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0 题
  1. 选出下列几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jiàn)或踌(chú) (zhān)液 (sǎn)手人寰

    B.(yīn)没(yūng)眩广(mào)畏(xǐ)不前

    C.聒(cào)(jiáo)烂句(dòu)辽阔无(yíng)

    D.(qūn)巡饿(piǎo)(chán)岩 呕哑(zhāo)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列词语中,选出有错误的一项( )

    A.穿红着绿华冠丽服鬓发如银怯弱

    B.不经之谈敛声屏气懵懂顽童纳罕

    C.沸反盈天宽洪大量杜撰故事蹂躏

    D.磨牙允血贯微洞密契而不舍膏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划线的文言虚词中,其用法属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一项是()

    A.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C.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对下列文言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王如知此,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而不舍,金石可镂。锲:雕刻。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北:指北方的敌人。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划线的古文词语,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 植物也有喜怒哀乐,你对它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B.他谦虚地说:我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C.林黛玉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时如弱柳扶风

    D. 也许是对故土的深情吧,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大都安土重迁,不愿意搬到别处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孔子的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B.在北京一些中央媒体工作的外籍人士注意到,媒体上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不仅数量增多了,而且变得“更有人情味”了。

    C.在科技人才等方面,我国和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日本的差距更大。

    D.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管理体系不健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相应的实力,以致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特殊文言句式中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划线词的词类活用,属于动词作名词的一项是()

    A.是使民养无憾也。

    B.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C.有卷天下,举宇内,括四海之意,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文学常识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创作于清代乾隆时期,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问世以来极受欢迎。课文《林黛玉进贾府》即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B.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在诗篇中,描绘祖国的壮丽河山,同情人民的悲惨遭遇,抒发个人的抑郁不平之气。

    C.韩愈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论文提倡复古,反对创新,但由于他的文章写得好,所以长期以来备受推崇。

    D.著名作家余秋雨说:“魏晋风度晚唐诗。”可见晚唐诗歌成就之高。白居易、李商隐都是这一时期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都缠绵悱恻,朦胧难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题目(17分)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朱光潜

    ①对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②比如园里有一棵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③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⑤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了

    ⑥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木商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⑦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科学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⑧在实用的态度中和科学的态度中,所得到的事物的意象都不是独立的、绝缘的,观者的注意力都不是专注在所观事物本身上面的。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比如我们的画画的朋友看古松,他把全副精神都注在松的本身上面,古松对于他便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古松完全占领住他的意识,古松以外的世界他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

    ⑨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⑩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还能在我们心里点燃很强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的小百姓。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成败对于你有什么意义?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这几段墙在,这几句诗在,他们永远对于人是亲切的。我们这个时代是否也有类似长城和《短歌行》的纪念坊留给后人,让他们觉得我们也还是很亲切的么?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选自《谈美》,有删节)

    1.本文题目是“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请你说出在文中具体指哪三种态度?每一种态度各有什么特点?分条说明。(9分)

    2.文章最后一段引用的“《采采卷耳》《孔雀东南飞》”和“秦始皇并吞六国、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这两类例子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请具体说明理由。(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苏 七 块    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①。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见赛没听见,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用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

    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注】①格色:北方方言中指特殊,与众不同,多含贬义。

    1.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苏七块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12分)

    2.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任选一处加以赏析。(1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西塍废圃

    周 密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注释]

    ①蛩,蟋蟀。②蜩,蝉。③玉簪,花名。

    1.诗的三、四两句,写出了什么样的意趣或者说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以“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