。”“马背上的共和国”喻指(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长征

    C.八路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解放战争时期中央机关转战陕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径启者:兹附上广东银行大洋三百元支票一张,希如照收,即转湖南省党部毛泽东同志。此致中央执行委员会汪精卫”。与这一文件相符合的史实是(    )

    A.中国共产党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B.国民政府已经完成统一

    C.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D.国共合作开展抗日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1933年,蒋光鼐、李济深等国民党将领与红军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5年,中共在《八一宣言》中呼吁各党派“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一二·九运动后中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上述信息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A.国民政府对日态度从妥协退让到坚决抗战

    B.民族危机持续加重促使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C.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反蒋派坚持抗日

    D.国共两党由互相对峙、内战走向合作抗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1943年出版)一书说,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B.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D.以自由主义反对帝国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如图是中国1944年发表的一幅漫画,该漫画体现的政治立场是(    )

    A.日本侵略者抹杀重庆国民政府

    B.中国共产党揭露蒋介石的卖国政策

    C.重庆国民政府内部反美势力的反蒋活动

    D.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反蒋宣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这说明了(    )

    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 

    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C.中国共产党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 

    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战役结束后,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该战役应该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读下表,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    )

    《申报》时论统计(1882年1月至6月)

    题材

    本埠

    全国

    国外

    数量

    57篇

    80篇

    37篇

    比例

    33%

    67%

    A.《申报》已经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

    B.《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

    C.《申报》正在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

    D.《申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下图是晚清《点石斋画报》描绘的美国妇女驾驶轮船的情景。图中文云: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自幼入塾,男女一体,故西女通书算者为多……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女又先乎男,《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于此事可谓铁板注解。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该画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

    B.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旧观念

    C.女性优于男子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之道

    D.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下图是晚清甲午之前工业企业资本构成图,对图片理解正确的是(    )

       

    A.出现的根源在于社会的性质

    B.外国资本对中国毫无影响

    C.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D.买办和官僚资本实质是私人资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个阶段最恰当(    ) 

    A.一战时期、1928~1936年         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清朝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为便于经济掠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兴办了一些企业,这类企业当时主要有印刷、船坞、船泊修理等。这带来的新变化是(    )

    A.便利列强经济侵略              B.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

    C.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D.激化了中外之间的民族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导致“英国输华货物统计示意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工业的竞争               B. 一战的冲击

    C.自然经济的抵制              D. 通商口岸较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间中国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单位:吨)。

    年份

    生产量

    输出量

    输出占生产%

    生产量

    输出量

    输出占生产%

    1933

    11290

    11170

    98.9

    8492

    9611

    113.2

    1934

    13833

    13450

    97.2

    8132

    6442

    79.2

    1935

    15185

    14186

    93.4

    11009

    9180

    83.3

    1936

    14338

    13168

    91.8

    12954

    11260

    86.9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中国近代矿业企业以官僚资本为主

    B. 抗日战争前的矿业生产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C. 锑锡产量的逐年增加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迅速

    D. 中国近代矿业呈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

    A.林则徐       B.魏源     C.曾国藩     D.李鸿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7. 《刘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

    A.洋文学科的增设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社会观念的落后               D.大家子弟的谨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8.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该材料强调的是(    )

    A.人性的解放                      B.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

    C.民主与科学                    D.平等与博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9.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它最有可能出自于(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0. 鲁迅先生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孔夫子“又被重新记得”,主要是因为(    )

    A.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 

    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C.辛亥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D.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里说:“任何一件历史事实的产生都是人类内心世界驱动的结果,考察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的心理世界,包括动机、情感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钟表玩具,家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荒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以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曾颉刚以家讳乘坐南京小轮船至长沙,官绅起而大哗,数年不息,时甘心承人之害以使吾之脂膏,而夹全力塞其利源。蒙不知其何心也。

    ——《郭嵩焘诗文集》

    材料二    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声气远播之后,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误用自由者,遂相率至沪,父母丈夫不能阻也。

    ——《适可斋记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

    材料三    女子裹脚从此解放了,已经裹的放掉,已经裹小的也放大,社会上很自然地一致认为,民国纪元以后生下的女儿,一概不裹脚。

    ——黄炎培《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一些官绅对机器生产的心理态度?材料作者对这一态度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后期支持作者观点的社会阶层有哪些?(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妇女对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心理态度?从当时社会状况看推动这一心理产生的原因有哪些?(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习俗的心理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趋向。(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组成……但是,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光明日报》

    材料三    1924年2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说:“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似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世界的文明要进步,人类的眼光要远大,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太不适宜,所以应该提倡世界主义。近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但是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应该讲的,我们是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来讲世界主义。”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民族主义呈现近代形态的背景。据材料一,比较民族主义在19世纪中期前后的区别。(8分)

    (2)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表达出怎样的“民族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分)

    (3)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反对世界主义的理由。此时,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何重大动作?(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由于(北面)大事兴作,巨款开支,弄得“财赂衰耗而不赡”。

    ——《桑弘羊的时代背景及其政治思想》

    材料二     武帝非常满意,就把理财的重任托付给他。桑弘羊欣然接受。……把灾区贫民……迁往陇西……等郡落户垦荒。……发行白鹿皮币和白金币,减轻法定钱币重量,实行货币贬值。……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生产和销售……实行算缗……就是按缗计算税额的征税办法……平准就是政府在京师和各商业城市进行商品买卖……

    ——《经济奇才桑弘羊》

    (1)材料一中的“大事”指什么?由此可见,桑弘羊改革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6分)

    (2)结合材料二,归纳桑弘羊改革的主要内容。由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他改革的根本着眼点是什么?(9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袁世凯受命到天津小站编练新军,从营制、装备、训练、机构和军事学堂来看,新建陆军实为我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1901年4月,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支警察部队,联合张之洞奏请朝廷停止科举,鼓励官僚乡绅捐资办学,发展近代新式教育。民国建立后,袁世凯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如颁布实施《公司条例》《商人通例》等,派人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等国际经济活动,既开阔了国人的经济视野,又有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郭剑林《关于袁世凯评价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袁世凯为了早日实现当上皇帝的美好愿望,在日本的威胁利诱下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我们认为,不管袁世凯有没有以接受《二十一条》作为获取日本支持这种动机,也不管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时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却是铁的事实。仅从这一点看,袁世凯就逃脱不了与《二十一条》的干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袁世凯卖国的罪名是任凭你怎么洗也洗不掉的,如果一味要坚持洗下去的话只会越洗越黑。

    ——苏全有《应还给历史一个真实的袁世凯》

    (1)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角度看,材料一、二对袁世凯的评价有何差异?(6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影响袁世凯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9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