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16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名句名篇 2 题,诗歌鉴赏 2 题,语言应用 3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6 题
  1. 下列各组划线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婆(suō)     号(chuò)     豆(jié)     胜在握(quàn)

    B.启(dìng)     怨(mán)     丽(guī)     引高歌(háng)

    C.对(zhì)     事(zhào)     好(pǐ)     烟熏火(liáo)

    D.害(qiāng)    编(zuàn)     神(qí)     醐灌顶(t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艰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B.苏比挪动他那双暴露身份的皮鞋和泻露真相的裤子跨进饭馆时倒没遭到白眼。

    C.先在粘满了铜丝的铜胎上喷水,然后拿银粉、铜粉、硼砂三种东西拌和,均匀地筛在上边。

    D.这时,远远的前方,层峦叠嶂之上,迷濛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对划线字词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如其分(合适的界限)  不不类(同类)   百争流(小船)  不一钱(占有) 

    B.层峦叠嶂(重叠的山峰)  鸟语耳(充满)   峨冠带(高的)  无打采(精神)

    C.礼往来(重视、崇尚)  残羹冷(烤肉)   永不朽(流传)  妖童女(美女)

    D.熙熙攘攘(纷乱的样子)  推陈新(推出)   谁沉浮(主宰)  浪飞舟(阻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养料,   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   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   送到药房去,以供治病之用,   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A.既要   也   只   也   只   却

    B.只要   又   也   只   也   只

    C.既要   又   也   只   也   只

    D.只要   也   只   也   只   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B.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D.“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B.涂上的色料有好多种,不只是一种蓝色料,为什么单叫点蓝呢?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

    C.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

    D.“用不着惊动警察老爷。”侍者说,嗓音油腻得像奶油蛋糕,眼睛红得像鸡尾酒里浸泡的樱桃:“喂,阿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天晚上,这里汇集着葡萄、蚕丝和原生质的最佳制品。(借代)

    B.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对比)

    C.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夸张)

    D.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拟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句中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上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下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描写)

    B.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说明)

    C.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叙述)

    D.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抒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作品、作者、出处及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药》              鲁迅        《鲁迅全集》         中国

    B.《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英国

    C.《获得教养的途径》      赫尔曼·黑塞   《黑塞说书》         瑞士

    D.《化装舞会》          亨利希·曼    《世界文学》         德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对有关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详细说明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方法,介绍了景泰蓝制作中手工操作特点,赞扬了手工艺工人的精湛技艺、劳动和智慧,从而赞颂了我们民族的伟大创造才能。

    B.《化装舞会》文章以成人的视角来观察某个晚上的一个化装舞会的热闹与奇幻,折射出当时上流社会的奢靡与颓废,而女仆施蒂娜的一个玩笑却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文章非常巧妙地暗示了当时社会的等级悬殊和贫富差距。

    C.《拿来主义》一文采用先立后破,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增强论说力量。大量的比喻运用形象贴切。

    D.小说《药》写于1919年4月25日,是以光复会成员徐锡麟、秋瑾被清政府杀害事件为素材写成的,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静女其(shū)     彤管有(wěi)      自牧归荑(kuì)

    B.暧(ài)         守(zhuō)        永(jùn)

    C.恣欢(xuè)       早生发(huā)     钟鼓玉(zhuàn)

    D.李(yù)         注(jiān)       羽扇巾(guā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选项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     呼儿出换美酒(拿出)

    B.此去经年(年复一年)        烽火扬州(道路)

    C.舞榭歌台(台上的房屋)       雄姿英发(卓越不凡)

    D.便纵有千种风情(情意)       暮霭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C.都门帐饮无绪。

    D.强虏灰飞烟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对《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江山如画”中的“山”指黄山。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卷起千堆雪”和“强虏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朝廷乐歌,有十五国风,共160首;“雅”主要是地方民歌,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40首。

    B.柳永,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名第七,又称柳七。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D.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隋,形成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故俗称宋词。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

    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1.第一段文字的中心是(   )

    A.世界文学是向每一位有志者敞开的

    B.获得教养不一定要读很多书

    C.获得教养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

    D.读书要仔细咀嚼,不要囫囵吞枣

    2.对画线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个性或人格”指爱的阅读、对知识的敬重、心的教养。

    B.阅读报纸和流行文学是不可能提高一个人的精神素养的。

    C.“自己的价值”指的是:一个人必须是一个可教养的客体,这是获得教养的前提。

    D.“杰作的真正价值”指的是:经典对一个人教养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3.作者倡导怎样一种读书观?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读书不在于数量,重要的是要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

    B.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

    C.必须花力气、下工夫读杰作。

    D.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就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4.对选文中的“个性或人格”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指爱的阅读(或“对文明的热爱”)、对知识的敬重、心的教养。

    B.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

    C.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很难获得教养。

    D.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不仅追求数量,还要追求他心灵的获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用小西瓜(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做“打瓜”或“笃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1.关于选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采用了总分结构,先总写父亲的为人,再具体写父亲与孩子的几件事。

    B.本段可分为两层:第一层至“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第二层从“春天”开始至段末。

    C.本段分写了关于父亲的四件事。

    D.本段总写部分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写了父亲的随和、喜爱孩子。

    2.从本段中可以看出父亲的性格特点是(   )

    A.父亲喜爱孩子,爱带着孩子玩,是一个很随和的人。

    B.父亲多才多艺、情趣高雅。

    C.父亲心灵手巧、情深似海。

    D.父亲对孩子的亲近、理解、包容和友善。

    3.本段中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引号的作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示突出强调。

    B.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讽刺和否定。

    4.对“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理解,不符合作者的本意的一项是(   )

    A.显而易见,父子之间相处的时间长了,就会建立起像兄弟一样的关系。

    B.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C.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

    D.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家庭,要有点“没大没小”。父亲叫人敬畏,儿女“毕恭毕敬”最没有意思。

    5.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第一个“父亲”的典型事例推出“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中心,然后通过第二个“父亲”的事例证明这一论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B.作者父亲几乎无所不能,他是画家,通音律,会园艺,扎纸的手艺也非常好,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又是个重情义的人,写父亲与自己的关系时,多用了反写的手法。

    C.“他养过花,他养的一盆素心兰在我母亲病故那年死了,从此他就不再养花”,这句话表现父亲重夫妻情。

    D.“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父亲的心灵手巧给孩子带来了欢乐,带来了骄傲,父亲爱孩子,孩子们也非常爱父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简答题

    (二)

    最后,苏比来到通往东区的一条马路上,这儿灯光暗了下来,嘈杂声传来也是隐隐约约的。他顺着街往麦迪生广场走去,因为即使他的家仅仅是公园里的一条长凳,他仍然有夜深知归的本能。

    可是,在一个异常幽静的地段,苏比停住了脚步。这时有一座古老的教堂,建筑古雅,不很规整,是有山墙的那种房子。柔和的灯光透过淡紫色花玻璃窗子映射出来,风琴师为了练熟星期天的赞美诗,在键盘上按过来按过去。动人的乐音飘进苏比的耳朵,吸引了他,把他胶着在螺旋形的铁栏杆上。 

    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檐下的冻雀睡梦中啁啾了几声——这境界一时之间使人想起乡村教堂边上的墓地。风琴师奏出的赞美诗使铁栏杆前的苏比入定了,因为当他在生活中有母爱、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洁白无瑕的思想与衣领时,赞美诗对他来说是很熟悉的。 

    苏比这时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的潜移默化会合在一起,使他灵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他猛然对他所落入的泥坑感到憎厌。那堕落的时光,低俗的欲望,心灰意懒,才能衰退,动机不良——这一切现在都构成了他的生活内容。 

    一刹那间,新的意境醒醐灌顶似地激荡着他。一股强烈迅速的冲动激励着他去向坎坷的命运奋斗。他要把自己拉出泥坑,他要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他要征服那已经控制了他的罪恶。时间还不晚,他还算年轻,他要重新振作当年的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地把它实现。管风琴庄严而甜美的音调使他内心起了一场革命。明天他要到熙熙攘攘的商业区去找事做。有个皮货进口商曾经让他去赶车。他明天就去找那商人,把这差使接下来。他要做个烜赫一时的人。他要—— 

    苏比觉得有一只手按在他胳膊上。他霍地扭过头,只见是警察的一张胖脸。 

    “你在这儿干什么?”那警察问。 

    “没干什么。”苏比回答。 

    “那你跟我来。”警察说,“你因为闲荡的罪名被捕了。” 

    第二天早上,警察局法庭上的推事宣判道:“布莱克威尔岛,三个月。”

    1.选段出自哪篇课文?请简要介绍作者。(4分)

    2.分析选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3.这篇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作者设计这样的结尾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2 题
  1. 默写(本大题共4小题,共4分)

    26.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7.           ,千金散尽还复来。

    28.执手相看泪眼,                 

    29.人间如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6分)

    40.请默写出你最喜欢的李白的诗句,至少写出四句。(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简答题

                            (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诗歌的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4分) 

    2.诗歌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中“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解释划线词(2分)

    (1)春花秋月何时:                

    (2)故国不回首月明中:             

    2.写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2分)

    (1)雕栏玉砌应犹在:                

    (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本篇前六句的词眼是哪个字?为什么?(3分)

    4.最后两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学校学生会要招聘学生会主席,你想参加应聘。请你写一份自我介绍,符合人物身份,主题突出,措辞得体,语言简明、通顺。

    要求:150字左右,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就其中两句写一段赏析性短文,60字左右。(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你的家乡某一处地方、某一个角落一定会有曾美得让你心里一阵颤动的景物。请写下这令你心动的美丽景物,适当引用古代诗歌,写出诗意或美感,15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有这样一则广告语:“人生就像一段路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有的人直奔目的地,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有的人流连沿途的风景,忘记了目的地;有的人赶路途中,偶尔驻足,美丽的风景让他忘却疲劳更好地奔向目的地。

    请以“沿途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