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连线题 2 题,非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井田制是宗法关系的依据   B. 制礼作乐导致了宗法制度的形成

    C. 宗法制确定了权力传承的标准   D. 宗法制度仅适用于天子和诸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原始社会时期,贫富分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A. 产品的积累

    B. 交换的扩大

    C. 生产力的发展

    D. 剥削的产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

    A. 法家思想的影响   B. 儒家思想的影响

    C. 皇权意识的增强   D.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等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经济重心的南移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产生重要影响。有的朝代发生了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现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谈一中国历史上某个朝代的后期“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朝代是(   )

    A. 西汉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 手工工场兴起

    B. 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C. 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 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项对于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繁荣   B. 都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C. 都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   D. 都采取的措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表3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表3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每户足够食用以外的粮食归入国库,有婚娶弥月、疾病荒灾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儿童读圣书,居民听教化等则在礼拜堂进行。这可以用来说明太平天国(    )

    A.开始向西方学习

    B.追求平等的政治生活

    C.主张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

    D.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是,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息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

    A、平民的民主               B、贵族的民主

    C、奴隶主的民主              D、国民的民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晚清设立的一个机构,不仅办理外交事务,还扶植一些现代化项目,如新式学堂、近代企业等。它经常遭到守旧派抨击,外国人也批评它办事不力。该机构是(   )

    A.总理衙门         B.同文馆   

    C.军机处           D.外务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 1840年   B. 1860年

    C. 1895年   D. 1901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关于阿古柏在新疆自立为汗,李鸿章上书慈禧折曰:“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然而清庭另一位重臣确力主收复新疆,大骂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千古骂名。”此人是(  )

    A. 奕   B. 左宗棠   C. 袁世凯   D. 张之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867年在官员的奏折中提到前门外闹市贴了许多小字报,其中有“未同而言,斯文丧”;“孔门弟子,鬼谷先生”等语句,这些语句意在(   )

    A. 赞成外国公使进京   B. 讽刺新式学堂

    C. 反对预备立宪   D. 支持科举制的废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899年9月美国国务卿约翰*海伊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列强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

    A. 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 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 列强在华利趋于一致   D. 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这是因为《临时约法》的颁布(  )

    A. 导致清帝退位,帝制结束   B. 制约了袁世凯的独裁

    C. 为民主共和提供宪法支持   D.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清史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方式的特点?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因素。

    材料三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3)材料三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材料四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4)材料三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的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材料1853到1854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修约”交涉,要求公使驻京,它们认为这是确立条约制度的核心环节。英国外交大臣说:“在任何与中国订的新约中,第一件事就是要提供公使驻京的权利。”美使柏驾说:“中国政府,从远方不能驾驭,到了它的身边,它就变得驯服多了。”这些要求都被清政府拒绝。列强认为不使用武力,就不能使清政府就范。

    在清政府方面,这一问题牵涉到天朝至尊的信仰,反对最为激烈。《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皇帝仍试图把公使驻京纳入清朝传统的外交体制,甚至打算用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的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京建立使馆。

    ——摘编自王立诚《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西方围绕“公使进京”问题发生的冲突,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