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2 题,其中:
选择题 40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0 题
  1. 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A.反对变法革新

    B.主张民主政治

    C.维护君主权威

    D.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

    A. 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B. 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C. 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 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该言论

    A.主张格物致知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强调“心外无理”

    D.否定儒学正统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 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 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明清汉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这种转变彻底解决了宋明理学的弊端

    D.这种转变受到了明清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A. 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 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 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D.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中有一奇特现象——魏王曹操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变成丑角,而关羽在民间逐渐由人而变成神和圣,这种历史演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评价的影响。影响人们评价曹、关二人的因素分别是

    A. 忠、孝

    B. 孝、义

    C. 节、义

    D. 忠、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李贽说:“寒能折胶,而不能折朝市之人;势能伏金,而不能伏竞奔之子。何也?富贵利达所以厚吾天生之五官,其势然也。是故圣人顺之,顺之则安之矣。”据此可知李贽

    A.主张人人有自由运用理性的权利

    B.强调顺应天性满足人的私欲

    C.肯定人人有追求生活富足的权利

    D.反对压抑人性不畏世俗权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他试图从精神层面化解16世纪的社会危机,强调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否定用外在的天理来管束人心。”“他”是

    A. 程颢

    B. 朱熹

    C. 陆九渊

    D. 王阳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B.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C.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梁启超说:“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以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下列主张与梁启超意图相似的是

    A. 民为邦本

    B. 天赋人权

    C. 社会契约

    D. 人民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佛罗伦萨人认为时间和生命像黄金一样宝贵。为了珍惜它们,1329年,佛罗伦萨的城楼上安装了最早的机械钟。这一现象说明

    A. 佛罗伦萨的钟表别造世界领先   B. 佛罗伦萨人对黄金财富的追求

    C. 人文主义思潮对当地产生影响   D. 佛罗伦萨出砚了资本主义萌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金庸先生认为,欧洲中世纪的绘画都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直到文艺复兴之后,凡人的形象才大量在绘画和文学中表现出来,所谓文艺复兴,是在文艺上复兴希腊、罗马时代对‘人’的描写,而不再集中于描写天使与圣人”。金庸先生所言:

    A.放大了文艺复兴对人的重视

    B.对文艺复兴的认识有偏颇之处

    C.没有认识到文艺复兴的资本主义文化属性

    D.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本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世纪是“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A. 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 与上帝直接对话

    C. 追求人类自由和思想自由

    D. 批判神学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伏尔泰在《萨帕塔的疑问》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萨帕塔是神教人员的候选人,他天真地问:‘我们如何进一步说明我们烧死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是四千年前上帝的选民?’……萨帕塔得不到答复,索性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伏尔泰意在说明

    A. 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性

    B. 文艺复兴缺乏群众基础

    C. 萨帕塔对宗教信仰盲从

    D. 基督教神权统治虚伪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文中     最确切的内容应当是

    A. 智者运动

    B. 宗教改革

    C. 文艺复兴

    D. 启蒙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世纪初,哥尼斯堡(德国)的新人结婚时常到某位哲学家的雕像前献鲜花,该哲学家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则他的主要观点是

    A.自由平等

    B.社会契约论

    C.三权分立

    D.人非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的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些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摒弃陈旧腐朽的儒家文化

    B.改变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

    C.提倡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

    D.顺应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一批不同于洋务派的早期改良派学者,他们提出

    A.“宜师夷长技以制夷”

    B.“立国之道,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

    D.“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梁启超在1903年指出:“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在梁启超看来

    A. 帝国主义的目的就是开拓市场

    B. 海权的强弱决定了商业势力的大小

    C. 帝国主义是发展商业势力的前提

    D. 能否争夺和维护海权关乎国运兴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

    A. 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 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 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D. 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历史学家曾说,——以“民族国家”为新效忠对象而取代旧式“宗族”“种族”和“国君”的对象,反映民国以来社会历史的变化。“——”所填的内容应该是(  )

    A. 五四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土地革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是

    A. 全面学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B. 仿效物质文明,排斥政治制度

    C. 重视政治文明,忽略物质文明   D. 照搬物质文明,选用政治文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以下著作与内容一致的是

    著作

    内容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

    B

    《论十大关系》

    重点讨论经济问题

    C

    《新民主主义论》

    对农民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学说。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我们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然总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你们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人家是怎样搞的。长期把自己锁在本乡本土,不与外界交往,闭关自守,只能把我们国家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由此可知,邓小平认为(    ) 

    A.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

    B.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优越性,应该承认现实

    C.中国只有走向市场经济,否则无法实现现代化

    D.中国必须坚定走对外开放战略,大胆取长补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有学者研究发现,唐代市发生了变化,两旁分布着各种商店,形成繁华的商业街,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道路宽度缩小。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清。这种变化反映了

    A. 手工业发展使商业繁荣   B. 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

    C. 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D. 城市建筑风格的质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我国学者参编的《美国研究词典》对某种贸易形式作了如下的解释:“北美殖民地时期一种贸易形式,又称“绕圈子”贸易。旨在保持与宗主国英国的萌芽平衡和满足本身的经济需要。出现于17世纪40年代,繁荣于18世纪中期.美国独立后逐渐消失。”该贸易形式是

    A. 宗藩贸易

    B. 朝贡贸易

    C. 三角贸易

    D. 自由贸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有同学在研究某问题时将“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作为重要论据。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

    B.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

    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D.工业革命在亚洲各国扩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詹姆斯·密尔(JamesMill)和约翰·密尔(JohnStuartMill)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两人一致认为,印度社会缺乏演进的能力,需要被英国统治才有前途,并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造福印度人民的政府。这说明了

    A. 密尔父子的自由主义者身份为假,实为殖民主义者

    B.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由自由主义向殖民主义阶段过渡

    C. 工业革命背景下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存在紧密关系

    D. 印度实际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关于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 图1至图2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君主专制在逐步加强

    B. 图2至图3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地方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

    C. 三幅图共同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发展

    D. 三幅图反映了地方政权的自主性逐步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历史上的改朝摸代,往往意味着国家颜色的变换。周得火德,尚红;秦灭周,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看似简单的黑红白青黄更替背后,是一种影响了中国王朝政治几千年的“五德始终说”。“颜色革命”实质上反映出

    A. 儒学宣扬以德治国

    B. 君权神授深入人心

    C. 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D.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 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官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

    B. “官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

    C. “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

    D. “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有学者认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中央集权的“大厦”。右图中空格应填写的制度为

    A. 分封制度

    B. 三公九卿制度

    C. 科举制度

    D. 三省六部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改造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最能体现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当时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措施是

    A.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宣布国内各民族平等           D.规定国家的主权属于国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A. “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的共同认识是

    A. 主动融入国际大家庭   B. 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有人曾说:“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存在不同的要求,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两次大的自我调整,正说明了这一点。”下列针对“两次大的自我调整”说法正确的是(   )

    A. 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部调整

    C. 调整的结果使资本主义本质发生变化

    D. 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2015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著文指出,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扑面而来,这次规则之

    争成为焦点,区域互动或许才刚上路。“规则之争成为焦点”体现出

    A. 全球化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国际经济发展   B. 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紧张

    C.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   D. 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东西方的“理想人格”

    古代中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古代希腊城邦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近代·东西方“人的觉醒”

    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在中国启蒙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摘编自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材料三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理念”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承”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传承”和“交流”,一纵一横,与“传承”相比,“交流”更应浓墨重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东西方“人的觉醒”的不同内涵,联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联系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文明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在启蒙运动中始终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以伏尔泰为代表,其1756年在《风俗论》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借助中国,借助孔子,启蒙思想家们吹响了摧毁中世纪思想的号角,从而推动了18世纪法国“中国热”。

    另一种声音是以孔多塞为代表,1793年在其《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中国成为与进步对峙的“停滞的国家”,对中国也从赞扬变为了批判。

    上述材料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关于中国的两种不同认识,选择其中一种声音,概括其观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结合史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