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推断题 1 题,填空题 4 题,实验题 2 题
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1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论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才有NMR现象。试判断下列哪组原子均可产生NMR现象

    A. 18O、31P、119Sn

    B. 元素周期表中VA族所有元素的原子

    C. 27Al、19F、12C

    D. 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周期所有元素的原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O2-的结构示意图:       

    B.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C.HClO的结构式为:H—O—Cl

    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溶液是环境,盛溶液的烧杯和溶液之外的空气等便是体系

    B.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

    D.在稀溶液中,H+(aq) +OH-(aq)=H2O(l)   △H=-57.3kJ/mol,若将含0.5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 K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方向及其判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自发反应就是不可能发生的反应,自发反应就是能较快进行的反应

    B.高温高压下可以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自发的化学反应

    C.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

    D.反应NH3(g)+HCl(g)=NH4Cl(s)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粒子:①H3O+、NH4+、Na+;②OH-、NH2-、F-;③O2-、Na+、Mg2+;④CH4、NH3、H2O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一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①增加C的量

    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 使体系压强增大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定温度下,水存在H2OH++OH-  △H=Q(Q>0)的平衡,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向水中滴入少量稀盐酸,平衡逆向移动,KW减小

    B.将水加热,K w 增大,pH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金属Na,平衡逆向移动,c(H +)降低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钠,c(H+)和K w 均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X和Y两种元素可以形成XY2型共价化合物,则X和Y的原子序数为

    A.3和17       B.6和8       C.12和9            D.8和16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合成氨工厂采用增大压强以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B.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2NO2(g)=N2O4(g)的平衡体系中,加压缩小体积后颜色加深用来表示可逆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已知:①2CH3OH(g)+3O2(g)=2CO2(g)+4H2O(l)     △H1

    ②2CO(g)+O2(g)=2CO2(g)                 △H2

    ③2H2(g)+O2(g)=2H2O(l)                 △H3

    ④2H2(g)+O2(g)=2H2O(g)                 △H4

    ⑤CO(g)+2H2(g)=CH3OH(g)               △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H1>0,△H2<0             

    B.△H3>△H4

    C.△H1=△H2+2△H3-△H5        

    D.2△H5+△H1<0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以下反应:

    PCl5(g)PCl3(g)+Cl2(g)       ①

    2HI(g)H2(g)+I2(g)         ②

    2NO2(g)N2O4(g)           ③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均是a%。若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体积不变,分别再加入一定量的各自的反应物,则转化率

    A.①减少,②不变,③增大              B.均增大

    C.①增大,②不变,③减少              D.均不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装置用于中和热的测定

    B.图2装置用于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草酸

    C.图3装置用于测定氢气的反应速率(单位mL/s)

    D.图4装置用于研究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A.图1装置用于中和热的测定

    B.图2装置用于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草酸

    C.图3装置用于测定氢气的反应速率(单位mL/s)

    D.图4装置用于研究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A.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错误;B.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加入最长一滴呈紫红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正确;C.缺少秒表,无法测定时间,故不能用于测定氢气的反应速率,错误;D.两试管中双氧水的浓度应保持一致,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的知识。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高新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粒子半径:K+>Al3+>S2->Cl-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

    ③离子的还原性:S2->Cl->Br->I-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

    ⑥非金属性:O>N>P>Si

    ⑦金属性:Be<Mg<Ca<K

    A. ②⑤⑦   B. ②⑥⑦   C. ②④⑤⑥⑦   D. ②④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粒子半径:K+>Al3+>S2->Cl-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

    ③离子的还原性:S2->Cl->Br->I-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

    ⑥非金属性:O>N>P>Si

    ⑦金属性:Be<Mg<Ca<K

    A. ②⑤⑦   B. ②⑥⑦   C. ②④⑤⑥⑦   D. ②④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Cl->K+>Al3+,错误;②非金属性F>Cl>S>P>Si,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PH3>SiH4,正确;③非金属性Cl>Br>I>S,阴离子还原性S2->I->Br->Cl-,错误;④非金属性Cl>S>Se>Te,单质氧化性Cl2>S>Se>Te,正确;⑤非金属性S>P>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2SO4>H3PO4>H2CO3,碳酸的酸性比HClO强,故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正确;⑥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O>N>P>Si,正确;⑦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故金属性:Be<Mg<Ca<K,正确。正确的判断是②④⑤⑥⑦ ,选项C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微粒半径比较、氧化性及还原性强弱比较及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知识。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高新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一表示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 mol·L-1醋酸溶液得到滴定曲线

    B.图2所示在H2S溶液导电性实验中,曲线可确定通入的气体X为Cl2

    C.图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2SO2(g)+O2(g) 2SO3(g)转化关系中,纵坐标表示O2的转化率

    D.由图4所示曲线可知,酶催化比化学催化的效果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一表示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 mol·L-1醋酸溶液得到滴定曲线

    B.图2所示在H2S溶液导电性实验中,曲线可确定通入的气体X为Cl2

    C.图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2SO2(g)+O2(g) 2SO3(g)转化关系中,纵坐标表示O2的转化率

    D.由图4所示曲线可知,酶催化比化学催化的效果好

    【答案】D

    【解析】

    A.醋酸是弱酸,0.1mol/L的醋酸的pH>1,所以图一表示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 mol·L-1一元强酸溶液得到滴定曲线,错误;B.在H2S的溶液中通入Cl2,会发生反应:Cl2+H2S=S↓+2HCl,溶液的酸性增强,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增强,与图像不吻合,错误;C.2SO2(g)+O2(g) 2SO3(g)是可逆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氧气的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但是O2的转化率会降低,不符合图像,错误;D.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反应需要的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就越快。根据图示可知酶催化比化学催化的效果好,正确。

    考点:考查图像方法在溶液的导电性、化学反应及催化剂的作用比较的应用的知识。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高新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已知:① 2CO(g)+O2(g)2CO2(g)     △H=-566kJ/mol;

    ②Na2O2(s)+CO2(g)=Na2CO3(s)+1/2O2(g)       △H=-226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消耗的CO是28g

    B.如上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H<-452 kJ/mol

    D.CO的燃烧热为-566 kJ/mo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已知:① 2CO(g)+O2(g)2CO2(g)     △H=-566kJ/mol;

    ②Na2O2(s)+CO2(g)=Na2CO3(s)+1/2O2(g)       △H=-226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消耗的CO是28g

    B.如上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H<-452 kJ/mol

    D.CO的燃烧热为-566 kJ/mol

    【答案】A

    【解析】

    A.将①×1/2+②,整理可得CO(g)+Na2O2(s)= Na2CO3(s) △H=-509kJ/mol,即1molCO发生该反应放出热量是509kJ,现在放出热量就是509kJ,则消耗CO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质量是28g,正确; B.CO生成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图示没有注明物质的状态,不能体系能量变化关系,错误;C.根据反应可知2Na2O2(s)+2CO2(g)=2Na2CO3(s)+O2(g)         △H=-452 kJ/mol,若CO2是固体,由于能量比气体低,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452 kJ,故2Na2O2(s)+2CO2(s)=2Na2CO3(s)+O2(g)   △H>-452 kJ/mol,错误;D.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根据①可知CO的燃烧热是-283kJ/mol,错误。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的知识。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高新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减小醋酸的电离程度

    B.0.02 mol·L-1HCl溶液与0.02 mol·L-1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约为12

    C.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

    D.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减小醋酸的电离程度

    B.0.02 mol·L-1HCl溶液与0.02 mol·L-1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约为12

    C.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

    D.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答案】C

    【解析】

    A.醋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当想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时,溶液中c(CH3COO-)增大,醋酸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从而减小了醋酸的电离程度,正确;B.0.02 mol·L-1HCl溶液与0.02 mol·L-1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OH-)=(0.02 mol·L-1×2-0.02 mol·L-1)÷2=0.01mol/L,由于在室温下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0-14,所以c(H+)=10-12mol/L,故溶液pH约为12,正确;C.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第一种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是第二种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10倍。由于溶液的浓度越大,其电离程度就越小,所以则c1>10c2,错误;D.pH=11的NaOH溶液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与pH=3的醋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相等。由于醋酸是弱酸,主要以电解质分子存在,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党二者等体积混合后,由于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滴入石蕊溶液时,溶液呈红色,正确。

    考点:考查电解质溶液的有关知识。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高新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g)+yB(s)zC(g),达到平衡后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0.5 mol·L-1,当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到两倍再达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3 mol·L-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的体积分数降低                   

    B.x+y=z

    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x+y<z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g)+yB(s)zC(g),达到平衡后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0.5 mol·L-1,当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到两倍再达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3 mol·L-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的体积分数降低                   

    B.x+y=z

    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x+y<z

    【答案】A

    【解析】

    恒温扩大体积则气体的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因原平衡时A的浓度为0.5 mol·L-1,当体积扩大两倍,假设平衡不移动,则A的浓度将变为0.25 mol·L-1,现新平衡时A的浓度为0.3 mol·L-1,说明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了,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所以x+y>z,则C的体积分数降低,古选项A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的判断的知识。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高新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利用I2O5可消除CO污染,反应为I2O5(s)+5CO(g) 5CO2(g)+I2(s);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I2O5固体的2 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CO,测得CO2气体体积分数φ(CO2)随时间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时,CO的转化率为20%

    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恒定,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b点和d点的化学平衡常数:Kb>Kd

    D.0到0.5min反应速率v(CO)=0.3 mol·L-1·min-1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利用I2O5可消除CO污染,反应为I2O5(s)+5CO(g) 5CO2(g)+I2(s);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I2O5固体的2 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CO,测得CO2气体体积分数φ(CO2)随时间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时,CO的转化率为20%

    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恒定,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b点和d点的化学平衡常数:Kb>Kd

    D.0到0.5min反应速率v(CO)=0.3 mol·L-1·min-1

    【答案】C

    【解析】

    A.5CO(g) +I2O5(s) 5CO2(g)+I2(s)

    起始量/mol  2             0

    转化量/mol  y             y

    b点量/mol  2-y             y

    根据b点时CO2的体积分数φ(CO2)=y÷2=0.80,得y=1.6mol,转化率等于=(变化量÷起始量)×100%=(1.6÷2)×100%=80%,错误;B.两边计量数相等,所以压强始终不变,不能做平衡状态的标志,错误;C.b点比d点时生成物CO2体积分数大,说明进行的程度大,则化学平衡常数:Kb>Kd,正确;

    D.0到0.5min时:5CO(g) +I2O5(s) 5CO2(g)+I2(s)

    起始量/mol     2              0

    转化量/mol      x              x

    a点量/mol       2-x             x

    根据a点时CO2的体积分数φ(CO2)=x÷2=0.30,得x=0.6mol;则从反应开始至a点时的反应速率为v(CO)=(0.6mol÷2L)÷0.5min=0.6 mol·L-1·min-1,错误。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因素的知识。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高新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W、Z同主族,X、Y、Z同周期,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为金属元素,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 若W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Y2W3

    C. W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D. W与X形成的化合物只含离子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W、Z同主族,X、Y、Z同周期,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为金属元素,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 若W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Y2W3

    C. W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D. W与X形成的化合物只含离子键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W、X、Y、Z为短周期元素,W、Z同主族,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故W、Z为非金属,原子序数Z>W,W处于第二周期,Z处于第三周期,X、Y、Z同周期,X、Y为金属元素,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则原子序数Y>X,且二者处于第三周期,X、Y、Z的原子序数Z>Y>X。A.W、Z同主族,原子序数Z>W,X、Y、Z同周期,X、Y、Z的原子序数Z>Y>X,所以原子半径X>Y>Z>W,正确;B.若W为N元素,Y为Mg元素,二者的原子序数相差5,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Mg3N2,为Y3W2,错误;C.W的气态氢化物为氨气、水、氟化氢时,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同族其它氢化物的沸点,W为C、Z为Si时,W氢化物沸点较低,错误;D.若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为过氧化钠,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高新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气相直接水合法制乙醇的方程式为:C2H4 (g)+H2O(g)=C2H5OH(g),其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起始n(H2O)︰n(C2H4)=1︰1]。

    计算乙烯水合制乙醇反应在图中A点的平衡常数KP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A.0.068 MPa-1       B.0.082        C.0.072 MPa-1         D.0.082 MPa-1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气相直接水合法制乙醇的方程式为:C2H4 (g)+H2O(g)=C2H5OH(g),其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起始n(H2O)︰n(C2H4)=1︰1]。

    计算乙烯水合制乙醇反应在图中A点的平衡常数KP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A.0.068 MPa-1       B.0.082        C.0.072 MPa-1         D.0.082 MPa-1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A点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为20%,设起始量n(H2O)=n(C2H4)=1mol,转化的乙烯为0.2mol,则:     C2H4 (g)+H2O(g)=C2H5OH(g)

    起始量(mol):1      1       0

    转化量(mol):0.2     0.2      0.2

    平衡量(mol):0.8     0.8      0.2

    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p(C2H4)=p(H2O)=7.8MPa×(0.8mol÷1.8mol)=7.8MPa×4/9,p(C2H5OH)=7.8MPa×1/9,则Kp=p(C2H5OH)/[p(C2H4)×p(H2O)]=(7.8MPa×1/9)7.8MPa×4/9×7.8MPa×4/9 =0.072MPa-1,选项C正确。

    考点:考查图像方法在化学平衡计算的应用的知识。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高新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X、Y、Z、J、Q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Z在地壳中含量最高,J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Q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比为3:8,X能与J形成离子化合物,且J+的半径大于X-的半径,Y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回答:

    (1)Q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五种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元素的非金属性Z____Q(填“>”或“<”),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事实有     (填序号)

    A.Q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B.Z与Q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C.Z和Q的单质的状态

    D.Z和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X与Y可形成简单分子A,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备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4 题
  1. X、Y、Z、J、Q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Z在地壳中含量最高,J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Q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比为3:8,X能与J形成离子化合物,且J+的半径大于X-的半径,Y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回答:

    (1)Q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五种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元素的非金属性Z____Q(填“>”或“<”),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事实有     (填序号)

    A.Q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B.Z与Q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C.Z和Q的单质的状态

    D.Z和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X与Y可形成简单分子A,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备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第三周期第VIA族 (2)Na>S>N>O>H

    (3)> ;C;(4)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解析】试题分析:X、Y、Z、J、Q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Z在地壳中含量最高,则Z为O元素;J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J为Na;Q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比为3:8,原子序数大于Na元素,故Z处于第三周期,则Q为S元素;X能与J形成离子化合物,且J+的半径大于X-的半径,可推知X为H元素;Y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结合(5)中X与Y可形成分子,也可形成阳离子,则Y为N元素。(1)Q为S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ⅥA族;(2)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Na>S>N>O>H;(3)O、S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O>S;a.H2S的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说明氧气能氧化硫化氢生成硫,则氧气的氧化性大于S,说明O元素非金属较强,正确;b.S与O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S元素表现正化合价,O元素表现负化合价,氧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更大,氧元素非极性较强,正确;c.单质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错误;d.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O>S,正确,(4)X与Y可形成分子A,也可形成阳离子B,A、B在水溶液中酸、碱性恰好相反,A为NH3,电子式为,在实验室是用NH4Cl和Ca(OH)2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考点:考查元素化合物推断、物质结构与性质机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关系应用的知识。

    【题型】推断题
    【适用】较难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高新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2)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830℃,在1L的固定容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1 mol CO和5 mol H2O,反应达平衡后,其化学平衡常数K       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830℃,容器中的反应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      移动。(填“向正方向”、“向逆方向”或“不”)

    (5)若1200℃时,在某时刻该容器中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 mol·L-1、2 mol·L-1、4 mol·L-1、4 mol·L-1,则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       (选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不移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2)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830℃,在1L的固定容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1 mol CO和5 mol H2O,反应达平衡后,其化学平衡常数K       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830℃,容器中的反应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      移动。(填“向正方向”、“向逆方向”或“不”)

    (5)若1200℃时,在某时刻该容器中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 mol·L-1、2 mol·L-1、4 mol·L-1、4 mol·L-1,则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       (选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不移动”)。

    【答案】(1)K=c(CO)·c(H2O)/c(CO2)·c(H2) ;(2)吸热 ;(3)等于;

    (4)不;(5)逆反应方向。

    【解析】

    (1)化学平衡常数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生成物浓度幂指数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幂指数乘积的比。所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K=c(CO)·c(H2O)/c(CO2)·c(H2) ;(2)根据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可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3)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加入的反应物的多少无关,由于温度为830℃,属于K=1.0;(4)830℃,容器中的反应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即减小压强,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属于减小压强,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5)若1200℃时,当加入上述物质的量浓度的物质时,Qc= c(CO)·c(H2O)/c(CO2)·c(H2)=(4×4)÷(2×2)=4>2.6,所以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逆反应方向。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应用的知识。

    【题型】填空题
    【适用】较难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高新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I、今有A.醋酸,B.盐酸,C.硫酸三种酸,请用三种酸的序号和“>”“<”或“=”填空。

    (1)在同体积,同pH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NaHCO3粉末,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的三种酸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如果取等体积的0.1 mol/L的三种酸溶液,用0.1 mol/L的NaOH中和,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II、用实验确定某酸HB的弱电解质。两同学的方案是:

    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HB配制0.1mol/L的溶液100mL;

    ②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值,即可证明HB是弱电解质。

    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B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 = 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mL;

    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mL,加水稀释为100mL;

    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B是弱电解质。

    (1)甲方案中,说明HB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     1(选填>、<、=)

    (2)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          

    III、硼酸(H3BO3)是生产其它硼化物的基本原料。已知H3BO3的电离常数为5.8×10-10,H2CO3的电离常数为K1=4.4×10-7、K2=4.7×10-11。向盛有饱和硼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 mol/LNa2CO3溶液,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气泡逸出。

    已知H3BO3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BO3+OH-=B(OH)4-,写出硼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I、某学生用0.2000 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

    ④量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请回答: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     

    (2)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应将标准NaOH溶液注入______中。(从图中选填“甲”或“乙”)

    (3)下列操作会引起实验结果偏大的是:______(填编号)

    A.在锥形瓶装液前,留有少量蒸馏水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C.锥形瓶先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D.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液体时,释放液体前滴定管前端有气泡,之后消失

    (4)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           。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锥形瓶中溶液                

    (5)以下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滴定次数

    盐酸体积mL

    NaOH溶液体积读数(mL)

    滴定前

    滴定后

    1

    20.00

    0.00

    21.30

    2

    20.00

    0.00

    16.30

    3

    20.00

    0.00

    16.32

    通过计算可得,该盐酸浓度为:______ mol•L-1(计算结果保留4位小数)

    II、利用间接酸碱滴定法可测定Ba2+的含量,实验分两步进行。

    已知:2CrO42-+2H+=Cr2O72-+H2O         Ba2++CrO42-=BaCrO4↓

    步骤1:移取x mL一定浓度的Na2CrO4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体积为V0 mL。

    步骤2:移取y mL BaCl2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x mL与步骤:1相同浓度的Na2CrO4溶液,待Ba2+完全沉淀后,再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 mL。

    则BaCl2溶液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l·L-1。若步骤2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则Ba2+浓度的测量值将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I、(1)①④;(2)乙;(3)B; 

    (4)锥形瓶内颜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5)0.1631;

    II、(V0b-V1b)/y ;偏大。

    【解析】

    (1)①根据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应用所装液体进行润洗,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NaOH溶液,标准液的浓度偏小,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V(标准)×c(标准) ÷V(待测),可知c(标准)偏大;④酸碱指示剂酚酞是弱电解质,也会反应消耗酸或碱,为了减少实验误差,酚酞一般滴加1滴或2滴,错误;其余操作正确;(2)NaOH是碱,容易与玻璃中的SiO2发生反应,所以应该装在碱式滴定管乙中;(3)A.在锥形瓶装液前,留有少量蒸馏水,由于不影响酸、碱的物质的量,所以对滴定操作无影响,错误;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使标准溶液体积偏大,导致待测溶液的浓度偏高,正确;C.锥形瓶先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操作正确,不会产生误差,错误;D.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液体时,释放液体前滴定管前端有气泡,之后消失,则待测溶液体积偏少,反应消耗标准酸溶液的体积偏小,使测得浓度偏低,错误。(4)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颜色;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5)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第一次实验数据误差太大,舍弃,V(NaOH)= (16.30+16.32)÷2=16.31mL,c(NaOH)·V(NaOH)=c(HCl)·V(HCl),所以c(HCl)=[ c(NaOH)·V(NaOH)]÷V(HCl)= [0.2000 mol·L-1×16.31mL]÷20.00mL=0.1631mol/L;II、根据方程式可知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相等。步骤Ⅱ:待Ba2+完全沉淀后,再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 mL,则发生2CrO42-+2H+=Cr2O72-+H2O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V1×10-3×bmol,步骤Ⅰ: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体积为V0 mL,加入的总盐酸的物质的量:V0×10-3×bmol,Ba2++CrO42-=BaCrO4↓,与Ba2+反应的CrO42-的物质的量为V0×10-3×bmol-V1×10-3×bmol=(V0 -V1)b×10-3mol,步骤Ⅱ:移取y mLBaCl2溶液于锥形瓶中,所以BaCl2溶液的浓度为:(V0 -V1)b×10-3mol ÷y×10−3mol/L=(V0b-V1b)/ymol/L;若步骤Ⅱ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V1减小,则Ba2+浓度测量值将偏大。

    考点:考查酸碱中和滴定的有关知识。

    【题型】实验题
    【适用】较难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高新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NO2(g) N2O(g)     △H1      2NO2(g) N2O(l)    △H2 

    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2)氨气和氧气从145℃就开始反应,在不同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生成不同产物(如下图)

    温度较低时以生成           为主,温度高于900℃时,NO产率下降的原因是        

    (3)火箭升空需要高能的燃料,经常是用四氧化二氮和联氨(N2H4)作为燃料,工业上利用氨气和氢气可以合成氨气,氨又可以进一步制备联氨等。

    已知:N2(g)+2O2(g)=2NO2(g)     △H=+67.7kJ•mol-1

    N2H4(g)+O2(g)=N2(g)+2H2O(g)     △H=-534.0kJ•mol-1

    NO2(g) 1/2 N2O4(g)   △H=-26.35kJ•mol-1

    ①写出气态联氨在气态四氧化二氮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用氨和次氯酸钠按一定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反应可生成联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NO2(g) N2O(g)     △H1      2NO2(g) N2O(l)    △H2 

    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2)氨气和氧气从145℃就开始反应,在不同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生成不同产物(如下图)

    温度较低时以生成           为主,温度高于900℃时,NO产率下降的原因是        

    (3)火箭升空需要高能的燃料,经常是用四氧化二氮和联氨(N2H4)作为燃料,工业上利用氨气和氢气可以合成氨气,氨又可以进一步制备联氨等。

    已知:N2(g)+2O2(g)=2NO2(g)     △H=+67.7kJ•mol-1

    N2H4(g)+O2(g)=N2(g)+2H2O(g)     △H=-534.0kJ•mol-1

    NO2(g) 1/2 N2O4(g)   △H=-26.35kJ•mol-1

    ①写出气态联氨在气态四氧化二氮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用氨和次氯酸钠按一定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反应可生成联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A;(2)N2 ;氨气转化为一氧化氮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3)①2N2H4(g)+N2O4(g)=3N2(g)+4H2O(g)  △H=-1083kJ/mol;②2NH3+NaClO=N2H4+NaCl+H2O。。

    【解析】

    2NO2(g) N2O4(g) △H<0,由于同一物质在气体时含有的能量比液体或固体时多,所以A.可以正确的表示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B、C不能正确的表示物质的能量与状态及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关系;(2)根据图示可知在低温时主要从事N2;温度高于900℃时,NO产率下降的原因是氨气转化为一氧化氮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NO的产率降低;(3)①已知:N2(g)+2O2(g)=2NO2(g)     △H=+67.7kJ•mol-1 ① N2H4(g)+O2(g)=N2(g)+2H2O(g)     △H=-534.0kJ•mol-1②  NO2(g) 1/2 N2O4(g)   △H=-26.35kJ•mol-1③根据盖斯定律,②×2-①-③×2得2N2H4(g)+N2O4(g)=3N2(g)+4H2O(g)  △H=-1083kJ/mol;②氨和次氯酸钠反应时,氨气中的氮元素被氧化为N2H4,NaClO中的氯元素被还原为NaCl,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该化学方程式为:2NH3+NaClO=N2H4+NaCl+H2O。

    考点:考查图像方法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热化学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题型】填空题
    【适用】较难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高新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 2SO3(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填字母)

    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______(用百分数表示)。(写出计算过程)

    (3)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I、今有A.醋酸,B.盐酸,C.硫酸三种酸,请用三种酸的序号和“>”“<”或“=”填空。

    (1)在同体积,同pH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NaHCO3粉末,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的三种酸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如果取等体积的0.1 mol/L的三种酸溶液,用0.1 mol/L的NaOH中和,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II、用实验确定某酸HB的弱电解质。两同学的方案是:

    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HB配制0.1mol/L的溶液100mL;

    ②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值,即可证明HB是弱电解质。

    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B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 = 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mL;

    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mL,加水稀释为100mL;

    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B是弱电解质。

    (1)甲方案中,说明HB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     1(选填>、<、=)

    (2)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          

    III、硼酸(H3BO3)是生产其它硼化物的基本原料。已知H3BO3的电离常数为5.8×10-10,H2CO3的电离常数为K1=4.4×10-7、K2=4.7×10-11。向盛有饱和硼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 mol/LNa2CO3溶液,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气泡逸出。

    已知H3BO3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BO3+OH-=B(OH)4-,写出硼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答案】I、(1)a>b=c ;(2)a>b>c ;c>b=a ; 

    II 、(1)>;(2)配制pH=1的溶液难以实现,加入的锌粒难以做到表面积相同 ;

    III、不能; H3BO3+H2OB(OH)4-+H+。

    【解析】

    I、醋酸和盐酸都是一元酸,醋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硫酸是二元强酸,所以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氯化氢和硫酸完全电离。(1)同体积、同pH的三种酸中,盐酸和硫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醋酸溶液中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分别加入足量的碳酸钠粉末,氢离子的物质的量越大,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越大,硫酸和盐酸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相同,醋酸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最大,所以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2)氢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pH越小,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的三种酸溶液,硫酸中氢离子浓度最大,盐酸中氢离子浓度次之,醋酸中氢离子浓度最小,所以三种酸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硫酸是二元酸,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与碱反应时,消耗碱的物质的量与酸的物质的量和元数成正比,所以硫酸消耗氢氧化钠最多,盐酸和醋酸消耗氢氧化钠的量相等,即 c>a=b;II、(1)弱酸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所以氢离子浓度小于酸浓度,如果该酸是弱酸,则0.1mol/L的HB溶液的pH>1;(2)HB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所以配制pH=1的HA溶液难以实现,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与反应速率成正比,锌粒的表面积大小难以控制,所以实现较困难。故答案为:配制pH=1的HA溶液难以实现,加入锌粒难以做到表面积相同;III、(1)H3BO3的电离常数为5.8×10-10 ,H2CO3的电离常数为K1=4.4×10-7,因5.8×10-10<4.4×10-7,所以不能观察到气泡逸出;(2)硼酸电离出四羟基和硼酸根和氢离子,方程式为:H3BO3+H2OB(OH)4-+H+。

    考点:考查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比较、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题型】填空题
    【适用】较难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高新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I、向草酸(H2C2O4)溶液中滴加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I、某同学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设计了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有关实验,

    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如下表,请结合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参加反应的物质

    Na2S2O3

    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0

    10

    0.1

    10

    0.1

    0

    B

    20

    5

    0.1

    10

    0.1

    5

    C

    20

    10

    0.1

    5

    0.1

    5

    D

    40

    5

    0.1

    10

    0.1

    5

    (1)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①能说明温度对该反应速率影响的组合比较是     ;(填实验序号)

    ②A和B、A和C的组合比较所研究的问题是              

    (3)教材是利用了出现黄色沉淀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请你分析为何不采用排水法测量单位时间内气体体积的大小的可能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I、向草酸(H2C2O4)溶液中滴加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I、某同学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设计了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有关实验,

    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如下表,请结合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参加反应的物质

    Na2S2O3

    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0

    10

    0.1

    10

    0.1

    0

    B

    20

    5

    0.1

    10

    0.1

    5

    C

    20

    10

    0.1

    5

    0.1

    5

    D

    40

    5

    0.1

    10

    0.1

    5

    (1)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①能说明温度对该反应速率影响的组合比较是     ;(填实验序号)

    ②A和B、A和C的组合比较所研究的问题是              

    (3)教材是利用了出现黄色沉淀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请你分析为何不采用排水法测量单位时间内气体体积的大小的可能原因:                

    【答案】I、5H2C2O4+3H2SO4+2KMnO4=K2SO4+2MnSO4+10CO2↑+8H2O  ;

    II、(1)S2O32-+2H+═S↓+SO2+H2O;(2)BD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二氧化硫可以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二氧化硫,所以导致测定不精确,且该实验装置较复杂,不易控制,所以不采用排水法测量单位时间内气体体积的大小进行比较。

    【解析】

    I、草酸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的氧化性,会把草酸氧化为CO2,高锰酸钾被还原草酸Mn2+,根据电子守恒机原子守恒,可得向(H2C2O4)溶液中滴加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H2C2O4+3H2SO4+2KMnO4=K2SO4+2MnSO4+10CO2↑+8H2O;II、(1)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发生反应产生硫酸钠、二氧化硫、硫单质及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2O32-+2H+═S↓+SO2+H2O;(2)①能说明温度对该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应该是其它条件相同,只有反应的温度不相同,组合比较合理的是BD;②A和B、A和C的组合中其它条件相同,只有物质的浓度不相同,因此比较所研究的问题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由于S是不溶于水的物质,所以教材是利用了出现黄色沉淀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由于二氧化硫可以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二氧化硫,所以导致测定不精确,且该实验装置较复杂,不易控制,所以不采用排水法测量单位时间内气体体积的大小进行比较。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反应条件的控制及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的知识。

    【题型】实验题
    【适用】较难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高新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I、某学生用0.2000 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

    ④量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请回答: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     

    (2)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应将标准NaOH溶液注入______中。(从图中选填“甲”或“乙”)

    (3)下列操作会引起实验结果偏大的是:______(填编号)

    A.在锥形瓶装液前,留有少量蒸馏水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C.锥形瓶先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D.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液体时,释放液体前滴定管前端有气泡,之后消失

    (4)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           。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锥形瓶中溶液                

    (5)以下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滴定次数

    盐酸体积mL

    NaOH溶液体积读数(mL)

    滴定前

    滴定后

    1

    20.00

    0.00

    21.30

    2

    20.00

    0.00

    16.30

    3

    20.00

    0.00

    16.32

    通过计算可得,该盐酸浓度为:______ mol•L-1(计算结果保留4位小数)

    II、利用间接酸碱滴定法可测定Ba2+的含量,实验分两步进行。

    已知:2CrO42-+2H+=Cr2O72-+H2O         Ba2++CrO42-=BaCrO4↓

    步骤1:移取x mL一定浓度的Na2CrO4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体积为V0 mL。

    步骤2:移取y mL BaCl2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x mL与步骤:1相同浓度的Na2CrO4溶液,待Ba2+完全沉淀后,再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 mL。

    则BaCl2溶液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l·L-1。若步骤2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则Ba2+浓度的测量值将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