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7 题,其中:
选择题 31 题,单选题 1 题,连线题 5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2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1 题
  1. 1942年2月,美国给中国巨额贷款5亿美元,超过了1937年到1941年7月贷款总数的两倍,而且未规定利率、偿还期、担保及借款用途。美国大力加强对中国援助的主要原因是

    A. 建立战后中美关系,维护美国的远东利益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美是同盟关系

    C.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D. 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分割中国领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代的商业活动范围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其最为合适的书名应该是(  )

    A.《长安城的落日》          B.《汴河两岸》 

    C.《坊墙倒塌以后》           D.《盛世的辉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帝国议会不是一个‘假议会’,虽然宰相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议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议会享有立法权。”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

    A. 近代德国政体专制是实,立宪为虚

    B. 帝国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

    C. 议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

    D. 德国政体不乏民主成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身份

    使用乐器

    乐舞的规模

    天子

    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

    64人

    诸侯

    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

    48人

    卿,大夫

    判悬:悬挂的乐器二面排列

    32人

    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

    16人

    A. 贵族生活腐化

    B. 社会等级森严

    C. 血缘色彩浓厚

    D. 音乐发展迅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 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 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 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街市两房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成为秦楼楚馆、瓦台勾栏的娱乐场所,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满要而发展起来。”材料表明

    A. 词兴起于娱乐场所

    B. 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

    C. 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D. 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1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在经济方面,没收地主土地,全国土地国有化;把所有银行合并为一个国家银行,实现银行国有化。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列宁的这一主张意在

    A. 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价值观的变革   B. 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

    C. 工业革命推动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   D. 大机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记叙郭巨“埋儿奉每”故事:其妻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该故事反映

    A. 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

    B. 三纲五常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 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

    D. 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31年,广州附近两个地区的居民……他们大声疾呼,说洋纱剥夺了他们家中原来从事于纺纱的妇女儿童的生计;与此同时,黄浦东北的那些贫困人民曾在各乡镇贴标语提出警告凡在广州购纱入乡者,一经拿获,立即处死。这一史实表明

    A.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B. 农民守旧意识浓厚

    C. 传统生产方式顽强:

    D. 大批商品倾销中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 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 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 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 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孙中山曾说:“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则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材料表明孙中山主张

    A. 驱除满洲贵族,推翻封建统治

    B. 大力发展生产,建立共和政体

    C. 发展社会经济,实现民生均富

    D. 发展私人资本,防止贫富悬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A. 洋务运动的影响   B. 维新运动的影响

    C. 抗日战争的影响   D.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连续工作到六个月以上者至少须有两个星期的例假,工资照发;在危害工人身体健康之工业中工作的工人每年至少须有四个星期的例假,工资照发;各种节假日,纪念日,工资照发。这些措施

    A. 调动农民移展性

    B. 党内“左"倾错误的体现

    C. 促进了根据地的发展

    D. 充分保障了人民权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据记载:“当时人都不肯雇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但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骡车,“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营业甚为发达。”这说明

    A. 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

    B. 近代北京的交通日益发达便利

    C.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D. 民众生活受政治局势影响巨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人民日报》社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这种“新的社会组织”

    A. 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有效解决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

    D. 初步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尝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56年中央提出的“12年科技规划”,使我国的科学技术从旧中国的抱残守缺、支离破碎的状况通过七八年的努力踏上了―个新台阶,现代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都跨进了大门。

    这一科技规划的主要意义是

    A. 为科技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B. 建立了完整齐全的学科门类体系

    C. 使中国科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D. 现代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如图所示),自倡议以来就引发了国际社会强烈关和热烈讨论。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以下哪个理由不能印证此观点

    A. 两者都以输出资本作为提升政治影响力的手段

    B. 都由政府行为主导,都有相应的地理政治布局

    C. 两者输出资本都是以遏制潜在敌国为政治动机

    D. 两者都是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资的重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14年4月16日韩国客轮“岁月”号发生事故下沉,船长李俊锡却抛下乘客率先逃离。甲同学说:“求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乙同学说:“丧失了一个船长应有的责任心,应受到强烈谴责”。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最接近

    A. 泰勒斯   B. 苏格拉底

    C. 普罗泰格拉   D. 亚里士多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

    A. 范围限于成年男性公民

    B. 存在滥用民主弊端

    C. 利于政府正确决策

    D. 提供了集体管理新形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罗马教会授意马丁路德宣布放有―己之见,然而路德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抗辩辞:“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我只信奉《圣经》……我不能,亦不会放弃。”这里,路德坚持的“一己之见”是指

    A. 废离罗马教会

    B. 信仰即可得救

    C. 王权高于教权

    D. 简化宗教仪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说:“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止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所著的《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之道路》。”桑戴克认为这两本著作的主要意义在于

    A. 日心说的提出,否定了统治人类思想千年之久的地心说

    B. 标志着近代科学产生

    C. 对人体结构研究,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D. 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伏尔泰说:“天狼星的光始终如一,对我们来说,道德哲学亦始终如一。”“一切关于显灵或奇迹的说法,一切认为上帝干预自然秩序的信仰,都是假的,……人类要了解上帝,只需要有理性就够了。”对以上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A. 伏尔泰是无神论者,主张以道德取代宗教

    B. 伏尔泰认为如果上帝无法显灵,无法干预自然秩序,上帝的存在就很可疑

    C. 伏尔泰相信自然神论,认为宗教的精粹在于尊敬宇宙的合理性和完美性

    D. 伏尔泰认为研究天文学有助于了解上帝的存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马克思笔下的“无产阶级”多指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1891年,恩格斯在《致国际共产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的信中提出了“脑力劳动无产阶级”的新概念,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

    A. 无产阶级已至登上历史舞台

    B. 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C. 无产阶级的构成日益复杂化

    D.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消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20世纪20年代,郑贞文的独幕话剧《爱之光》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剧中有4位人物:理学博士、泰谟(Time,男)、石佩姒(Space,女)和光神。全剧描写理学博士(实为爱因斯坦化身)借“光神”(实为光速)之助,撩开了泰谟和石佩姒面纱,发现他们二人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话剧创作的最要历史背景是爱因斯坦

    A. 提出了光量子假说

    B. 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

    C. 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D. 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美国迈克•亚达斯等史学家在著作《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中指出:“‘新政’的执行让政府获得迅速发展,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对材料中的“分水岭”含义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美国由民主政体走向集权政体

    B. 美国由经济危机走向经济繁荣

    C. 美国由自由主义走向国家干预

    D. 美国由电气时代走向信息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49年联邦德国建国后,在与苏联以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交往中奉行强硬的政策。1969年社会民主党执政后,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西德对外政策的转变

    A. 受美苏冷战重心转移的影响

    B. 反映出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C. 受苏联对外政策调整的制约

    D. 体现出两极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

    A. 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

    B. 僵化经济模式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

    C. 冷战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

    D. 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涨”危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截止2015年4月5日亚投行涵盖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其中34个国家已成为正式的意向创始成员国。这表明

    A. 当前中国在经济上主动融入西方经济体系

    B. 中国正逐渐取代欧美主导世界经济游戏规则

    C. 是美国世界经济主导地位动摇的体现

    D. 其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工业的迅速发展反而造成了群众的赤贫化,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这一现象

    A. 表明了启蒙运动批判的锋芒发生转向

    B. 体现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破产

    C. 说明了民众追求自由民主心态的失望

    D. 反映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的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 批判神权统治

    B. 构建民权政府

    C. 鼓吹人性解放

    D. 主张平等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5 题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特别是进攻上海、华中和华南等地区,直接损害和严重威胁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在华的经济利益和地位。面对日本的严重挑战,美国有一部分人主张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进行反击;另一部分人,由于同日本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并受孤立主义影响,竭力反对制裁日本。虽然英日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不断加深,但因受日益紧张的欧洲局势的牵制,英国在远东的实力和地位不断下降,在处理对日关系中,不得不更多地仰仗美国。英国首相张伯伦宣布,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英国决不对日本进行制裁。法国则因国内政局动荡,又忙于西班牙内战,无力顾及远东,因此它的对华政策是跟随英美。在上述背景之下,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继续采取利已主义的两面手法。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第五卷》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英、法三国的对日政策及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方对日政策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律应谈和国家的自然形态有关系;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系;和土地的质量、形势与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法律应该和政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居民的宗教、性癖、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美国官吏.有由选举来的,有由委任来的。无论是选举还是委任,都有很大的流弊。选举上说,那些略有口才的人,便去巴结国民,运动选举;那些有学问且思想高尚的人,反都困讷于口才,没人去特色他。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中国)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从前,美国有一位学者叫做巴直氏,他是很有名望的,写过了一本书,叫做《自由与政府》,说明中国的弹劾权,是自由与政府中间的一种良善的调和方法.

    ——据《孙中山选集》等整理

    (l)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德斯鸠对“法的精神”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欧美国家对其“法的精神”的实践.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对孟德斯鸠政权设计的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末一条鞭法夭折之后,豪绅富家凭借特权逃避编丁,土地兼并加剧,无地农民苦于丁银负担,大量逃亡。于是一些地方进行了丁银均入田赋中征收的税制改革,称之为“随粮代丁”、“丁随田办”。公元1721年,清政府宣布“添丁不加银”,这就为“摊丁入地”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证。康熙五十五年,清政府首先在广东省试行丁银摊入地亩征收。至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摊丁入亩”改变了过去地丁并行的税制,简化了征税手续,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尽管田赋重了,但免去了人头税,这对无地贫民而言,无疑是带来了一丝福音。到雍正末年,国库存银由康熙末年的八百万两增加到六千多万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杜丽雯《中国古代重大赋税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赋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赋税改革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42年7月24日,郑观应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一个书香门第。1858年到上海学习经商,先受雇于英商定顺洋行任买办,后与英商经营公正轮船公司任董事。1874年任英商太古洋行买办、太古轮船公司总理,并开设恒古钱庄。1880年,郑观应被李鸿章委任为上海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总办,参加洋务运动。他关心时政,热心西学,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逐渐形成维新改良思想,主张变革以御外侮,办学校以育人才。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曾表示反对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1922年5月病逝。

    ——摘编自《中山市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一生中阶级属性的演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郑观应的实践活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西方的冲击,是中国人难以承受的打击。然而,对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中国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到了20世纪,西方已经成为鼓舞中国人进行革命的思想来源。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上述材料描述了近代中国和西方三阶段的关系,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选择其中一个阶段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有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