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书写 1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选择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2 题
简单题 3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语文是滋味甘chún(   )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充满了中华民族的ruì(   )智;生活处处有语文,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xīn(   )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juàn(   )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名句填空。(要求(1)—(3)必答,(4)(5)选做一题)(8分)

    (1)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用初春山村黎明的特征来体现“早”诗句是

               

    (2)陈涉太息曰:“嗟乎!                 !”(司马迁《陈涉世家》)

    (3)晏殊在《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中用“                      ,日长飞絮轻”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为下阕人物的活动营造了美好的氛围;而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下阕中则用“                ”一句景物描写就衬托出了征夫们无尽的愁思。

    (4)家书,蕴含着亲情的温暖,铭刻着战火的记忆,承载着华夏的文明。请写出与“家书”有关的古诗词(连续两句):                         

    (5)以书为友。古诗文中有很多关于读书学习的经典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6分)

    1.下面是《水浒传》中武松一步步走上反抗道路的几个过程,请选出先后排列次序正确的一项()(2分)

    A.大闹飞云浦——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醉打蒋门神

    B.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除恶蜈蚣岭

    C.血溅鸳鸯楼——斗杀西门庆——除恶蜈蚣岭——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D.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2.他叫弗兰西斯·培根,他被马克思称为“   (填国名)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写的《培根随笔》集中表达了他的“       ”。(2分)

    3.他一生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他翻译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他在给儿子       的信中这样谆谆教诲道“一切伟大的艺术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我们只要能够发掘自己心中的人间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       。(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则名微众寡                其主不能守

    此用武国                 或置酒而招

    屏人曰:“汉室倾颓……”       高祖之以成帝业

    信义著四海                出没鲸波万仞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栀子(18分)

    ⑴父亲去世后不久,我接母亲来北京同住。她带着放暑假的19岁的弟弟一起来,他们是我生命中所剩余的最重要的两个人。

    ⑵那是炎热的下午,母亲乘坐的高速大巴刚刚抵达。她穿着碎花的细软棉布裤子,白色钩针短袖上衣。身边一大堆的行李。弟弟抱怨,买那么多的海鲜干货,怕你在北京吃不到。还带了很多零食,仿佛要去春游。母亲在旁边略带天真地笑。

    ⑶穿过车流疾驶的马路时,我紧紧攥住她的手。她的手温软而干燥。

    ⑷父亲走后,母亲的身体开始一蹶不振,失眠,头晕,眼睛流了太多泪,看书开始戴眼镜,也害怕坐飞机。

    ⑸童年的时候,她总是独自带着我去电影院看电影。曾经的她是这样聪慧丰盛的女子。明眸皓齿,漆黑发丝,以及近乎残酷的倔强,这些她后来都给了我。父亲和她之间的感情,始终很淡。他们像大部分的中国夫妻,在责任感和彼此依赖的惯性中共同生活了30年。30年后的母亲,在开始苍老的时候,却突然孤独。

    ⑹有时候我会觉得你父亲还是在,不能相信他就这样丢下我不再管。母亲轻声地对我说。我点头。深夜母亲独自一人,躺在充满了回忆的空落落的房间里,总是听到父亲用钥匙开门的声音。很多往事只属于她自己。身边的人可以有陪伴,却不会得到任何安慰。

    ⑺这样的孤独我能够感知。但什么都不能够为她做。

    ⑻母亲随手拎着的小包里插着一朵洁白的栀子,带着清脆的绿叶。这是母亲最喜欢的花。夏天盛开的时候,有馥郁芬芳的芳香。乡下外婆家的院子里,就有一棵很大的栀子树。母亲倒空了一个矿泉水瓶子,让我去灌自来水,把花朵插起来。花瓣已经有点蔫黄,但芳香依然充盈了整个狭小的房间。

    ⑼这是难得的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唯独缺少了父亲。心里温暖而又黯然。

    ⑽一整夜的黑暗中,栀子花都在吐露着芬芳。

    ⑾母亲在16年前曾来过北京。这次来,只因为她的女儿客居在此。我带她去故宫,给她拍照片。透过镜头看到母亲,面容里有憔悴的优雅。她站在那里的样子,身体微微有些僵硬。照相机后面的我眼含热泪。

    ⑿我不能解释这种感觉。仿佛每一个时刻都会成为最后。就像父亲在机场等待我晚点了的飞机。我拎着包走到出口处,看到他的笑容。

    ⒀我们又坐在广场上看孩子们放风筝。暮色的天空一片金红。我把手搭在母亲的后背上,偶尔轻轻地抚摸她。母亲一直淡淡地笑,让我知道她有我和弟弟在身边,这一刻她很好。她也曾对我说,想起父亲来心里疼痛难受。我却不愿意告诉她,深夜失眠的时候,想起父亲的脸,去卫生间用冷水洗澡,对着镜子泪流满面。

    ⒁这样的想念。只因为心里的爱。

    ⒂15岁的时候,在整个动荡不安、桀骜不驯的青春里,一直对家庭和父母充满叛逆和反感。10多年之后,在时光中辗转反侧,经历了诸多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逐渐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唯一不会有条件和计较的感情。但他们却已经苍老,并开始离去。

    ⒃我一直都在想,我们应该如何才能获得,一种最为持续和长久的温暖。

    ⒄深夜和母亲睡在我北京的公寓里的大床上,看到母亲变胖的身体。她年轻时曾这样苗条结实。美丽的躯体蜕变出两条生命。这是不惜代价的彻底的感情。

    ⒅每一个做女人的都会这样做。这是她们共同的幸福和痛苦。而我亦同样渴望。

    ⒆世间如此寂静而漠然。而我们却要获取深爱。

    ⒇陪母亲散步,北京明亮干燥的阳光和绿树阴中清脆的鸟鸣让人觉得舒服。母亲说,如果每个星期天你都能陪我就好了。我说,会的。我要照顾你,到老。

    (21)带她去最好的餐馆吃饭。母亲不管到哪里都只爱吃清淡简单的食物。带她去百货公司,给她买昂贵的护肤品,买她喜欢的绣花鞋和真丝裙。母亲都收下了。回到家里,却硬要塞给我两千块钱。我们差一点又吵起来。一直是彼此相爱的,但因为个性太相似,比如总是不愿意麻烦别人,总是不让自己亏欠别人哪怕一点点,总是倔强,总是太过为别人考虑……所以,在太长久的时间里,我们总是分开的,不在一起。

    (22)因为弟弟要提前补习,他们很快要回去。终于说服母亲坐飞机。只要两个小时就可以到家。路上一直劝慰她,坐飞机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到了更年期的母亲,有时候是会像孩子一样天真而唠叨。母亲穿着碎花真丝连身裙,拎着随身小包,戴着耳环。入了安检之后,在那里抬起头寻找登机口的指示牌。我踮着脚一直张望,看到她沿着正确的方向去了,放下心来。母亲在转弯处又回头来寻找我。我们彼此挥了挥手,母亲笑,然后离开。我往回走,穿越喧嚣嘈杂的机场人群,终于难过地流下泪来。

    (23)我们只在一起共度了7天。她回家的时候,父亲离开刚好两个月。

    1.文中共写了母亲的三次笑,试找出其中的一处,并说说你的理解。(4分)

    摘抄:                                                    

    理【解析】
                                                        

    2.将第20自然段的划线句子改为“我说,会的。我要照顾你到老。”好不好?为什么?(4分)

    3.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日常琐事,表达母亲对我无限的关爱。

    B.通过日常琐事,表达我对父亲离世的怀念。

    C.通过日常琐事,表达我对亲情生命的感悟。

    D.通过日常琐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歉疚之情。

    4.文章结尾第23段有两句看似平常的话:“我们只在一起共度了7天。她回家的时候,父亲离开,刚好两个月。”你认为是否多余?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7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关于茶文化的主题阅读。(12分)

    材料一:《中国茶》

    ①中国茶种类繁多,花色品种齐全,品质风格独特。其中,名优茶品种就有600多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与之相提并论。

    ②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观外形、评内质。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香气高、滋味醇、汤色清是好茶;反之,条索松、嫩度差、锋苗少、色泽涩、香气淡、滋味杂、汤色浊,是劣茶。

    ③有了好茶,还要有好的水质、好的器具和合适的冲泡方法,才能沏出色香味俱全并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茶。泡茶用水一般宜用软水,烧水宜用硬质木炭或电,忌用有烟气及异杂味的燃料。冲茶水温要适当,高档茶水温控制在85℃左右,中、低档茶可用93℃—100℃水冲泡。冲泡时间与水温有关,85℃水温以4分钟为佳,沸水冲泡只需2分钟。据试验,93'C、3分钟可作为冲泡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来掌握。为便于观赏,细嫩茶特别是毫尖茶宜用玻璃杯沏茶;其它茶应首选紫砂茶具,次选白瓷茶具,最次是保温杯.塑料杯、热水瓶等。冲泡时先冲入茶具容量的三分之一,然后迅速滤去,以清除杂质污物,接着便可将茶具冲满,并用杯盖或壶盖将面上的泡沫刮去,冲沏即告完成。

    ④中国茶艺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茶艺的最高境界是人与景、物的形神结合。饮茶是要在“品”字上下功夫,要以文化素养和灵感培养为基础。对于善饮茶者,只要呷上一口便会顿觉满口清香、香冲脑门,并会产生肺腑空灵的感觉;再呷一口便觉疲惫全消、神清气爽;再慢啜细品,胸中似有一股太和之气冉冉升起,继而如风生两腋而飘然欲仙,心中的块垒愁楚便会一并消失。

    ⑤中国是茶的故国。优越的生态条件,使之富含近5 0 0种营养保健成分,应该成为人类最佳的纯天然营养保健饮品:让我们在继承优秀茶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为饮茶的进一步普及和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共同作出努力吧!

    材料二:饮茶的发源时间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 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材料三:唐·元稹 一字至七字茶诗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解读赏析: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1.下面这句话是从材料一中抽取的,请你还原到文中去并说明理由。(4分)

    饮茶是很讲究环境氛围的。若在茂林修竹、空谷幽兰的环境中,邀上三五知己,品茗、赏景、赋诗,便会进入一种乐而忘归的境界。以茶醒脑助兴,以茶消忧解困,以茶联络感情,饮茶成为我们中国人生活的一失乐趣。

    “应放在  段后,因为                                  

    2.请分析材料一中第3自然段划线句中加点内容的各自作用。(4分)

    3.阅读材料二和三,说说你的探究发现。(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诗阅读(6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词的下阕中两次用到了“欲说还休”,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2分)

    2.词的上阕是对下阕的对比衬托,诗人说“而今识尽愁滋味”,“尽”字极具内容,试作分析。结句“却道天凉好个秋”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相应题目。(8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 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二世 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 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 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 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1)深入不              (2)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3)为天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2分)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分析【甲】【乙】两文,诸葛亮起兵北伐,陈涉起兵抗秦,他们起兵的原因各有什么不同?(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①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君乎?”于是相率②而朝,靡有不至。

    【注释】①骜:同“傲”,傲视、瞧不起。②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③靡:无,没有。

    1.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只断一处)(1分)

    桓 公 犹 下 布 衣 之 士 而 况 国 君 乎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日三至弗见                   (2)不               

    (3)固其主                       (4)天下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者曰              隶而

    B.见布衣士           当余从师也

    C.万之主             虽奔御风不以疾也

    D.一日三至不得见       择其善者从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

    5.齐桓公“一日三至弗得见”“五往而后得见”,表明他是一个      的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的道理:                 (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每一位老师都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个体,有的沉稳、有的爽朗、有的风趣、有的优雅、有的含蓄……他们往往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的动作、表情或语言,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作一段细节描写,写一段150左右的文字,来表现他或她的独特个性。(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明朗起来。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