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幽王为讨宠妃褒姒欢心,烽火戏诸侯,又废太子宜臼,立褒姒子为太子,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死幽王,立宜臼为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引发贵族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B.西周分封制受到冲击

    C.周幽王厉行君主专制  

    D.申侯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宗法分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A.选官制的沿革           

    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C.察举制的弊端      

    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雅典每年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6000名陪审员,再以抽签的方式分配到10个法庭审案,以抽签方式参审案件,以秘密投票方式判决案件,它反映了

    A.陶片放逐法的实施                        B.雅典各部落轮流执政

    C.雅典公民大会的盛况                       D.雅典公民广泛参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共学习苏联经验得到了民众支持      B.苏区的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民

    C.苏区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领导      D.红色政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下列史实能为这一论断提供佐证的是

    ①驻守淞沪的19路军抵抗日本侵略者 ②中国远征军在滇西、缅北共歼灭日军3万余人

    ③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④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美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唐朝中后期,位于运河枢纽的扬州,成为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呈现一派繁华的景象。唐代诗人在其作品中就有“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的佳句。这说明

    ①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②政府对城市中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已经被打破

    ③市内商贾可以采用纸币做买卖 ④市内有徽商、晋商等商会会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

    B.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C.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

    D.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在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这一法案

    A.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C.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D.标志美国主导世界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

    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

    B. 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

    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

    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写道:“他给新宗教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把阴阳五行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常的父权和宗教的神权以及统治者的皇权三位一体化。”这表明“他”的思想是

    A.从仁的哲学出发建构礼乐制度和儒家学说

    B.从天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思想和政治学说

    C.从法的哲学出发建构法治理论和法家学说

    D.从理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道德和儒学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屩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该诗所反映学术思想属于

    A. 道教         B. 佛教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蒋百里在《欧洲文艺复兴史》中说,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同流而异趋”、“二者在智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在方法上二者都大力主张借古变今

    B.异趋指二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C.同流指二者都带有复古运动的色

    D.在评价体系上二者对教廷褒贬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在评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说:“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 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 片森林。”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B.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

    C.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          D.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海上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指出:“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材料反映了

    A.科举制的发展推动了元曲地位提高

    B.元代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起源阶段

    C.元曲符合普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D.商品经济发展是元曲繁荣的根本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指出:“中国科技发展到宋代,已经呈现巅峰状态。”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也指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支撑这种事业成败与否的无形的精神文化气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儒学推动 

    B.理学的求理精神推动了当时的科技创新

    C.开放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古代科技的繁荣

    D.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源于文化的缺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爱因斯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某物理学理论评价说:“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A.说明了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B.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C.说明了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和本身的分布状态

    D.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不一致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魏源将传统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儒家公羊学派作了改造,将公羊“三世”说解释为太古、中古、末世三世,认为“三世”气运循环,社会历史由“淳朴”的太古递嬗为中古,再由中古递嬗为“弊极”的末世。末世之后,“气运再造”,历史就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太古”境界。材料表明魏源

    A.认为历史是周期循环的  

    B.对封建社会的兴衰原因做了客观分析

    C.具有历史进化论史观

    D.倡导变革社会政治制度的主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某著作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该作者持此观点的目的 是

    A.结合国情减轻变法阻力   

    B.尊孔复古为称帝服务

    C.借鉴西方解决信仰危机

    D.定国教以树孔子权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严复在1913年批评晚清以来的西潮澎湃:“且诸公所以醉心于他族者,约而言之,什八九皆其物质文明已耳。不知畴国种之阶级,要必以国性民质为之先,而形而下者非所重也。中国之国性民质,根源盛大,岂可厚诬?”材料实际表达了

    A.对物质文明的崇拜                     B.对“国性民质”的质疑

    C.对“西学”的全盘否定                  D.对中华文明的重新肯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那种主义。”“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子了。”材料

    A.批评了三民主义的不足         B.反映了作者阶级属性的变化

    C.指明了中国社会的方向          D.说明了反封建战线的分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写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材料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准确理解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

    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新民主主义论》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列经济措施中,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是

    A.三大改造   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   D.包产到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取得任何成就

    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晚清的留学热潮

    第二次

    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

    科技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五次

    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

    创业立业

    A. 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I956年。颁布于1936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完整统一。”与材料中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A.《诗经》     B.《离骚》     C.《马拉之死》    D.《老人与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时间

    主要活动

    1895年

    因中日战争爆发,随母离台湾回上海。

    1905年

    读了严复译的《天演论》和《群己权界论》等书。

    1910年

    考取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因用“胡适”的名字报考,此后就

    正式叫胡适。

    1916年

    与陈独秀等讨论文学革命问题,并作白话诗。

    1917年

    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摘编自胡适年谱

    材料二 与新文化运动诸同仁一样,胡适的动机和目的是要从他们认为是最根本的文化上制造中国不亡的原因,即为中国“再造文明”,以达到中国在世界上各方面不落后于人。实际是要复兴中国文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这就是胡适将他所参与并认同的运动命名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深意。

    ——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

    (1)依据材料一,说明胡适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的文艺复兴”与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的异同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书籍、报刊、网络作为大众传媒往往承载着历史,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  从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

    ——《战必胜说》

    “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康有为全集》

    材料二  《申报》大事年表(部分)

    1909年

    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

    1918年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19年

    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1924年

    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

    1932年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

    1934年

    史量才被蒋介石派遣特务暗杀后,《申报》言论又趋保守

    1937年

    《申报》正式形成股份公司。不久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而停刊

    1938年

    《申报》香港版出刊

    ——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日本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充分挖掘材料二中的历史信息,概括1912年—1938年间《申报》的发展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李时珍的本草之学,谨言踏实,近于现代实证的方法。徐霞客的地理之学,全由亲身旅行各处,乃实际观察之后的记录。……又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茅元仪的《武备志》、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有工艺器械的制作过程,并有实绘的图样。凡此均是从理性发为科技的产品。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民主与科学在西方是以理性揭露宗教的黑暗统治而成长起来的;在中国为揭露明朝的极端皇权政治曾经活跃起来,但不像西方由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一直发展下来,而在清朝以强悍的少数民族统治而停滞了。直到鸦片战争后,在强敌压境的资本主义刺激下才开展起来。

    ——《陈旭麓学术文存》

    材料三 中国由古代到近代的转折,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借鉴西方文化,发挥其固有的融合力,变外来为内在,才进入近代文化领域的。……直到“五四”时提出了科学和民主的总准则,才得出了中国近代文化要以科学和民主为归依的结论。

    ——《陈旭麓学术文存》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和科技成就的时代特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西思想发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中国近代前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简要说明为什么直到“五四”时“才得出了中国近代文化要以科学和民主为归依的结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