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情景默写 1 题,字词书写 2 题,语言应用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小作文 1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7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野马脱(jiāng)  吞(shì)   浆(qóng)       青面牙(liáo)

    B. 优游哉(zāi)    招(lái)   随心所(yù)    毫无意(juàn)

    C. 堂大笑(hōng)   结(hù)    行善德(jī)    雪高原 (yù)

    D. 响旷野(chè)    婀(nuó)   赞叹不 (yǐ)   一鼓一(b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

    A. 喜盈盈   雄赳赳   堂堂正正   彬彬有礼    (叠音词)

    B. 真挚    挺拔    英姿飒爽   顶天立地    (褒义词)

    C. 扑哧    哗啦    喵呜     呼噜       (拟声词)

    D. 花蕾    苍穹    风筝     推敲       (名  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爱莲说     十拿九稳     开卷有益     鸟语花香

    B. 伤仲永     相当迅速     最后一课     安塞腰鼓

    C. 游子归     目光犀利     范进中举     斑羚飞渡

    D. 谈读书     热爱生命     休息一会     关爱自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黄校长来参加某班班会,班长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校长,您的光临,是我们全班同学的骄傲。

    B. 校长,您来参加班会,请多加关照。

    C. 校长,您来参加班会,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D. 校长,您有空来参加班会,真是我班同学的莫大荣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判断下面三句诗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②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③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A. 对比、反复;比喻;拟人

    B. 对比、夸张;引用;夸张

    C. 对比、反复;引用;比喻

    D. 对比、排比;引用;比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她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据全班之冠。

    B. 他很早就对于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C. 请你不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D. 从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牙牙学语   百折不回  水落石出   波涛起伏   可见一班   思潮起伏

    B. 寝不安席   惹人讥笑  狂风怒号   悬崖峭壁   兴高彩烈    战歌飞旋

    C. 蜜罐温床   千灾百难  炎黄子孙   立地顶天   蹒跚学步   萦绕耳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百花园。在语境中填上合适的古诗。

    我一直非常重视积累优秀的古诗句。《村居》中的“________,拂堤杨柳醉春烟。”刻画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宿新市徐公店》的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则描绘了一个富有童趣的农村生活场景;通过大量的诵读,我还知道春雨是历代诗人常常吟诵的对象。“________,________。”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句名诗“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然无声、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2 题
  1. 看拼音,写词语。

    dàng yàng   xī xū      lā jī   juān k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xiāo yān   gé lóu   xián guàng   cuān tià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查字典填空。  

    “拽”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改写句子。

    ①孔子弹琴。(扩句)

    ②圆圆的月亮挂在空中。(改为比喻句)

    ③我这样做,难道没有道理吗?(改为陈述句)

    ④这样的弹奏是不会令人感动的。(改为反问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赏析感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A.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 风吹草低见牛羊。

    C.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极为相似。  

    (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相信你,能行!

    “气死我了,成绩差还要偷看,作弊!”数学老师边嚷边推着两名学生走进了办公室。班主任一看,是一班两名“双差生”,他们垂着头。涨红着脸,胆颤心惊地等着训斥。看到他们的样子,班主任克制住火气,把他俩拉到身边,亲切地说:“是不是考试时作弊呀?那好,老师就给你俩讲一个‘作弊’的故事”。

    “十几年前,有一个孩子成绩比你俩还差,又调皮捣蛋,是个十人看见九摇头,阎王看见伸舌头的讨厌鬼。作业、考试不是抄袭就偷看作弊,老师们对他也没办法。五年级时,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这个老师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进行一次摸底测验。”

    “那他又偷看了?”李峰已没有了先前恐惧,插话道。

    “是啊,他还作弊。可正当他拿出一本作文选准备抄作文时,却发现新的语文老师竟然站在他的身后,而且用一双威严的眼睛盯着他!”

    “惨了,惨了,这下是吃不了兜着走,他有苦受了。”须军也被故事吸引,竟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担忧起来。

    “是啊,当时他心里也这么想。可是新的语文老师却没有发火,而是用一种亲切的、充满信任的眼光看着他,一只手轻轻地把作文选合上,尔后在他的肩头轻轻一拍,一字一顿地说:“好好写,自己写,相信你,能行!”

    “这老师多好啊!”两孩子轻声感叹着。

    “是啊,那孩子心里激动极了,鼻子酸酸的,直想哭。因为读书至今,他从没有被一位老师这样真诚地信任过!他得一下子有无尽的自信和动力在他身上聚集:老师相信我能,我一定能行!”

    “后来,他把老师的那句‘相信你,能行!’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痛改前非,成绩一点点赶了上来。几年过后,在他的努力下,他终于从一名差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老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我觉得你俩一点儿也不比故事的‘他’笨,只要他们能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学习,克服缺点,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不会比‘他’差!你们说行不行?”

    “行!”两人异口同声地高声回答,走出办公室,去向数学老师认错了。几天后,他们的课桌上写着五个字:“相信你,能行!”  

    (1)班主任老师的故事中的孩子是谁?  

    (2)故事中的“他”由差变好的原因是什么?

    (3)促使李峰、须军转变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简要回答。

    (4)文中两位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目前被称之为________教育。  

    (5)假如你的成绩不够理想,读了本文后作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小作文 共 1 题
  1. 写故事:六年前,你还是一个无知的孩子,一堂堂生动有趣,滋养生命的课使你渐渐变得有知识、有思想。六年来,你上过的课中哪一节课还在你脑中萦绕,老师和同学的声音还在你耳边回荡,请以“课堂,难忘的地方”为题写一个小片段,与大家分享。(200字左右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