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 题,选择题 11 题,连线题 5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 题
  1. 孟子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王道”,所谓“王道”就是高高在上而君临一切的意思,“道”是儒家学说的仁义之道。对“王道”理解正确的是

    A. 孟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

    B. 孟子主张“为政以德”

    C. 孟子的仁政理想最终指向“王道”

    D. 以武力、刑法、权势统治天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1 题
  1. 1688~1783年期间,英国社会流动日益加剧。贵族的衰落常常把他们的儿子推入工商业领域,这样,贵族后代变成了商人,出身贫寒的人通过学徒制上升为企业主,甚至成为绅士,英国社会上层和中间阶层中有些人逐渐向工资劳动者靠拢,农村家庭农场主的破产和消失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多数转化为工资劳动者,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这种社会结构

    A. 利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

    B. 否定了光荣革命的成果

    C. 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 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 夏人的活动遗址   B. 周朝的重要都城

    C. 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 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范仲淹创有范氏义庄赡养族人,各地士绅纷纷效仿,办有“义仓”、“义学”、“义冢”等等。这一风气逐渐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学深入社会生活

    B.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重建三代宗法制度

    D. 强化对乡里的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

    A. 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

    B. 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

    C. 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D. 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

    A. 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B. 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 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

    D. 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面对与西方的冲突一败再败,当时的开明士大夫阶级发动了’自强’运动,打算通过

    移植西方的机械工具来保护中国文明,即通过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保持中国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随即指出:"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之所以认为“荒谬”,主要是因为

    A. 工具方面的西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

    B. 西方文明已使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严重动摇

    C. 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两者根本对立无法兼容

    D. 不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就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21年12月,梁赞省公民拉尼京的姐姐在给列宁的申诉书中这样写道:“家里一切能拿走的东西都被拿走了:家具、餐具、水桶,奶牛也被宰杀,部分干草被运往县城,另一部分被警察悄悄据为己有。……转瞬之间一个能够养家并向国家交税的可怜的小家庭即遭毁灭。”这反映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去民心

    B. 农业全盘集体化势在必行

    C. 新经济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

    D. “玉米运动”不符合苏联国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一款第一条:“自今以往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陛下与中国皇帝陛下以及两方臣民之间和平敦睦,两方臣民各在对方疆土之内得享人身、财产之完全的保障与维护……”。材料说明

    A. 中国人已经不再坚守农业文明

    B. 重视人身和财产权是现代文明的特征

    C. 工业革命使人们重视生命财产

    D. 中国人对英国及其西方文明的敌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他

    A. 强调伦理道德

    B. 主张心灵净化

    C. 反对格物致知

    D. 践行知行合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封建化过程

    B. 农业化过程

    C. 工业化过程

    D. 汉化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四国条约》

    B.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思潮

    C. 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突袭波兰——德国投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5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北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骈文,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内容空洞,已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严重束缚了文学的发展。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地主势力迅速衰弱,唐代出现了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所谓古文运动,名义上是恢复周秦两汉的古代散文体,好像是一个复古运动,实际上却是要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自由质朴,注重内容的新散文体来代替骈文,是一个试图使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适应时代要求的革新运动。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人士复兴希腊、罗马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在中世纪却衰弱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因此他们怀有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求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社会价值的共通之处及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京审判”的正式名称是“远东国际军事审判”,是由盟国设立的审判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战争罪行的法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战胜国向战败国只是要求赔款及割让领土,这也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火种。鉴于这一教训,人们考虑这一次国际审判,要在调查基础上,重在追究战争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审判,诸如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日本军队实施的拷问、强奸及在南京进行的大屠杀,对俘虏的非人道的行为等等,是决不可能被公诸于世的。从这一角度看,审判是有很大意义的。日本国民原来从不知道日本军队居然犯下了如此暴行,这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由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所以对审判有绝对发言权,基于利用天皇的影响而顺利实施占领的考虑,美国与天皇的亲信及政治家合谋,以“东条等陆军军人对战争负责”为由,使昭和天皇免除了战争罪责。官僚及财阀等人的责任也未被追究。日本在《旧金山和约》中表示接受了东京判决的结果。因美国的冷战政策,审判只进行了一次便结束。此后,战犯嫌疑人被全部释放。25名A级战犯中,除了7人被判死刑外,其余的也全部被释放。A级战犯嫌疑人,曾任东条内阁工商大臣的岸信介后来还当了首相。

    ——摘编自中日韩三国学者编写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审判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东京审判的历史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康熙以宽仁治人,晚年勤躯已倦,吏治十分腐败。当考官,收孝廉的钱;当军官,吃空额,捞军饷;收捐赋,火耗加到三成以上,几乎到了“人人顽劣无耻,个个面目可憎”的地步。雍正“以义正之”,冷面冷心,痛加整顿,这就得罪了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清欠亏空,得了个“抄家皇帝”的绰号。安插密探巡访民情官隐,建立密折专奏制度,落下个怀疑诛忠的恶名。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动了官绅地主的钱袋子,触了“官怒”。文字狱得罪了天下读书人,落了个好谀任佞的恶名……雍正的丑恶形象在这些官员、读书人的“口诛笔伐”中,进入了老百姓的意识。套用他自己的话讲,正所谓:“做事易,成事难;成事易,守事难;得名易,保名难;保名易,全名难。”

    ——江天一《“圆明居士”如何成为“雍正皇帝”》

    材料二雍正本人是有作为的、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君主,而雍正朝,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之治,使康雍乾三朝持续发展,成为清朝的鼎盛时期。更有甚者,雍正立志清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数百年积弊,所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成功解决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口税问题,是巨大创举。所实行的耗羡归公和养廉银政策,具有现代财政预算、财政管理的意义。

    ——冯尔康《雍正继位新探》

    (1)根据材料一,分析雍正帝施政的背景,并概括其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雍正帝与康乾盛世的关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