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9 题,单选题 14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9 题
  1.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原本是单色,到元末始用朱、墨两色,继而到明末发展为流行的三色、四色。明中期以后,版画发达,刊印书籍有“传奇行于世,无不冠图”之称。雕版印刷的不断进步折射出

    A. 市场经济的活跃

    B. 文化氛围的宽松

    C. 社会需求的强大

    D. 社会转型的缩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 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C.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他

    A. 强调伦理道德

    B. 主张心灵净化

    C. 反对格物致知

    D. 践行知行合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朝思想家李贽认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表明李贽

    A. 全面否定程朱理学

    B. 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C. 主张正确看待孔子

    D. 努力追求个性解放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他在这里强调

    A. 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B. 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

    C. 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 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

    A. 倡导民主政治

    B. 强调依法治国

    C. 对理性的尊崇

    D. 忽视集体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3—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手工业生产起飞,行会头目成为资本家,他们直接掌握城市政权;而热那亚海外贸易发达,由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前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后者与此无缘。这一现象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A.取决于经济实力强弱

    B.延续并发展了中世纪的文明成就

    C.与城市政治状况相关

    D.符合了城市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马丁·路德号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由德意志人自己委任教士,世俗的事情不应由罗马判决,而由世俗当局处理,这反映了他

    A. 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B. 宣传“因信称义”

    C. 主张建立廉俭教会

    D. 宣扬“先定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4 题
  1. 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中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A. 中断了古希腊法制建设

    B. 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

    C. 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D. 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

    A. 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B. 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C.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D.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 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 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D. 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做是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下列对理学“内在生命与动力”蕴意理解正确的是

    A. 大力推行书院教育,广泛影响海外学派

    B. 汲取佛家和道家思想,使儒学形成成熟理论体系

    C. 突出三纲五常等级秩序,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 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精华,促进新儒学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 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 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

    C. 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D. 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 改朝换代建立全新制度

    B. 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

    C. 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

    D. 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 治贫需与治愚相互结合

    C. 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 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钗为弁,文武双全。这反映出

    A.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

    B. 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

    C. 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

    D.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示意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欧

    A. 世俗王权的演变

    B. 资产阶级力量的变化

    C. 教会势力的演变

    D. 市民阶层力量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A. 法律有阶级性

    B. 司法必须公正

    C. 法律地位至上

    D. 法律并非万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我们每个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一瞬间,这一结合行为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材料集中体现的是

    A. 主权在民思想

    B. 社会契约精神

    C. 理性主义原则

    D. 君主专制批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A. 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B. 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C. 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D. 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 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B.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清因明之旧制,世祖始修葺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多来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学部,国子监归入学部

    ——《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材料二: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教会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学校主要是贵族子弟,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一方面仍然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这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1)(1)比较清代的中国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向、管理体制上有哪些不同?

    (2)造成中国明清时期教育不同于西方的政治、经济因素有哪些?

    (3)分析清代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发展的差异对欧洲和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改变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树立忠孝风尚,汉武帝把以前的举孝廉制度化。《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汉武帝也推广文翁的做法,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在西方学者看来,文艺复兴时存在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从中世纪时代对灵魂全神贯注的得救,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接受生活的挑战比天国的许诺更激动人心。”当时诸如布鲁日、阿尔伯蒂和马基雅维里等人文主义者,都相继从不同角度论证和阐述财富不仅仅能给人以生活的幸福,更重要的是确立社会的尊严地位。同时,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生的目的是现世的享受而不是死后的永生。

    ——摘编自梁民愫、吴佳娜等《近代西欧转型时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武帝宣扬的主流价值观及其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同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