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8 题,填空题 7 题,解答题 13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8 题
  1. 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2,b=3,c=4   B. a=4,b=4,c=5   C. a=5,b=6,c=7   D. a=5,b=12,c=13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5=0时,原方程应变形为(  )

    A. (x+1)2=6   B. (x-1)2=6

    C. (x+2)2=9   D. (x-2)2=9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ABCD中,如果∠A+∠C=140°,那么∠C等于(   ).

    A. 70°   B. 60°   C. 40°   D. 20°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方程中,没有实数根的是(  )

    A. x2﹣2x=0   B. x2﹣2x﹣1=0   C. x2﹣2x+1 =0   D. x2﹣2x+2=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17上海市)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AC、BD是它的两条对角线,那么下列条件中,能判断这个平行四边形为矩形的是(  )

    A. ∠BAC=∠DCA   B. ∠BAC=∠DAC   C. ∠BAC=∠ABD   D. ∠BAC=∠ADB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在菱形ABCD中,E为AB中点,P是BD上一个动点,则下列线段的长度等于PA+PE最小值的是(   )

    A.    B.    C. DE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点是正方形的两个顶点,以它的对角线为一边作正方形,以正方形的对角线为一边作正方形,再以正方形的对角线为一边作正方形,…,依次进行下去,则点的坐标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7 题
  1. 二次根式中,x的取值范围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c的值是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ABC中,D、E、F分别为AB、AC、BC的中点,若△DEF的周长为6,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菱形ABCD中,若BD=24,AC=10,则AB的长等于________ ,该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则△ABC的三边长a、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向阳村2015年的人均收入为12000元,2017年的人均收入为14520元. 若人均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所列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17湖南省邵阳市)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在他的著作《数书九章》一书中,给出了著名的秦九韶公式,也叫三斜求积公式,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S=,现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1,2, ,则△ABC的面积为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13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

    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

    小凯的作法如下:

    老师说:“小凯的作法正确.”

    请回答:在小凯的作法中,判定四边形AECF是菱形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计算:

    (1);     (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解方程:

    (1)x2-3x+1=0;

    (2)x(x+3)-(2x+6)=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已知是关于x的方程的一个根,求的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在AC上,且AE=CF.

    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42,AB=AD=12,∠A=60°,∠D=150°,求BC的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将一条长为20cm的铁丝剪成两段,并以每一段铁丝的长度为周长做成一个正方形.

    (1)要使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7cm2,那么这段铁丝剪成两段后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2)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可能等于12cm2吗? 若能,求出两段铁丝的长度;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已知▱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BC=∠OCB.

    (1)求证:▱ABCD是矩形;

    (2)请添加一个条件使矩形ABCD成为正方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图,有两种形状不同的直角三角形纸片各两块,其中一种纸片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另一种纸片的两条直角边长都为2.

    图1、图2、图3是三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 请用三种方法将图中所给四块直角三角形纸片全部用上,互不重叠且不留空隙,三种方法所拼得的平行四边形(非矩形)的周长互不相等,并把你所拼得的图形按实际大小画在图1、图2、图3的方格纸上.

    要求:(1)所画图形各顶点必须与方格纸中的小正方形顶点重合;

    (2)画图时,要保留四块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拼接痕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阅读下列材料:

    小明遇到一个问题:AD是△ABC的中线, 点M为BC边上任意一点(不与点D重合),过点M作一直线,使其等分△ABC的面积.

    他的做法是:如图1,连结AM,过点D作DN//AM交AC于点N,作直线MN,直线MN即为所求直线.

    请你参考小明的做法,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2, AE等分四边形ABCD的面积,M为CD边上一点,过M作一直线MN,使其等分四边形ABCD的面积(要求:在图2中画出直线MN,并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3,求作过点A的直线AE,使其等分四边形ABCD的面积(要求:在图3中画出直线AE,并保留作图痕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

    (1)证明:不论m取何值时,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其中>),若y是关于m的函数,且,求y与m的函数解析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1有两条长度相等的相交线段AB、CD,它们相交的锐角中有一个角为60°,为了探究AD、CB与CD(或AB)之间的关系,小亮进行了如下尝试: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得AD∥BC,如图2,将线段AB沿AD方向平移AD的长度,得到线段DE,然后联结BE,进而利用所学知识得到AD、CB与CD(或AB)之间的关系:    ;(直接写出结果)

    (2)根据小亮的经验,请对图1的情况(AD与CB不平行)进行尝试,写出AD、CB与CD(或AB)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证明;

    (3)综合(1)、(2)的证明结果,请写出完整的结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问题:如图1,点在直线的同侧,在直线上找一点,使得的值最小.小明的思路是:如图2,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则与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

     

    请你参考小明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3,在图2的基础上,设与直线的交点为,过点,垂足为. 若,写出的值为____________;

    (2)将(1)中的条件“”去掉,换成“”,其它条件不变,写出此时的值 ___________;

    (3)求+的最小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