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

    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           B.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C.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   )

    A.宣扬以德治国    B.推动经济交流      C.辩护政治法统     D.加强民族融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   )

    A.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          B.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C.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          D.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的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新唐书》记载了8个类似的案件与争论。这反映了当时(   )

    A.专制皇权弱化    B.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C.地方吏治废弛    D.宗法观念受到冲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这可以佐证(   )

    A.刺史设置有助于君主专制              B.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

    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              D.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观察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

    汉帝

    太尉

    在任时间

    任前职位

    去职原因

    备注

    高祖

    卢绾

    公元前205—前202年

    列侯

    迁燕王

    高祖世交

    周勃

    公元前196—前196年

    列侯

    罢省

    惠帝

    周勃

    公元前184—前179年

    列侯

    迁丞相

    高祖遗命

    文帝

    灌婴

    公元前179—前177年

    将军

    迁丞相

    景帝

    周亚夫

    公元前154—前150年

    中尉

    迁丞相

    A.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省置无常           B.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

    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          D.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B.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右图所示是文物市场上出现的明代监察御史王忬的象牙虎纹腰牌。但文物鉴定者认定此物纯属伪造。理由是:虎纹是武官所用,而监察御史是文官,与制度不符。据此,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当今文物市场上真品已难找到

    B.古代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

    C.制度史是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

    D.文物作伪者必须提高史学素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东晋南朝时期,分产异炊的现象在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十分突出。《宋书·周朗传》云:“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这从根本上反映出江南地区(   )

    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已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C.传统家庭观被颠覆             D.个体小家庭是生产主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考察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产作物的引进。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        B.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

    C.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表(   )

    全国所辖郡数

    秦岭淮河以北郡数

    秦岭淮河以南郡数

    西汉

    103

    74

    29

    西晋

    162

    86

    76

    A.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            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

    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           D.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

    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D.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这一措施(   )

    A.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B.改变了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

    C.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D.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 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

    A.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B.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国是一个文明传统悠久深厚的国度,又是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度,其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呈现婀娜多姿的状貌。读图8,下列思想与地域的搭配中,正确的是(   )

    A.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B.安时而处顺,哀而不能入也

    C.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以赏罚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把《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

    A.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B.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

    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       D.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D.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引用《诗经》中的一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下列主张与《诗经》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

    A.“必吾先从事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

    B.“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C.“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D.“治大国,若烹小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   )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

    C.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

    D.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李贽在《藏书》中既反对专权,又称颂“圣主”;既同情农民起义,又视起义为“盗贼”。其认识源于(   )

    A.主张的片面化     B.个性的价值观        C.思想的矛盾性      D.历史的局限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题画诗写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体现该特点的作品是(   )

    A.《游春图》         B.《富春山居图》      C.《墨兰图》       D.《步辇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面是近代部分时期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这反映出(   )

    A.鸦片战争推动中国外贸格局的变化      B.鸦片战争使上海区位优势得到巩固

    C.近代中国农副产品出口贸易量剧增      D.近代中国的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如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

    A.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

    B.民族企业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自然经济

    C.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D.自然经济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民族企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848至1875年,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超过轻工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始终领先于消费资料的生产。到1870年时,德国的煤产量达到3400万吨,生铁产量139万吨,钢产量17万吨,分别比1850年增长了4.1倍、5.6倍和28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原有的重工业基础较好               B.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C.德国工业资本较为雄厚               D.德国的科技和人才优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这一数据变化与下列罗斯福新政内容相关的是(   )

    1930年

    1940年

    拖拉机

    92万台

    156.67万台

    谷物联合收割机

    6.1万台

    19万台

    玉米摘收机

    5万台

    11万台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调整农业政策

    C.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                 D.推行“以工代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家政统于家长”的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不忠不孝是十恶之首。家长对子女不仅有主婚权,而且《大清律例》有关惩治“子孙违反教令”罪的条例中,已把处死权赋予封建家长了。直到解放前,还有家族对“不贞”女子执行死刑的情况。家庭又把向国家交纳田税赋税以及服差役当作重要的责任,宗法制家庭成为维护封建国家的有力因素。随着一体化结构的强化,封建统治者也有意识地加强宗法制度。宋明以后,宗法制度的家族组织同构作用强化到这种地步,以至于在结构形态上也和国家社会组织一样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一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材料二 直到晚清时期,传统的中国家庭同一个微型王国一样,家长拥有君主之权威,他有权实施家法并操纵家庭成员的生死大权。政府承认家庭的这种全能作用,而且不干涉家庭内部的父子、夫妻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但是,随着外国学说和政治哲学的传入,许多研究西学的学者开始推行这样一些基本观念:家长的权利逻辑上隶属于国家,个人拥有不可剥夺的、不受家长控制的权利;男女作为国家的基本分子,是平等的。这些观点,动摇着家庭关系的根基,在年轻人中间广为流行。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家族制呈现出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家庭中家长地位受到冲击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

    学名

    别名(部分)

    原产地

    传入途径

    玉米

    番麦 御麦

    美洲

    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甘薯

    番薯 金薯

    美洲

    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马铃薯

    洋番薯

    荷兰薯

    土豆

    美洲

    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再从台湾传入中国大陆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外来作物》

    材料二 乾隆五十年,清廷在上谕中说:“番薯既可充食,兼能耐旱,必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

    ——《清高宗实录》

    材料三

    乾隆年间人口统计(部分)

    年度

    人口数(单位:人)

    乾隆十年(1745年)

    169,922,127

    乾隆二十年(1755年)

    185,612,881

    乾隆三十年(1765年)

    206,993,224

    乾隆四十年(1775年)

    264,561,355

    乾隆五十年(1785年)

    288,863,974

    ——据《清高宗实录》整理

    材料四 1996—2009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单位:百万公顷)

    ——[美]Clive James《全球商业化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状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6—17世纪三种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它们传入中国

    的国际背景。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番薯“广为栽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据材料四,指出1996—200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走势。

    (3)综合以上材料,总结影响农作物物种传播的要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李贽是晚明中国“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具有强烈的反正统意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贽的思想语录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仁者”以天下之失所也而忧之,而汲汲焉欲贻之以得所之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李贽悲剧”这一现象的社会因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