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28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31 题,中等难度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8 题
  1.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下列选项中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推崇的理想人格相对就的排列组合是(  )

    A.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影视剧《汉武大帝》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现了汉武帝纵横一生及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下列功绩属于汉武帝的是(    )

    A.灭掉六国统一天下             B.推恩尊儒王朝鼎盛

    C.创立盛世贞观之治             D.抗击沙俄维护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军事行动依次是(  )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

    C.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C.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D.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人示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在地方推行郡县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弱皇帝权力               B.实现权力间的制衡

    C.加强中央集权               D.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三幅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加强亚欧非三洲联系

    C.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东西方文明交往通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唐朝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学校工作,统管京师六学。律、书、算学为明法、明字、明算输送考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学校教育服务于科举制         B.学校教育内容为儒家经典

    C.科举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D.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表是中国古代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导致南北方户数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朝代

    地区

    西汉

    唐朝

    宋代

    北方

    965

    493

    459

    南方

    111

    257

    830

    A.科学技术重大突破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经济快速发展           D.南方政局相对安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现象。关于这一现象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优越的自然环境是南移的决定性因素     B.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南移

    C.唐朝时,交子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  )

    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

    C.机构的设置与变化          D.对个的联系与交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历史学家陈旭簏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文中的“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晚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面恰当反映中国1860—1919年阶段特征的主题是(  )

    A.封建大一统              B.近代化起步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66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制造局,主要制造枪、炮和军用物资。1867年崇厚在天津设立了天津机器局(后改名北洋机器局),主要生产火药、子弹。上述材料反映洋务运动的内容是(  )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创办新式学堂         D.筹建海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积极作用也不容抹杀,从根本上来讲主要是(  )

    A.培养了技术力量          B.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

    C.引进了一批人才          D.引进了新的生产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陪同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南海瀛台散步时说,光绪帝时,国家衰败了,他搞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关在这里。文中所指的百日维新(  )

    A.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       B.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社会动荡或变革往往会带来思想领域的变化。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西汉大一统,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B.洋务运动,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使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D.辛亥革命,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

    A.走向共和         B.军阀割据

    C.君主立宪         D.国家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人们坐在家中看报纸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请问“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完成了首次巨变。这一“巨变”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

    C.制定了土地改革的革命纲领       D.改变了当时的社会习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列哪一词语可以形象地概括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

    A.开天辟地         B.星火燎原

    C.转危为安         D.当家作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申报》曾报道:1919年6月北京某机关接到里昂三十日发无线电云,二十八日下午三时……突有某国代表拒绝签字,各国代表大为震动。日本代表尤为惊异云云,观似拒绝签字者即我国代表。该材料说明(  )

    A.日本同意了我国的主张

    B.我国代表在会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C.会议作出了有利于中国的决议

    D.我国代表受到了国内群众运动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学生此举”指的是(  )

    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图是某同学尚未完成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年代尺,其中②处应填写的是(  )

    A.开天辟地           B.当家作主

    C.遵义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在我国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足迹,其中在井冈山可以追寻到的是(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成为了敌后抗日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查找到一份发生于“民国三十八”大事件的历史资料,下列不应该出现在该资料的事件是(  )

    A.东瀛束手,九州同庆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开国大典举行,新中国成立       D.北平和平解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工具是(  )

    A.筒车           B.水排

    C.提花机          D.转轮排字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历史在改革中不断前行,改革充满了智慧与艰辛。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违法犯罪的人)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说(同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宗室贵戚多怨望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大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变革,只有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三  张元济写诗赞道:“南洲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使秦民“勇于公战”和“怯于私斗”的原因。商鞅为什么被判以“车裂”之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的基本观点。并指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3)材料三所反映的改革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汉朝之后的 1000 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 大的黄金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把黄河文明、两河文明、恒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材料二   《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院万户)

    材料四

    (1)从材料一中找出“丝绸之路”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并举一事例。

    (3)根据材料三,写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

    (4)材料四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政策?该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 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妇幼创新精神。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发明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顷,可以参政的机会……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   宋代,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在海上贸易中占主导地位。泉州、广州、明州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中国同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南宋高宗末年,市舶收入是北宋治平年间收入的三倍。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之初,按照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为中国革命制定的策略,在斗争中遭受了重大挫折。毛泽东经过调查后认为,在中国占70%的人口是贫农,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秋收起义后,他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走出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材料四   “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高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了面貌。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

    (1)材料一提到的“第五大发明”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为中共产党制定了什么样的革命策略。

    (4)材料四中,凤阳农民创新的“大包干”做法,逐渐完善成什么制度在全国推广?

    (5)综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的感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1周年。邓小平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风华正茂 立志报国】

    1919年5月开始,爆发了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年仅15岁的邓小平与同学一起参加抵制、声讨卖国贼的活动。

    (1)“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也由战前的120万增加到195万,在战场上逐渐占据了主动。为此,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决策。

    (2)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哪些因素促成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1978年,已经74岁的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3)材料中的“伟大转折”和“全新的道路”分别指什么?这给我们今后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