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28 题,选择题 1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8 题
  1.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 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   (  )

    A. 减少诉讼案件   B. 维护贵族利益

    C. 注重法律程序   D. 强调证据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A. 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B. 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

    C. 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

    D. 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 贵族的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  )

    A. 设立公民大会   B. 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 实行陶片放逐法   D. 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主要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同构

    C. 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

    D.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题文)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 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 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

    A. 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B. 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 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D. 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还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

    A. 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B. 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

    C. 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D. 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苏格拉底是雅典卓越的思想家,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检察官指控,罪名是煽动青年、不尊敬城邦的神。经过抽签选举的500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苏格拉底为自己进行了辩护,陪审法庭经过两轮投票;最后以360票对140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 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

    B. 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C. 公民的社会政治素养与民主无必然联系

    D. 古代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有内在一致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总结.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翻中枢机构权力彼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褥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

    A. 西周   B. 秦朝   C. 元朝   D. 清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宋初曾设谏官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宋真宗时期,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折言事的责任;仁宗时期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建炎三年下诏谏院不再隶属门下、中书两省而另立官署同与两省官在朝中相见议论政事。北宋时期谏官和谏院的变化意味着

    A. 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B. 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C. 君主专制走向没落

    D. 三省六部名存实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 秦朝的三公九卿   B. 汉朝的中朝

    C. 隋唐的三省六部   D. 宋朝的枢密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唐代应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 工商殊类”。低于工贾的部曲、杂户、奴婢等当然更无权参加科举考试。即使具有良人身份的农民,因为生活贫困,能够读书应试的人也是寥寥无几。这本质上说明

    A. 科举考试应试资格有严格限制   B. 科举制度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C. 科举考试限制了社会人才流动   D. 科举制度的选官范围更加狭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

    A. 中朝 内阁 军机处   B. 三省六部 三司 军机处

    C. 三衙 通判 转运使   D. 门下省 谏院 都察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的社会机制。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材料主旨是(  )

    A. 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   B. 中国封建社会矛盾尖锐

    C. 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D. 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以下选项最能反映材料本质的是

    A.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是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方式

    B. 雅典民主政治,其实就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政治

    C. 雅典民主的泛滥,导致国家权力的误用

    D.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诉之利益”表达了“国民利用诉讼制度必须以一定利益及必要性为要件”的观念,而古罗马早期诉讼上的这种观念又处在自然形成的“生活共同体正义”观念的统摄之下。随着罗马城邦由松散的部落联盟向政治行政实体的发展,源自城邦治权的司法权对城邦公共安宁维护目标的追求,在诉之利益的观念中植入了秩序维护的公益基因。这反映出罗马法

    A. 受到政治体制变更的影响   B. 把公共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

    C. 受到自然法的影响   D. 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在雅典城邦,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表明(  )

    A. 雅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B. 雅典注重用法律巩固民主制度

    C. 雅典城邦司法程序过于缜密   D. 雅典民主只是公民形式上民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邵龙宝的《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对待外来民族)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与雅典的民主相比,该材料反映罗马法的最大特点是

    A. 外来民族享有一定的公民权   B. 罗马法对待外来民族十分苛刻

    C. 是建立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基础之上的   D. 本质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亚里士多德说:“大家认为只有在平民政体中才可以享有自由,自由的要领之一为人人轮番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另外一个要领为人生应任情而行,各如所愿,人人应不受任何人的统治,只是这样的自由事实上不能得到,遂有轮番为统治和被统治的政治。”这主要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下

    A. 平民政体妨碍民众享有自由

    B. 轮番而治是平民政治的理想途径

    C. 人们在平民政体中真正享有自由

    D. 平民政体中人人应不受他人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按照古代雅典法律,原告指控他人时,必须提供指控的理由,以及认为被告该判何罪的理由。至于指控罪名能否成立,取决于控诉双方的辩论和陪审团的投票多少(陪审团投票多者意见为最终标准),而不是事实本身。苏格拉底在当时就是自负傲慢和采用斗争手段一步步激怒了陪审团。最终陪审团投票决定了他被处死的命运。这段材料

    A. 说明雅典法律维护大多数人利益   B. 说明民主原则对司法的介入

    C. 雅典司法程序过简   D. 说明雅典法律不允许任何人向它发起挑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

    A. 西周   B. 秦   C. 唐   D. 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面是高三文科某学生在一轮复习时归纳出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

    A. 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

    B. 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

    C. 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D. 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分别体现这两种模式的是(  )

    A.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B.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  清朝设立军机处

    C.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明朝设置内阁

    D. 明朝设置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

    A.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 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 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 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 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 宗法制

    B. 科举制

    C. 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 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C.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D.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在对“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某班同学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的。

    方法一 史料研习

    材料1:……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2: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

    材料3: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昭梿《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

    (1)从材料1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具有怎样的态度或做法?分析其本质。

    (2)材料2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3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根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方法二 规律认识

    (3)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方法三 观点探讨

    材料4:皇权至高无上而无所不统的属性,使得全体臣民都是皇权统治和奴役的对象,没有平等可言。在皇帝制度创立后的历史中,皇权意识不断地膨胀却缺乏对其应有的制约与限制。正因为如此,在历史上才会出现不少皇帝滥用权力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赵斌《浅析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利与弊》

    (4)结合材料4的观点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皇帝制度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材料四 (元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影响,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叛国”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钱穆的主要观点。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关于罗马法的图示:

    材料二 第5表 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中国文献中最早关于罗马法的记载,是清朝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西洋法制的报告,载泽等人于1906年5月9日在《奏在法考察大概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从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开始到现在,罗马法都被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开设。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马法从形式和适用范围上分别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二分析: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他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的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并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的士兵的家人因此将他的家人告上了法庭。想一想,如果此事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早期,法官会怎么判决?为什么?如果还是这个案例,假如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你认为法官应该怎么判决?

    (3)当罗马法学家积极编纂法典时,中国人编纂了《秦律》,从法律体现的意志看,两者有什么异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