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2 题,选择题 10 题,连线题 5 题
简单题 1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 题
  1. 顾炎武曾说:“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此话虽有所夸张,但苏南一带盛行租佃制当是事实。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租佃关系松弛   B. 地主圈占土地

    C. 农产品商品化   D. 土地私有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

    A.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   B. 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C. 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   D. 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0 题
  1. 1956年,一汽总装线装配出第一辆卡车,毛泽东给新车起了个名字叫“解放”;1958年,根据中国的民族特色改制成了一辆高级轿车,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给轿车命名为“红旗”,毛泽东欣然题字。这反映了

    A. 社会建设急于求成倾向   B. 工业化的基础得以巩固

    C. 计划经济下的政治色彩   D. 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

    A. 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 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C. 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 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A. 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B. 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C. 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D. 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包括中央、地方甚至是基层)的分离,中央、地方的监察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相对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这确保了监察权力的

    A. 分散行使   B. 法制化   C. 独立运作   D. 世袭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西汉《二年律令·户津》规定“受田宅,予人若卖宅,不得更受”,且规定买卖土地要由基层官吏严格按照程序登记造册,并办理手续。这些规定说明西汉

    A. 对市场加强控制   B. 承认私有产权的合法性

    C. 遏制了土地兼并   D. 力图维护小农的稳定性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了赤白贸易线,通过各种渠道,向白区输出苏区盛产的竹木等。后来又设立了对外贸易机构,派人到白区进行贸易,也保护来苏区进行贸易的白区商人。这些措施的作用主要在于

    A. 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   B. 赢得农民对根据地的支持

    C. 缓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分歧   D. 打击地方土豪劣绅的势力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界别组成,各界部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这可以表明人民政协

    A. 主要履行监督职能   B. 具有开放和包容性

    C. 拥有人大部分权力   D. 受人民监督和管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古代雅典若作《诉美狄阿斯》记载:美狄阿斯在公共场合同德摩斯提尼发生了争执,并打了德摩斯提尼一巴掌。对此,德摩斯提尼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还击,而是提起诉讼,对美狄阿斯进行控告。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

    A. 公民争执须通过司法解决   B. 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

    C. 司法诉讼彰显了公民权利   D. 司法审判会上持公平正义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82年,在第三世界国家的长期努力下,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国际海洋公约》;到1984年,先后有159个国家在公约上签字,但美英等国拒绝签字。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消除历史矛盾   B. “公约”有损美英等国霸权利益

    C. 第三世界国家崛起阻碍了美英发展   D. 第三世界国家冲击了两极格局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学者认为,文化发展存在着两种基本类型,强调一种类型的文化向另一种类型文化过渡的可能性,并证明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有任何现实的机会成为普遍通用的文化而使所有其他文化服从自己。该观点表明当今世界

    A. 文化发展的多元化   B.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C. 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D. 各国文化走向统一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中期后,英商将鸡片大量偷运至广州一带,土烟生产在士大夫们“稍分洋烟之利”的口号下也剧增猛长。鸦片烟税是清朝时政的重要来派。民国时期,军阀为扩大地盘,鼓励种植罂粟。南京国民政府登台后,先实行“寓禁于征”,实质也是征而不禁。1935年,政府推出《六年禁烟计划》分阶段禁烟,但各地阳奉阴违,到中日战起已无暇顾及,日占区更是烟毒重重。据统计,从1912年至1922年,中国发生大小内战达139次,这些战争多与鸦片有关。罂粟大量种植,造成粮食严重坦缺。吸食之人“鸩形鹄面者比比皆是”,农民种罂粟,如遇“烟苗失败,征税加重,穷无所之,典田鬻子”。

    ——据齐霁《中国共产党禁毒史》等

    材料二

    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是近代较有成效的禁烟运动。当时,清廷政务处依据《禁烟考成议叙议处章程》,对官员禁烟成绩卓越者加级奖励,失职者降职充罪,并重申“禁吸尤以查禁官员为要义”,对于吸烟积习未改的官员,严加惩处,不稍宽贷。1910年,一些知识分子在北京自发成立了“中国国民禁烟会”,广著论说,扩大禁烟声势,争取各国对中国禁烟运动的声援。政府大力推行替代种植,即要求种烟农民将罂粟田改种豆麦棉麻等物,以解决生计。利用世界各国谴责英国鸦片政策之机,与英国进行禁烟交涉,限制印度鸦片输入中国。

    ——据牛何兰主编《中外禁毒史》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毒品泛滥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未新政时期禁烟的特点。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新政及国民政府时期的禁烟运动加以简要评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魏源认为,历史进化是一种客观必然趋势。法令制度应该随着“势”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历史自身发展的法则.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也无穷极不变之法。同时,必须讲求行法之人'同一种法,不同的人去执行,其结果迥异。他还揭露清王朝任人唯私,贤者不得用,用者未必贤,他认为用人应以“德”“才”为标准,使贤能之士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魏源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主张民主议政,广开言路。鸦片战争中.他积极反对投降路线,认为要“尽得西人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富国强兵,以战胜资本主义的侵略,他也看出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优越性。对于“不设君位,唯立长官贵族等办理国务”的瑞士,他誉之为“西土桃花源”。

    ~《论魏源的法治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源法治思想的内容及其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源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是观念的囚徒……真正的革命发生在人们的头脑中,这就是观念的革命。观念革命是对既定价值的一次全面再评判,它把人的精神从旧思想的樊篱中解放出来,引入一个崭新的世界。如果只有技术革命而无观念革命,那么人类的苦难几乎就会自动地增加。历史上,观念革命总是无法跟上技术革命的步伐。如果固守传统观念不变,限制、削减技术的发展,就等于在做削足适履的蠢事,只会令人类大吃苦头。

    ——摘编自《爱双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等

    结合材料及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探讨“观念革命”。(说明:要求明确提出观点,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l:历史上的砚大改革回眸】

    材料:刘秀对王莽的倒行逆施进行拔乱反正,重建汉高祖、汉武帝所确立的大汉体制,废除王莽新设立的繁苛细密的法令,恢复汉初的法简刑轻、务用安静的局面,使得东汉光武一朝刑法宽松,社会安定;刘秀为削弱大司马大将军的权力,恢复大司马的原来名称―太封,把大司空、大司徒的“大”字去掉,削弱了三公权力。三公的职责都转移到本来替皇帝掌管文书的尚书台。皇帝通过尚书台控制中央政府,使得三公成为没有实权的虚位。与此同时,代表中央控制地方的刺史制度得列强化。刘秀把州牡恢复为刺史.扩大了它的权力,.让刺史有固定的治所,使得刺史成为州一级饭的行政单位。在东汉初建的十几年中,刘秀六次颁布诏书,解放奴婢,效果明显。但在解决土地问题时遇到了极大阻力。在教育方面,刘秀恢复汉武帝时的五经博士,在太学教授学生,太学生每年都要考试。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刘秀恢复汉制的改革背景及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秀改革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希特勒在发动战役前说:“现有部队肯定能突破的地方(指阿登地区)……防线单薄,他们也不会料到我们会发起突袭。因此,充分利用敌人毫无防备的因素,在敌机不能起飞的气候下发起突然袭击,我们就能指望取得迅速突破。”丘吉尔则指出:“德军第6党卫装甲军是一支大家公认的劲旅……1944年12月初,那条战线的战斗沉寂下去时,他暂时逃脱了我方情报部门的监视。”

    ——摘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

    一名德国奥宁堡部队的士兵后来回忆说:“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景致。”他们以为能够重现4年前席卷英法军队的情景,然而最终结果,却是西线盟军踏上了直捣柏林之路。

    ——摘编自《阿登战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军发动阿登战役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登战役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