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62 题,其中:
选择题 6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6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0 题
  1.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 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该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B.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C.表现真实自然的人性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

    C.达尔文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材料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     ②联邦共和      ③权利平等        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某一流派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艺术家表现了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中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材料描述的美术流派特征属于

    A.现代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潜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警告乏;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

    A.罢黜百家的思想         B.天人感应的思想

    C.君权神授的思想         D.独尊儒术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世纪末,“物竞”、“天择”等成为社会流行词语。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作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年干脆以“竞存”、“适之”等作为自己的字号。这种历史现象所反映的时代使命是

    A.严复译著《天演论》影响       B.甲午战败,救亡图存

    C.自然法则适用于社会法则       D.思想开放,追求时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商,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逆流    B.国民的民主意识是共和立宪的根本保证

    C.反对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    D.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因为它们都

    A.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

    B.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

    C.使理性与思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

    D.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学生在学习“19世纪中期法国文学艺术流派”时发现一段残缺不齐的句子:“ ① 主义偏重主观、表现; ② 主义偏重客观、再现。  ①  主义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世界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② 主义偏重向外,向感性世界开掘,描绘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剧烈的斗争。”与句中①、②两处文学艺术流派相对应的法国文艺作品是

    A.①《巴黎圣母院》②《人间喜剧》         B.①《西风颂》②《人间喜剧》

    C.①《自由引导人民》②《格尔尼卡》       D.①《唐璜》②《悲惨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战国时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清初黄宗羲说:“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也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上述思想都

    A.主张“贤明”君主政治        B.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

    C.带有民主启蒙的色彩           D.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

    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

    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

    C.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朱熹

    A.对理学的探讨    B.对治学的感悟

    C.对水利的思考    D.对治国的研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独立宣言》声明:“政府从被统治者的同意获得公正的权力”,“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的,人民即有权变革或废除它,并且建立新的政府,根据这些原则奠定它的基础,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方式组织它的权力”。以下是关于这段表述的评论,其中恰当的是

    ①体现社会契约论的思想

    ②承认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③这是北美人民赢得独立斗争的标志

    ④表明北美人民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

    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王守仁主张“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这是进一步发挥了儒家

    A.“仁”的思想    B.“礼”的学说    C.德政思想   D.民本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秉持公心,指谛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鲁迅先生评论的这部小说是

    A.《水浒传》   B.《红楼梦》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或法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应是下列哪两人的对话

    A.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B.布鲁诺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      D.不主张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下列的认识和结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和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主要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

    ③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历经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阶段

    ④向西方学习呈现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避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白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B.“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      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的《世界文明史》认为:“路德由于他的因信得救学说而与罗马决裂;德意志群众之所以追随他,主要是因为他们卷入了宗教民族主义的浪潮;王公们之所以立路德教为其辖区官方教会,主要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权。”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信称义否定了罗马教皇的原有权威

    B.统一的德意志宗教民族主义情绪浓厚

    C.路德教适应了世俗王权的需求

    D.多种因素导致马丁·路德反叛罗马教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专制统治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该图是一幅“针路”示意图。“针路”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B.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

    C.我国在宋代就已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D.宋代开始突破“海禁”政策鼓励对外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

    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7. 该图为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79年列出的课程计划。该课程

    ①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②重在培养翻译人才

    ③要求学生文理兼修

    ④注重近代思想启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8.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9. 以下是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或讲话,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0.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发展,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

    ①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②中共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A.①③④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1. 德国哲学家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那些被“毁灭性批判”的观点不包括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只有君主才有权利思考、决策,其他人只有执行的义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2.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对这种说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A.路德否定了赎罪券的功效

    B.路德主张因信称义

    C.路德认为个人可直接与上帝对话

    D.路德试图消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3.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4. 《鲁滨逊飘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在当时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5.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6. 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7. 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8. 1778年,伏尔泰因病逝世,巴黎人民为他树立了纪念铜像。在他的墓碑上则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他教导了我们走向自由”对此碑文理解正确的是

    A.他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编撰了《百科全书》,使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9.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

    ①“两弹一星”  ②青藏铁路  ③大庆油田   ④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23分)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请回答: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6分)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 (3分) 这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4分)

    (3)你认为梁启超做出上述比较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的意愿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

    材料二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 ,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三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 ,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3分)

    (3)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4分 )

    材料四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4)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