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

A. 炎热干旱的沙漠   B. 终年严寒的地区

C. 高温多雨的气候   D. 地势高峻的高原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图中民居是高架房,墙体单薄,门窗开的较大,建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有利于通风散热和雨水的排泄,这种特点适应炎热多雨的气候。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0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图属于哪种宗教的建筑风格(  )

A. 道教   B. 基督教   C. 佛教   D. 伊斯兰教

2.乙图中所示民居的自然环境是(  )

A. 高温多雨   B. 终年严寒   C. 冬暖夏凉   D. 长夏无冬

【答案】

3.D

4.B

【解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一句俗谚,比喻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人文历史不同、为人处事不同,文化特征也不同.

5.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清真寺,基督教的宗教建筑是基督教堂;佛教的宗教建筑是寺院.由图可知这是该建筑是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代表建筑。

6.生活在北极地区,面对终年严寒的气候,勤劳勇敢的因纽特人就地取材,采用一种原始方式建造了奇特的圆顶“冰雪屋”,以抵御凛冽刺骨的暴风雪,度过漫漫寒冬.

【题型】选择题组
【结束】
21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地球的公转方向

(2)临沭县寒假期末考试时(1月22日左右),地球公转在图中的大致位置是_____

A. 丁、甲之间      B. 丙、丁之间      C. 甲、乙之间       D. 无法判断

(3)此时(1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_____半球,临沭县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然后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昼逐渐_______夜逐渐_______

(4)太阳直射在甲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__   ,此时南寒带会出现   __  现象,地中海沿岸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小明的爸爸打算在临沭买房,但担心房子的光照不好,你可以建议他在    (甲、乙丙、丁)位置附近的时间去看房,整年的光照条件都不会有问题,因为此时物体的影子       (填最长或最短),楼间距     (填最大或最小)。

【答案】(1)略  (2)B

(3)南   昼长夜短  变长  变短

(4)夏至日  极夜  炎热干燥(或高温少雨)

(5)丙  最长  最大

【解析】(1)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运动,我们站在北天极俯视呈逆时针方向,站在南天极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按此规则在图上逆时针标出即可。

(2)由于地球在公转时,黄赤交角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公转至甲处时,太阳光线直射了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约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至乙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秋分日,约为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地球公转至丙处时,太阳光线直射了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约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至丁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春分日,约为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因此临沭县寒假期末考试时(1月22日左右),地球公转在图中的大致位置是丙、丁之间,故本题选B。

(3)据图可知:甲点表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昼长夜短,且北半球各地昼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乙、丁点表示太阳直射赤道,这一天全球昼夜等长;丙点表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昼短夜长,且北半球各地昼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此时(1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临沭县的昼短夜长;然后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

(4)据前面分析可知,太阳直射在甲处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日,此时南寒带会出现极夜现象,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而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湿润。

(5)由于地球在公转时,黄赤交角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即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距离太阳直射点远,所以太阳高度角小,室内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较少;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即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距离太阳直射点近,所以太阳高度角大,室内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较多。)小明的爸爸打算在临沭买房,应该在丙位置附近的时间去看房,这是是一年中太阳高度角最小物体影子最长,楼间距最大的时候,这个时候光照条件好,则整年的光照条件都不会有问题。

【题型】解答题
【结束】
22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最高峰与D地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米,丙、丁两座山峰之间图上为2.5厘米,则实际直线距离为    千米

(2)小马河的流向是__       ___A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   __B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   _

(3)①②③为三条登山路线,最省力的是______,理由是___         _____

(4)该地区地形以________为主,地势特征是____   ____ 

(5)山峰甲的海拔可能是(   )

A.500米         B.600米        C.570米            D.650米

(6)夏天如果到该地区去旅游,晚上不能随便在山谷野营露宿,原因是(   )

A.避台风         B.避雪灾       C.避蚊虫         D.避山洪

【答案】(1)478米   2.5

(2)自西南流向东北  陡崖;山谷

(3)②;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4)山地;西南高,东北低

(5)C   (6)D

【解析】(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在同一幅地形图内,基本等高距是相同的;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能中断(间曲线除外),如果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在相邻的其它图幅内闭合;等高线只有在陡崖或悬崖处才会重合或相交等。据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图中最高峰与D地的相对高度为478米,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丙、丁两座山峰之间图上为2.5厘米,则实际直线距离为2.5÷1:100000=2.5千米。

(2) 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为陡崖。据图可知:小马河的流向是自西南流向东北,A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陡崖,B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山谷。

(3)利用等高线的疏密来判断坡度的平缓和陡峻,一般来说: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峻。要选择一条坡度较缓的路线登山,应选择等高线稀疏的地区,据图可知:②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和,如果要从①②③处登山,则选择从②处登山要省力些。

(4)陆地主要地形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五类,据图可以判断,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特征是西南高,东北低。

(5)海拔高度也称绝对高度,就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据图结合等高线的相关知识可以判断出:山峰甲的海拔可能是500-600米。

(6)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而山区地形陡峭,落差较大,所以此时山区容易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山洪和泥石流往往沿着山谷澎涌而下,因此夏天如果到该地区去旅游,晚上不能随便在山谷野营露宿。

【题型】解答题
【结束】
23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阴影表示人口稠密区),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是:A________,B亚洲南部,C欧洲和D       ,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绝大部分位于_____(填高、中、低)纬度,_______(填沿海或内陆)的平原地区。A.B两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这些地区                     , 历史上就养育了众多的人口

(2)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区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地区④为世界最大的平原,但此处人口稀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主要人种是     ,绝大部分信仰     宗教,主要语言是     ,A处主要语言为_______语,主要人种为     

(4)欧洲人口增长缓慢,很多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由此会产生哪些问题?(至少写两条)

七年级地理解答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