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吕思勉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十六讲》中说:“凡事大祖的子孙,他都有收恤他的义务;这许多人,也都有尊敬他的义务;那么,有了一个宗子,就把从始祖相传下来的人都团结不散,而且历久不敝了。”这段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嫡长子继承制     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政治史》中写道:“小康之世,所以向乱世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世运只能向前进,要想改革,只能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导。先秦诸子中,只有……最看得出社会前进的趋势。” 文中省略部分的思想流派应该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则材料说明唐朝三省制

    A.不能节制和约束君权     B.诏令须由政事堂决议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     D.门下省单独决策国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朱子语类》:“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辩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知行合一”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存天理,灭人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明时期我国文化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理学使人们的思想日益僵化,而文学艺术则争奇斗艳,充满活力。“文学艺术争奇斗艳”反映了宋明时期

    A.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   B.文化专制政策禁锢士人

    C.西方文学艺术大量传入   D.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是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观察邮票,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准确的是

    A.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与清廷正式对峙  

    B.《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C.《资政新篇》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D.《太平军目》是太平天国前期的治国纲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近代中国某地的一份布告称:“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其中“割台湾”的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C.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阐述了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实现“中国梦”的昨天,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C.“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D.“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化的新陈代谢》写道:“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之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从中西之间的形而下的比较进入形而上的比较。”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革命派君主立宪的理想因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而破灭

    B.东西方文化主要存在“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区别

    C.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文化层面的过程

    D.辛亥革命反映了向西方学习已由器物楔入到制度层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先驱叶浅予先生《叶浅予自传》中的一幅作品——《清末遗童》。先生用淡淡的白描手法不露声色地回忆起

    A.清政府的腐朽没落行将就木   B.南京临时政府的移风易俗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战火绵绵   D.南京国民政府的“男子剪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侧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示意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被彻底推翻

    B.国民党及其政权的性质未发生变化

    C.革命目标是打倒列强推翻清政府

    D.国共合作是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容否认也无法否认,历史作为一种认识的客体可以被人类认识,但认识的主体需要站在一种客观的立场上。下列评论符合此观点的是

    A.鸦片战争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B.列强侵华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C.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统治,但阻碍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D.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消极抗战,但对抗争胜利起了一定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他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习总书记的讲话可以说明

    A.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B.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C.毛泽东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毛泽东思想完全适应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为某一少数民族地区1953年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场景,被推选出来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女代表激动地说:你们有什么意见,我都帮你们带到中央。这一现象说明了

    A.民族区域自治制的确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

    C.人民民主原则得到体现        D.政治协商制度基本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今年3月19日至26日首次访华,引起中外媒体极大关注。43年前,尼克松总统将要访问中国公告的发表,更是震惊了整个世界。下列对当时历史背景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的愿望   

    B.美国主动放弃了“孤立”中国的政策

    C.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   

    D.改善两国关系是中美双方共同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放弃自己的私事,多年来蒙受抛弃家人的耻辱,自己忙于用所有时间为你们做事,像一个父亲或长兄那样来看望你们每个人。敦促你们对美德进行思考。”材料中赞美的古希腊哲学家曾提出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人是城邦的动物   D.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美国阿肯色州在1981年通过一个法案,“公立学校可以用教进化论同样的时间教神创论”。据一期《科学》杂志调查显示,支持和反对“人类从其他物种演变而来”的美国人大概各占40%——否定进化论的比例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以上现象说明了

    A.神创论在美国仍居于统治地位

    B.进化论已完全战胜神学创世论

    C.科学的普及任重道远

    D.宗教与科学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已无分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人说人类有史以来经历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问世增加了人类的臂力,第二次是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伸展了人类的脑力,使人类拥有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下列有关这两次科技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学与技术越来越紧密地结合为一体  ②电子计算机能够取代人脑 

    ③动力时代和信息时代缩短了世界的距离④都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

    A.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下列符合上述创作精神的时代背景是

    A.工业革命的扩展造成了两大阶级的严重对立   

    B.两次世界大战给西方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危机

    C.法国大革命后世界处于剧烈的变革动荡之中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13分)从1992年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浙江、湖北等省份在地方行政体制上陆续推行“省管县”体制改革。历史上对“县”的管理经历了由皇帝直辖到归属地方管理的演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共和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窃谓省者,古来宫禁之别名,宰相常议事其中,故后来宰相治事之地谓之省。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此何义也?……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所以容易生诸奸弊,钱粮羡溢则百般欺隐,如同己物,盗贼生发则各保界分,不相接应,甚而把握兵权,伸缩由己,然则有省何益,无省何害?                                   ——程钜夫《论行省》

    材料三   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表

    时期

    高层政区

    统县政区

    县级政区

    县、道

    郡、王国

    县、道、邑、侯国

    魏晋南北朝

    郡、王国

    县、侯国

    隋、唐前期

    府、州(郡)

    唐后期五代

    道(方镇)

    府、州

    府、节度州

    府、州、军、监

    县、军、监

    布政使司(省)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

    县、州、厅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四   通过纵观历代地方政权层级变化的过程,地方政府层级的结构,其创设和变迁,首先要服

    从于政治目的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古人曾用内外轻重之说来进行分析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的时候,就被称为“外重内轻”,反之则为“内重外轻”。……通过对历代地方政权层级变迁的研究,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和政府机构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以史为镜”的意义。

    ——周振鹤《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大革命”在地方行政体制上的改革是什么?并指出这次改革对中国政治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概括程钜夫对行省制度所持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观点加以反驳。(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从秦朝到清朝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层级变化的特点。(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地方行政区划调整的目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省管县”体制改革的看法。(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4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它)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个人自主自立的强调,二是对私人生活的尊重,三是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要救一切相信的……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上帝给我们的恩典,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获得。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材料三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社会物质基础

    人物

    代表作

    核心观点

    A

    伏尔泰

    《哲学通信》

    C

    B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

    卢梭

    《社会契约论》

    主权在民

    材料四   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的伦理观”的主要观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所反映的特定社会物质基础。(1分)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关于人的信仰的主要观点。(1分)

    (3)填写材料三表格中ABC空缺的内容。(3分)

    (4)运用材料一、二、三,论证材料四的观点。(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0分)科学,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透过科学,我们能够管窥各国文化传统之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商朝关于日食、月食的记录、哈雷彗星的记录;《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定的药典;……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曾经起过巨大的影响。         

    ——李建国《自然科学简史》

    材料二   “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中国化学家张准(1924年)

    材料三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获得发展完善并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科技成就。(3分)

    (2)概括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国人重视“科学本体”开始于20世纪初的什么运动?(2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成果。(2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三个时期科技发展的特色。(3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日本传统上认为,教育是一项与仁和孝同等重要的德行。因此改革者们一直把设立新学校置于明治政府的任务清单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德川统治之下,公卿和武士,以及众多凭借财富(如果不是凭借其地位)而处于统治阶级外围的人,都接受过中国文化和思想的训练,且往往相当周详的训练。少数人,特别是德川统治较晚的时期,在接受上述训练之外,又学习了另外一些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价值的知识,即所谓“兰学”;……这一切为创造一个现代国家提供了坚实基础。

    ——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

    材料二   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兴其业,以遂其生者,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长其才艺又非学不可。自为日常之用的语言、写作和计算,到为官、为农、为商、为匠、为工等各行各业必需之知识,……事实上对于人类所有的职业而言,无一业无需求学……为此,知识乃是立身之本。

    ——日本《教育法》(1872年9月5日颁布)

    材料三   对比中日两国维新的背景你会发现,“教育程度”似乎决定了维新的成败。教育,在维新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到了江户时代末期,日本的教育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百日维新之时,梁启超曾经评论说,中国科举网尽举国上下之人才,专事空疏无用之学,使学生“悉已为功令所束缚,帖括所驱役,鬻身灭顶,不能自拔”。

    ——苏静主编《知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在教育训练上有何变化?(2分)

    (2)据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期人们对“知识”有何新的认识?(4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治政府在“文明开化”方面的具体举措。(2分)

    (3)据材料三,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中国维新变法中存在什么严重问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 “中国梦” 的早日实现有何建议?(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1分)感化政治是具有普遍性价值的一种观念和行动指引,它能推动社会和平、稳步、文明地进步。圣雄甘地和他的非暴力抗争运动成为现代感化政治的源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始终相信印度教徒关于精神导师的观念以及精神导师在个人精神实现的过程中的重要性。我认为没有精神导师就不会有真正的知识的说法很有道理。……在我的人生中,有三位当代人士影响深刻:与赖昌德巴伊在生活上的接触、托尔斯泰写的《天国在你的心中》以及鲁斯金的著作《直到这最后的一个》。这些在我心目中各有其位置。

    ——甘地《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材料二  甘地并非是只是简单强调非暴力的意义,而是相反,他试图发明一种新的冲突解决办法——这种办法尽量回避暴力,而仅仅采用非暴力的、同样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冲突。……甘地把这种思想和行动,称为“坚持真”,以其毕生精力创造和发展“坚持真”的理论和行动,他共采取了五十多次的“坚持真”的运动……                                                             

    ——黄迎虹《感化型政治》

    材料三   任何有一丁点洞察力的人都能看到,它(指“坚持真”)已经让亿万印度民众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赋予他们个性、力量和自信——没有这些,任何政治的或社会的变革都无法得以展开……我很确信,

    就这一点而言,非暴力的方法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它加快了唤醒民众的步伐,为革命性的变革提供了条件。                                               

    ——《尼赫鲁自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影响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2分)

    (2)据材料二,甘地发明的“新的冲突解决办法”是什么?甘地“坚持真”的行动主要有哪些?(3分)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4分)你如何理解“感化政治”的现实意义?(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