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16 题,null 8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6 题
  1. 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A. 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 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

    C. 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 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视为不义。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分封制已难以为继

    B. 社会道德水准提高

    C. 民意左右官员行为

    D. 忠君伦理观念强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自古以来儒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朱熹则提出本善习远的主张。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

    B. 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

    C. 顺应了儒学发展的要求

    D. 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程颢程颐兄弟俩去朋友家赴宴,席间有歌妓助兴,弟弟程颐认为有辱斯文拂袖而退;而程颢却怡然自得,尽兴而归。次日程颐责问程颢,程颢笑曰:“昨日‘座中有妓’而我‘心中无妓’,今日‘座中无妓’而你‘心中有妓’”。程颐闻之,面带愧色而去。这一故事实质上反映了

    A. 程颢思想带有心学倾向

    B. 程颐主张知行合一

    C. 宋代市民文化繁荣

    D. 二程思想走向对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的郑氏家族,极其重视祭祖,族人参加祭祀时,要诵读族谱,击鼓讲唱:“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纵奢以干天刑……”这表明郑氏家规

    A. 强调尊卑等级关系   B. 弱化族人社会责任

    C. 巩固宗法血缘制度   D. 立足伦理注重规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推断,下列说明最恰当的是

    A. 儒学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危机

    B. 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

    C. 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D. 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 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 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D. 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古希腊的宗教是由诗人、艺术家以神话故事为主要内容创造出来的,并且各城邦分别建立起他们自己信仰的神。他们对神的祭祀仪式非常简朴,祭司从普通民众中进行选任,没有专门的祭司阶层,也没有统一的宗教信条的束缚。古希腊的这种宗教观

    A. 孕育了人文主义传统

    B. 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C. 促进民主政治的确立

    D. 促使了基督教的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阿尔贝蒂(1404—1472)写道:“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他本人的成就充分证实了这一格言。这位佛罗伦萨的贵族不仅是剧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风琴演奏家、歌唱家,而且是建筑师、数学家、考古学家,并且年轻时还是一位著名的跑步、摔跤和登山运动员。他的言行

    A. 体现了高超的文学成就

    B. 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

    C. 说明当时的人无所不能

    D. 首次将人置于世界中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教皇尼古拉五世时期(1447~1455年),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史诗》,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尼古拉五世积极倡导文艺复兴运动

    B. 教皇企图借文艺复兴来维护统治

    C. 人文主义思想为欧洲社会普遍接受

    D. 这些作品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马克思·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导致资本的积累。作者旨在强调

    A. 新教理论助推了资本主义发展

    B. 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

    C. 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

    D. 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苔丝》、《红字》、《名利场》、《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的发展

    B. 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

    C. 启蒙运动的兴起

    D. 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笛卡尔认为,需要哲学家们用“自然的理由”来说服不信宗教的人,归结到一句话,就是用几何学那样精确的方法来处理形而上学的神学。笛卡尔的这一“方法”

    A. 消除了科学与宗教的对立

    B. 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宣扬

    C. 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发展

    D. 巩固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

    A. 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B. 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C. 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 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孙中山1895年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兴中会誓词,1903年把“创立民国”作为中华革命军团体誓词,1905年将其思想体系概括为三民主义,后来又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学说:“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这表明,孙中山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

    A. 旨在彻底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 追求建立同于美国的政治体制

    C. 愈加崇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D. 日益重视本国国情和传统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

    A. “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B. 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C. 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8 题
  1.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说:“我们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比如伊阿古(《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A. 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

    B. 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了严重打击

    C. 经济发展导致了两极分化严重

    D. 出现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

    A. 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

    B. 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

    C. 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

    D. 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

    A. 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 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

    C. 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 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天主教会的措施,如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规定每个教区必须修建一座神学院培训牧师,出版天主教徒禁止阅读的书籍的目录。这些措施

    A. 旨在应对宗教改革的冲击

    B. 是对路德新教的公开挑战

    C. 承认了新教徒的合法地位

    D. 认可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以赛亚·伯林曾指出:“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他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说明

    A. 经典力学直接导致了启蒙运动

    B. 牛顿思想全面影响法国社会

    C. 启蒙运动有利于经典力学发展

    D. 科技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达尔文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是因为

    A. 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牛顿的学说

    B. 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 二者的学说都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D. 进化论奠定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中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是魏源开其端,李鸿章为达其盛,张之洞奠其终。该学者意在说明他们

    A. 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B. 都是近代保守势力的代表,

    C. 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

    D. 对近代化的探索最终失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近代西方思想家鼓励各种社会团体结党营私、互相制衡,以此减少权力的滥用。晚清学者在介绍西方政治理论时却强调广开言路、通上下之情、臣民一体、全国团结与整合。这种差别说明近代中国

    A. 皇权至上思想根深蒂固

    B. 解决民族危机成为迫切任务

    C. 各种政治力量更为团结

    D. 保留君主制度符合时代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佛教自东汉明帝白马驮经以来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冲突与磨合,东晋以后开始融入中国文化。隋唐时期玄奘法师西行取经,佛教迅速传播并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儒、释、道三教鼎足而立,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也逐渐形成。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文化回馈”的历史现象:某个文明社会从另一种文明那里学到了某些优秀的文化因素或先进的文化成果,诸如科技、文艺、哲学、宗教等方面,然后历经磨合或适应而融入本土文化,又经过千锤百炼而锻造成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文明,此时再将这些更出色、更成熟的文化硕果,回馈给整个人类文明世界。

    ——摘编自张志刚《文化回馈:人类文明交流的新境界——以“佛教中国化”为例》

    材料二近代以来,基督教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全球扩张主义由西方传入我国的。西方传教士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完全凭借西方教会的人力和财力,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愿望将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和传统强行照搬过来,造成教派林立和教内纷争的局面,也引发了中国人民规模宏大的反基督运动。20世纪20—30年代部分基督徒试图在西方宗教首领的“指教”和“辅助”下实现不同宗派的联合,并在神学思想和教会的礼仪、体制方面,使基督教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习俗以及宗教伦理观念相结合。但由于近代以来西方盛行的欧洲中心论在中国的影响而形成的对中国文化的排斥,随后30年代后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巨变,基督教本土化运动趋于沉寂。

    ——摘编自王美秀《基督教的中国化及其难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在“文化回馈”现象上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教中国化和基督教中国化的结局并分析其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文艺复兴是发生在具有良好的教养和悠久的古典文化传统的拉丁文化圈里的一场阳春白雪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头到脚都流露出一股雍荣华贵的贵族气息。发生在日耳曼文化圈中的宗教改革则是一场下里巴人的群众运动。……宗教改革的主要成就并不表现在优美典雅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而是表现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领域中,表现在朴素的世俗社会和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只有宗教改革才是西欧社会转型的真正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6年,清廷颁布中央官制改革方案,规定“刑部改为法部,专任司法。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晚清司法改革由此开始。大理院效仿西方,是近代意义上的最高法院,时人称其为三权分立之肇端。“改寺为院”的理由十分牵强——出洋考察的大臣们认为大理院名称更接近西方和日本的“大审院”,操作更为简单易行,实际上是地位较低的大理寺改为最高法院,可减少对皇权的制约,实现清政府大权统于朝廷的改革目标。法部与大理院分权后,一切司法事权全归以往参与陪审、复核死刑的大理院掌握,昔日大权在握的刑部竟成“闲曹”,于是部院相争,改革遭遇重重阻力。正是由于清廷“大权统于朝廷”的内在需求,导致其官制改革方案,对于司法机构的改革路径,设计并不合理——为了以行政掌控司法,将位高权重、实质具有最高法院功能的刑部改设为最高司法行政机构,而将位卑权轻、并无最高司法审判权力的大理寺改为最高司法审判机构,仍然压低其品秩,以便控制。这种角色错位,导致大理院与法部之间龃龉不断,据理力争的大理院与负隅顽抗的法部,陷入激烈冲突的漩涡,严重影响了司法改革的进程。同时,这种改革路径,致使最高司法审判机构出身卑微,一开始就低人一等,位居行政机构之下,为司法独立埋下了观念障碍。

    ——摘编自韩涛《晚清官制改革中的“改寺为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司法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承天太后(953~1009年),名萧绰,辽景宗皇后,辽圣宗生母,自保宁元年景宗即位至圣宗统和二十七年,承天太后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多次击败试图夺位的宗室贵族,化解政权交接的危机。她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承天太后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辽与中原已十分接近。承天太后多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过历代皇帝都有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定“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划定双方边界,辽宋结束了军事对峙状态,开展互市贸易,和平友好交往,辽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承天太后推进政权汉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辽承天太后在历史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