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名句名篇 1 题,其他题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嗔怪(chēn)尴尬(gà)朴刀(pǔ)面面先觑(qù)

    B.庖官(páo)谮害(zèn)傅采(fù)拈弓搭箭(zhān)

    C.带挈(qiè)藻饰(zǎo)压榨(zhà)契而不舍(qiè)

    D.腻烦(nì)揣摩(chuǎi)星宿(xiù)自暴自弃(bà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级很是孤立,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很自负的人。

    B.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可理喻的。

    C.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D.6月11日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开赛以来,球迷们天天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每场比赛结束后仍对球星的表现评头论足,强聒不舍,尽情享受着体坛的“豪门盛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

    (2)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3)这般天气,兀的不晒杀人!

    (4)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

    A.排比夸张夸张比喻

    B.排比反问夸张引用

    C.对偶反问反问引用

    D.对偶夸张反问比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这两句是议论,诗人感慨由于东风不给周瑜方便,导致二乔被关进铜雀台。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这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完成6—8题。

    ①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②“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③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④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⑤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舍身求法”是指为追求公平、正义而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

    B.这里的“中国人”是指所有的中国人。

    C.“脂粉”是指国民党反动报刊上的欺骗宣传。

    D.“状元宰相”是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2.“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这样的人现在确实很少

    B.这样的人现在并不少

    C.这样的人现在确实不多了

    D.这样的人现在并不多了

    3.对选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②段中前面说“笼罩了一切”突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

    B.选文第③段采用例证法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C.作为一篇经典的驳论文,全文采取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方法。选段是通过从正面提出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论证这个论点的正确性,从而直接驳斥了对方谬论。

    D.①—④段先后巧妙地使用了仿拟、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

    B.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

    2.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   )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C.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以人为鉴

    郑公魏征①卒。征寝疾,上②与太子同至其第③,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④。征薨(hōng)⑤,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日:“人以铜为鉴⑥,可正衣冠⑦;以古为鉴,可知兴替⑧;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zhèn)⑨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

    (选自《史纲评要》)

    【注释】

    ①郑公魏征:魏征在世时封为郑国公。魏征是唐太宗时名臣,常给太宗李世民提意见。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第:府第,封建社会中官僚的大宅子。④指:指名。衡山公主:唐太宗的女儿。叔玉:魏征之子。⑤薨:公侯死称薨。⑥鉴:镜子。⑦正衣冠:使衣冠正,把衣服、帽子穿戴整齐,这是使动用法。⑧兴替:兴衰。替,衰落。⑨朕:皇帝自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郑公魏征卒________(2)并为书石________

    (3)可正衣冠________(4)朕亡一鉴矣________

    2.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________

    3.文中唐太宗以三镜自照的话,言简意赅,说明了一个至今仍有借鉴作用的道理。请简要总括出这个道理的内涵。(2分)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5分)

    1.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望西都,意踌躇,________,________。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养·潼关怀古》)

    4.柳宗元在散文《小石潭记》中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是动。④虚实相生。如“________”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5分)

    在“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题。

    1.“小演说家”明明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一则不符合他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3分)

    材料一: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 (节选自茅盾《论“入迷”》)

    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

    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                                      (摘自3月8日《今日早报》)

    ________

    2.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家名言,让同学们进行仿写练习,在班会上进行分组比赛。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以读书为内容,写两句话。(2分)

    【例句】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你的仿写: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________;智慧里

    没有书籍,就好像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5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经验,回答23-24题。

    1.该书共辑入10篇文章,外加“小引”和“后记”。其中写到“某友人失学回到故乡,又受到排挤,只能教几个小学生糊口”这一内容是哪篇文章?(1分)

    ________

    2.该书中《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篇文章分别写到了“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这两个事件先后触发了鲁迅怎样的思想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不超过20字)(4分)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娇弱的小草感谢大树替它遮风挡雨,挺直的大树感谢小草替它衬托伟岸;美丽的鲜花感谢大地哺育了它的芳香,辽阔的土地感谢鲜花为它装点希望;涓涓小溪感谢大海容纳抚爱了它,无边的大海感谢小溪为它增添了广阔与神秘。

    我们拥有一个美丽的世界,她无私地给予了我们许多,友情,亲情,……只是我们太忙碌,匆匆来去,为学习,为工作,为事业,为家庭,为金钱,为名声,我们不懂珍惜,忽略太多,舍弃太多,蓦然回首时,才发现行囊空空。

    要求:①读懂文意,找准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抒写真情。

    ③不要照抄引文,字数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