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9 题,其中:
选择题 36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34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6 题
  1. 美国学者丹尼斯·谢尔曼评论某古希腊政治家时说:“他没能彻底铲除旧贵族的势力;相反,他为新兴的富人阶层参与政权开辟了道路。”“他”是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吴晓波在其《游荡两千年》一书中评论某种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的消失了。”这一制度

    A.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B.推动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C.导致了知识阶层的消失

    D.压制了古代教育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公元前634年,宋国“叛楚即晋”,楚国遂大举攻伐,晋文公起兵援宋,双方对峙于城濮。晋文公退避三舍,“卑而骄之,怒而挠之,”最终大败楚军。这一记载实质上表明当时

    A.周王室的地位已趋于衰落

    B.诸侯国间的战争愈演愈烈

    C.晋国已成为诸侯国的霸主

    D.政治统一已成为大势所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材料说明

    A.三省长官失去相权

    B.中书禁中独掌相权

    C.加强皇权弱化相权

    D.皇权相权平分秋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该学者的基本认识是

    A.宗法制能够有助于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美国1787年宪法

    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B.重视分权制衡

    C.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

    D.建立了责任内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自太平军起义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实质上表明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A.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C.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罗马帝国时代,希腊式的民主(政治平等、轮番为治等)和个人自由是一种奢侈品,罗马人很少表现出对它的兴趣。这主要因为当时的罗马

    A.更崇尚权威和秩序

    B.仍然处于奴隶社会

    C.大肆对外侵略扩张

    D.受希腊文化影响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成为价值观体系和物质活动的基点。……明清社会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却未形成一个经济居社会生活主位的‘经济社会’,由此也就不能提供一个可以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的环境。”该材料主要论证的是

    A.明清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社会条件

    C.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经济社会的主要表现是经济繁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府户籍登载的主要对象是郡县管理下的交纳赋税的自耕农。官府直接控制下的屯田民、兵士、手工业者等不在其中;私家依附人口、奴婢及流亡人口未纳入官府户籍;寺院僧尼及依附人口也不在户籍中。关于这一时期的户籍登记状况,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封建经济发达,人身自由度增加

    B.自耕农和部分依附人口承担官府赋役负担

    C.中央集权削弱,多种地方力量并存

    D.庄园经济盛行,其实质是自然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英国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就,其根本性变化在当时表现为

    A.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的混合政体思想

    B.源于13世纪以来的传统政治形式

    C.提高议会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

    D.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制衡学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表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清代北洋贸易三大区域沿海贸易税收统计

    康熙后期

    雍正年间

    乾隆中期

    嘉庆道光年间

    山东船税

    786两

    0.8万—0.9万两

    10793两

    2万—3万两

    天津关税海税

    较少

    1万—2万两

    5万—6万两

    8万—l0万两

    山海关关税

    较少

    1万—2万两

    3万—4万两

    10万—11万两

    合计

    数千—1万两

    3万—5万两

    9万—11万两

    20万—24万两

    A.古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B.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清代“海禁”政策的松弛

    D.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815年英国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现实中小麦价格一般在50~60先令之间);到1846年英国议会又宣布废除“谷物法”。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完成

    B.国际市场谷物价格的低廉

    C.经济危机的爆发

    D.重商主义的推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这段阐述中凸显了

    A. 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

    B. 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

    C. 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

    D. 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史学家估计:二战后联邦德国从1949年起,人均获得140马克的补助,而民主德国却人均负债2500马克。下列因素可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是

    A.参加“北约”和“华约”的时间不同

    B.联邦德国率先加入欧洲煤钢联营

    C.两国处于“冷战”格局的战略地位不同

    D.两国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南京条约》第十一条中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来,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此条款标志着

    A.清政府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B.华夷观念已经改变

    C.中国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

    D.中外关系趋于平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表是我国1913年——1916年关税收入(单位:关平两)

    年份

    总额

    1913年

    44,668,744,479

    1914年

    41,051,658,349

    1915年

    39,710,384,686

    1916年

    40,672,421,438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列强迫使北洋政府降低关税

    B.袁世凯为换取列强支持主动降低关税

    C.战争导致中外贸易形势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设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英国完全取消《航海条例》

    A.说明自由主义已成为英国的经济政策

    B.表明英国已无力主导世界市场

    C.是因为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完全形成

    D.反映出美国已成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强劲对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

    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

    第三卷……(1865-1895)

    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1-1901)

    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A.早期近代化的尝试

    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

    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D.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指出:“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逐步推行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以下条约规定,出现最晚的是

    A.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五处港口

    B.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C. 大合众国大臣遇有要事,无论何时应准到北京暂住,与内阁大学士……酌议……事件

    D.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英国与德意志帝国都实行君主立宪制民主政治,它们的相同点有

    ①国王或皇帝是世袭②国王或皇帝是国家元首

    ③首相或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C.“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

    D.反帝反封建斗争对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的起着决定性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方兴未艾

    B.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的社会生活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历史学者郭蕴静认为:“历来任何主权国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自身的地位,在对外关系方面(无论政治或经济)制定的政策、措施,都带有限制性。”以下各项说法可为这一观点提供历史依据的是

    ①明朝推行“海禁”政策②中国签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③德国颁布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④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就当是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建立苏维埃政权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当代学者朱兆华认为:“(新中国)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文中“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写进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使其兵力不敷分配,更不能使其集中兵力安驻华北。中倭之战必先打破其侵占华北之政策,而后乃可毁灭其侵略全华之野心。”为实现这一战略意图,国民政府组织了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下图为1940年~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下面对1940年~1947年“民主”出现的频率高低情况及其理由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1940~1944年频率不高——国共对峙,斗争不断

    B.1945~1946年频率较高——抗战期间,重庆谈判

    C.1947年频率下降——内战爆发,专制独裁

    D.1941年频率较低——国共合作,减少摩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提出:“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法。如果意在说明当日的官僚贪污百出,无力的百姓被摊派的服役过重,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这可以言之成理……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作者认为明朝百姓贫苦的根本原因在于

    A.过重的田赋

    B.官僚贪污严重

    C.贫富差距过大

    D.政策的腐败和低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纵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一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以下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事实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破产的鲜明体现

    B.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之要求

    C.是商业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冲击的结果

    D.是古代中国统治不力,统治者不得已而为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经营项目

    数量

    产量

    收入(白银)

    30亩

    90石

    90两

    10亩

    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

    125两

    家禽

    58头

    (略)

    55两

    从材料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布罗代尔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说的“奇迹”主要是指

    A.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B.“全球化”市场初露端倪

    C.工业革命兴起

    D.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中,有各种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材料一

    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克利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作为常设机构),每部落抽签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借鉴了雅典的哪些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

    (2)有人根据唐代的中央官制断言中国古代已出现了民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3)根据材料二,指出“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的含义。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德国《新德意报》一篇文章这样说……盲目照搬别国模式,搞西方多党制和“三权分立”,不但实现不了发展民主的愿望,反而会给人民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损失甚至灾难。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鲜明的特色,独创的优势》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殊的民主”的突出特点。结合近代中国宪政道路的探索,论证“盲目照搬别国模式不能实现民主的愿望”的观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

    ——据汤因比《历史研究》

    (1)阅读材料一,用“挑战——应战”模式说明罗马法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美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材料三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

    (3)阅读材料三,用史实说明,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和政治发生的变化。

    材料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及走向,费孝通先生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4)材料四中,两人各提出了怎样的文明发展观。试各举一例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以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的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材料三

    材料四

    现代工业和生产所需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煤和石油。据美国石油协会估计,地球可能储藏有近2万亿桶石油,可供人类开采不到95年。而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使用,排出大量有害物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材料五

    《12英尺的战利品》是美国一位摄影家于1908年拍摄的。图中几位伐木工人正骄傲地炫耀即将被他们伐倒的巨树。巨树轰然倒下,随之而来的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请回答:

    (1)对材料一中所说的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主角”,你如何理解?

    (2)材料二主要阐述了科学和工业生产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联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不同点。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结合材料四、五和你的生活实际,指出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面临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