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连线题 5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此事反映了

    A. 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

    B. 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 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

    D. 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4江苏)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 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B. 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C. 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D.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84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邓小平的讲话推动了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B. 深圳作为90年代改革开放标志的形成

    C. 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治宋必始于唐。”这说明

    A. 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   B. 理学未能传承佛教思想

    C. 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   D. 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从克利斯提尼时期开始,雅典发展出一种公共礼拜制度,富有的人要为城邦的众多节日提供财政支持,并且要在战争期间提供赞助和统领军队。这反映了雅典

    A. 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B. 贵族权力受到限制

    C. 平民获得平等地位

    D. 贫富差距逐步缩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这说明

    A. 罗马法蕴含一定的契约精神   B. 罗马法体现了“君权神授”原则

    C. 罗马皇帝享有国家最高权力   D. 罗马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没有专管外事的机构,重大涉外事件由钦差大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咸丰十年,清政府设总理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

    B. 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

    D. 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

    A.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B. 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

    C. 重农抑商经济政策遭到否定

    D.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理纲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1894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下列对两人观点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两者都认同向西方学习

    B. 前者没有进步意义,后者进步意义显著

    C. 两者都与洋务运动有关

    D. 后者突破前者局限,探索近代化的新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64年6月,毛泽东说:“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骑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稿费去搞。”这一经济建设思路的背景是

    A. 立足解放台湾

    B. 美国对中国核威慑

    C. 中苏关系恶化

    D. 国民经济出现困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苏长和曾说,“结盟是‘找敌人’的‘冷战’旧国际关系思维,结伴是‘交朋友’的新型国际关系思维。”中国是“结伴不结盟”的主要倡导者。“冷战”结束后,“结伴不结盟”正在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一个新潮流。这种变化

    A. 最终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B. 表明已经形成了新国际秩序

    C. 是国家依据自身利益的调整

    D. 表明世界各国外交理念趋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5 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中叶,以英美为主的西方商人和官员采取建议、请求、利诱等各种手段试图在中国兴建铁路。尽管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官僚们看到了铁路的优越性,但出于维护主权方面的考虑,坚决反对铁路的兴建。当时清朝的官员,认为修筑铁路弊端有三:一为“资敌”,对洋人入侵国土长驱直入有利;二为“病民”,占用大量农田、拆迁民宅坟墓,破坏风水;三为“失业”,铁路修成后,沿线舟车挑夫、行栈铺房无以为生,必将聚为流寇。1876年,英美两国合伙欺骗清政府在上海修建了吴淞铁路,引发了中英矛盾,经过谈判,中方以28.5万量白银的价格,回购了吴淞铁路。1877年,清政府赎买铁路后,下令拆毁铁轨、铲平路基、推到车站。1895年清政府迫于压力宣布重建吴淞铁路,该铁路大体遵循原昊淞铁路的走向,利用大量旧路基,最终于1898年全线竣工通车。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政府收回并拆毁吴淞铁路的行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重建吴淞铁路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洪武十五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都御史(都察院的长官)职专纠劾百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如果说,都御史因属二品高官,他们拥有重大权力本属自然;但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实际执行监察任务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他们的品秩最高不过正七品,但他们的监控对象与范围,却从来不受级别的限制,如监察御史便拥有监察二品大员的法定权力,其职责是“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而巡按御史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有大政,集阙廷预议焉”。

    ——关汉华《朱元璋与明代国家监控体制的奠立》

    材料二到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议会又历经三次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其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议会、国会)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议会监察专员署是一个独立机构,其职责是:受理公民投诉、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人员。

    ——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结合材料一、二,比较明朝监察体制与英国近代监察体制的异同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监察体制所产生的共同政治影响及现实借鉴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她。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二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各省留用,其中中央与地方财赋分割比例为7:3……在行政的另一方面——命官权和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可以说元代的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

    ——赵军英《论元代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就中国的历史环境具体条件而言,中央集权比地方分权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明显多一些。……但极端的中央集权很大程度上又是以中央对地方政府“无所分画”和“无所寄任”为基础,是与皇帝专制制度相适应的历史产物,主要是为家天下的王朝大一统服务的。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行省制在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是美国近代军事学家、海军战略家.他以史学家的明鉴,系统地研究了人类海上战争,1890年起总结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等一系列著述,创立了海权论学说.马汉明确地把“海权”定义为“使用海洋和控制海洋”,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成为强国,必须控制海洋,尤其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为了争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海军舰队和商业船队,以及能控制战略要地的海军基地;进而阐明了“海权是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海权论一经提出,就立即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海洋事业、促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催化剂”.其中,美国是海权论的最大受益国,二战前逐渐取代了英国的海洋霸主;德国、日本在海权论影响下,制定了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迅速崛起,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

    ——摘编自程前光《马汉的海权论及对二战前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汉核心观点,简析马汉海权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明马汉观点的实质,谈谈你从“海权论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中得到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汤显祖(1550-1616)明末文学家、戏曲家,著有《牡丹亭》等作品。在他的作品中,人的“情”至真、至纯、至上,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在汤显祖看来,“情”具有客观普遍性,可谓为宇宙的本体。“道心之人,必具智骨;具智骨者,必有深情。”他坚决反对传统的以理制情论,提出以情抗理、以情胜理,尊重每个人自由生存的权利,反对权威化、先验化的伦理性和强制性的法制,呼唤以“有情之天下”代替“有法之天下”。他在遂昌为官五年“以宽待民,以猛除害”,很受当地百姓的爱戴。汤显祖认为:“斗大遂昌,一以清净理之,去其害马者而已”。“清净”,是他对人民的态度,而“害马”,一指自然灾害,二指豪猾之人。汤显祖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恰恰体现了他的政治理念,为政应该“因百姓所欲去留。”问计于民,做有利百姓之事。

    ——摘编自欧阳询、向知燕《情本主义:明清之际的中国式启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汤显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