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单选题 21 题,null 2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7 题
  1. 下面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反映了罗马法

    ●案情: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之子告上法庭。

    ●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决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A. 重视人的基本权利   B. 限制原告的权利

    C. 强调原告被告平等   D. 维护被告的利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

    A. 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了公民法不断调整

    B. 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C. 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D. 自然法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充分体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这一事件直接否认了当时的

    A. 禅让制

    B. 君主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高祖“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汉武帝“徙郡国豪富至茂陵,赐迁徙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当时山东临淄有的强宗大族,还被迫离开故地迁居到几千里地以外的江南会稽。这一举措

    A. 汲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B. 增加了财政收入,壮大了军事实力

    C. 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谈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美国

    A. 法制建设的程序符合民情

    B. 政治制度体现了天赋人权

    C. 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

    D. 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蔡锷在《军国民篇》中谈道:“甲午一役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发鼓击钲,声撼大地。逾年有长江一带之骚动,此奋起自下者也。同时有北方诸省之乱,此受外族之凭陵,忍之无可忍,乃轰然而爆发者也。”此处北方诸省之乱是指(    )

    A. 新文化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五四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A.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

    B. 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

    C. 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D. 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1 题
  1. 关于鸦片战争,近代史主流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又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意在说明

    A. 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

    B. 清史鸦片战争观是错误的

    C. 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

    D. 不同史观必得出不同结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制规定,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说明唐代三省制

    A. 对皇权形成了一定制约

    B. 提高了行政效率

    C. 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D. 政事堂权力膨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A. 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 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C. 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 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就是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这说明

    A.义和团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B.列强“以华制华”方针失效

    C.列强最大化的维护在华利益

    D.中国民族危机逐渐趋于缓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以后,议会多次呈交权利请愿书进行抵制,宣称:“议会的自由、选举权、特权和司法权,是英国人自古就有而无可置疑的天生权利……。”可见,议会革命的目的是

    A.保证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要求民主政治

    D.捍卫议会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剑桥史》中这样记述:“1842年,《南京条约》取消了只准在广州进行中外资易和由广州特许的公行垄断商来进行中外贸易的限制,从而开始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这是因为《南京条约》的签订(   )

    A. 开创了五个口岸通商的局面   B. 强化了清政府对外商的控制

    C. 建立了中外通商的平等机制   D. 是清朝维护国家主权的产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观察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汉帝

    太尉

    在任时间

    任前职位

    去职原因

    备注

    高祖

    卢绾

    公元前205~前202年

    列侯

    迁燕王

    高祖世交

    周勃

    公元前196~前196年

    列侯

    罢省

    惠帝

    周勃

    公元前184~前179年

    列侯

    迁丞相

    高祖遗命

    文帝

    灌婴

    公元前179~前177年

    将军

    迁丞相

    景帝

    周亚夫

    公元前154~前150年

    中尉

    迁丞相

    A. 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

    B. 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设置无常

    C. 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

    D. 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代何良俊说:“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这反映出内阁权力上升的原因在于

    A. 内阁首辅获得皇帝的信任

    B. 内阁拥有类同宰相的权力

    C. 内阁取得票拟谕旨的权力

    D. 内阁大学士参与最高决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他要求在京满汉大臣、各省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职衔低微的官吏密奏权。密折制度运作特点与以下机构最相近的是

    A. 军机处

    B. 中书省

    C. 门下省

    D. 枢密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学者称:“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阁变动频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这主要是因为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人的“民主原则”体现在

    A. 颁布“解负令”

    B. 发放公职津贴

    C. 组成“四百人会议”

    D. 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载:“美国)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就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权。”这说明当时美国

    A. 总统受制于国会和联邦法院

    B. 参众两院集体负责

    C. 总统有权废止国家法律

    D. 总统对国会负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俾斯麦认为,“只有现存国家统治政权采取行动,实现社会主义要求中合理的、并与国家及社会制度相一致的东西,才能制止社会主义运动的混乱局面。”据此可知,俾斯麦主张

    A.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B. 向工人运动全面妥协

    C. 暴力镇压社会主义运动

    D. 放弃资本主义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 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 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 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阁变动频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这主要是因为

    A. 内阁对议会未形成制衡

    B. 总统操纵了国民议会

    C. 法国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 法国政局长期不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时期政府发布的文告。根据所学推断该文告应发布于

    A.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 辛亥革命期间

    C. 新文化运动期间   D. 北伐战争期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12年,中国大地上曾经流行过两首“国歌”,一首的部分歌词是:“亚东开发中华早,排美追欧,旧邦新近。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水保。”另一首的歌词是:“巩金瓯,承天桥,民物欣见藻,喜同胞,清时幸澧。真照腺,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溜”,两首国歌代表的政府应该是

    A. 国民政府与清政府

    B. 南京临时政府与国民政府

    C. 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

    D. 清政府与民国政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一结论是基于辛亥革命

    A. 结束了被奴役的历史   B. 动摇了儒家正统地位

    C. 建立了一个民主共和国   D.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外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潘院兼管;1844年,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菜领,负责外交事务;1861年成立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75年任命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后来在其他各国也纷纷设立使馆。这表明当时中国

    A. 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

    B. 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C. 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

    D. 政治现代化的启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清道光末年梁廷枏(楠)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随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该记述反映出作者对

    A. 英国政治体制已经有相当了解

    B. 场景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

    C. 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

    D. 英国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人欣喜若狂,“人们纷纷谈论我们这次可是一举而要为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需要效劳了”。然而,“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使他们看不见障碍”。英国人之所以估计过于乐观,是因为

    A. 受到过去的殖民“经验”的蒙蔽

    B. 忽视了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力量

    C. 忽视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决心

    D. 认为中国人乐意接受他们的效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材料体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

    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

    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

    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2 题
  1. 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占了清军重兵把守的大沽口。与此同时,英法军队协助清军防守上海,共同击退了太平军的进攻。这说明

    A. 清廷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 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

    C. 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

    D. 清廷与英法既斗争又勾结利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总的说来,西方希望新中国是正统基督教国,对西方友好。到了十一月,来自英格兰几乎所有重要传教组织的代表联名致函外相,要求英国继续其在中国内战中的绝对中立政策。”这则材料反映出

    A.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 太平天国时期英国始终奉行中立政策

    C. 太平天国要在中国建立正统基督教国

    D. 太平天国运动得到所有教士们的同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廷制订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多名官员中,常常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重要政务“事从公议”,而且常有“众论不齐”的情况。成宗朝前后,行省官朝觐述职和不定期迁调,朝廷遣官钩考、巡察等,或经常举行,或成为定制。行省路以下官吏的铨调开用,由朝廷三年一次遣使举行。元代行御史台及廉访司法既注意对一般地方官府的普遍监察,更把行省当做地方监察的重点对象。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及很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端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前述之参议员及众议员,各州州议会议员,合众国政府及各州政府之一切行政及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誓愿拥护术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及其修正案第十条规定: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均由各州成由人民保留之。美国内战结束后,国会通过宪法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加强对行省控制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20世纪初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一革命。

    ——孙中山

    漫画《“惩罚”中国》

    问题: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20世纪初清政府处境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英国人用武力打开国门之前,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弃所不当弃”。以至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关税主权和司法主权。美国法学家亨利·惠1836年出版《国际法原理》,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成中文《万国公法》,总理衙门大臣奕䜣非重视,1865年刊成后分送京外各有关衔署。《万国公法》在中国的出版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凡是邦国能自治其事,可谓自主之国;自生之四,自主其事,自任其责;自主之国无论其国势大小皆平行也,也就是主权国家平等原则,从此《万国公法》成为政府处理涉外事务的主要依据之一。

    ——摘编自王瑛《李鸿章与晚清中外条约研究》

    材料二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列强国家的利益,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材料三“光荣革命”的价值并不是它的形式(国王易人)所能衡量的...1689年,国会通过了两项重要的法案:(权利法案)和《宽容法》。根据前者,国王的特权完全被剥夺,英国结束了君主专制主义,而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这不只是英国政治史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世界史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根据后者,英国的不从国教分子,经过了长期奋斗,终于获得了基本的信仰自由,这实是宗教革命的原则之更进一步的扩张。

    ——摘编自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国公法》在中国出版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权利法案》的意义的?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分析1689年英国颁布《宽容法》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