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歌(lí)   蝉(duì)   职(chèng)  人听闻(hài)  

    B.戏(xuè)   勉(qiǎng)  哽(yè)   乳未干(xiù)

    C.毛(pēi)   一(chá)   聚(yí)    心来潮(xiě)  

    D.半(shǎng) 文(zuǎn)   和(mò)   言简意(gāi)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炫耀   云宵   急燥   销声匿迹B.烦锁   温馨   取谛   大庭广众

    C.私塾   博学   滞笨   趾高气扬  D.愧怍   劳禄   笸萝   煞废苦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B.“冷血护工”虐待养老院老人的事件曝光后,社会各界群众义愤填膺

    C.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北京大观园一日游,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的美景令人六神无主

    D.许多孩子的精英之路,也许仅缘起于一个微不足道的梦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B.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使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C.能否努力拼搏,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D.科学发展到今天,难道还有人否定地球是绕着太阳运转的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记录了孔子的弟子的言行,共20篇。

    B.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中表现出了他的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C.冰心的《繁星·春水》内容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对人生的思 考和感悟等。

    D.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排比)

    C.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比喻)

    D.在灾难面前,我们能对受灾的同胞置之不理吗?不能。(设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1)               ,杨花愁杀渡江人。               ,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2)君自故乡来,           。来日绮窗前,           ?(王维《杂诗》)

    (3)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的诗句,说明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

    (5)在《论语》中体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端午节的中午,家人团聚,一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直低头玩着手机。爸爸妈妈批评他,他却说:“年年都围在一起吃粽子,有什么意思,还不如玩手机呢!”此时,你想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

    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孩子们想得到的课外读物近乎奢求,而在我们家里,沉睡的书籍已落上厚厚的灰尘。在武汉三镇,有这样一群快乐的“绿书”志愿者,他们将自己或朋友家中的书籍收集起来,根据需求整理、造册、打包,捐赠给农村学校的孩子们,送去他们渴望的课外读物。2016年4月15日,武汉“绿书”志愿者来到巴东县官渡口镇中心小学。将2000本课外书摆放到校图书室专门设立的“绿书”书架上。当天,随着学校读书月活动的启动,孩子们终于开心地从图书室里借到了自己喜爱的课外书。

    1.请为本次“绿书”捐赠活动写一句有关书籍的名人名言。

    2.假如你是接受捐赠学校的学生,请写几句话来表达你对“绿书”志愿者的感激之情。

    3.我们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帮助那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方/时年七岁     B.歆辄/难之

    C.宁可/以急相弃邪?   D.遂/携拯如初。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元方入门顾   尊君在

    B.王欲所携人   太丘

    C.世以此定华王优劣   下车引

    D.华歆、王朗俱乘船避   歆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4.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怎样做人的道理?

    甲文:                     

    乙文:                     

    5.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都是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甲文最后写友人的神态和动作,衬托了元方的形象;乙文最后一句的议论表现了两个人物不同的为人处世态度。

    C.甲文中的陈太丘撇下友人独自走了,是失信的表现;友人发怒,意在批评不要失信于人。

    D.乙文对华歆、王朗两人面对逃难者搭船的要求时,所表现出来的前后不同的态度的对比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个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诗是由当前            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的憧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回忆我的母亲》(片断)朱德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A   ,这种B   ,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C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的句子(用文中语句回答)

    (1)                                     

    (2)                                     

    (3)                                     

    2.填入A.B.c处的词分别是

    a            ,B           ,C          

    3.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4.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5.“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6.这几个自然段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1.请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2.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B.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C.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3.第④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描写?爸爸高兴得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1)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                                                   

    5.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6.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作文。

    题目:        的目光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例如:父亲的目光,严厉的目光,期待的目光等等。

    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3.字迹工整,段落分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