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迫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 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 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 “求同存异”   B. “另起炉灶”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一边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非洲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宣布与台湾断交,这是自2000年以来第11个国家与台湾“断交”。最近巴拿马“驻台湾代表”即将卸任,但并没有宣布新任人选。这表明

    A. 国际社会通力促成中国统一   B. 台湾当局谋求同大陆的和解

    C. “一个中国”的认同度增加   D. 两岸关系迎来了更大的进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内阁的发展实际上是内阁重新宰相化的变型发展。”以上材料表明内阁的设立

    A. 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有利于政治稳定

    B. 协调了君相矛盾,是对抗皇权的文官代表

    C. 名义上是皇帝的幕僚,实质上等同于宰相

    D. 是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无实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 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 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 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 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周易·家天下》),该句体现的是

    A. 家族和睦   B. 等级秩序   C. 君主专制   D. 宗法观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汉书·贾谊传》载贾谊上疏曰:“今淮南地远者数千里,越两诸侯,而县(悬)属于汉。其吏民徭役往来长安者,自悉而补,中道衣敝,钱用诸费称此,其若属汉,而欲得王至甚,逋逃而归诸侯者已不少矣。其势不可久。”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三公九卿制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是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月五日武殿试大金榜。由兵部举榜,榜张贴于西长安门外。由此图可以看出清代科举考试

    A. 程序更加公正

    B. 武举受到重视

    C. 文武交叉考试

    D. 形式日益僵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清朝霞林院侍读奎华等一百五十五人联名上书反对某条约,认为该条约中“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入侵,各示所欲’”。这个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中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战争名称

    时间

    战争的结果或影响

    A

    鸦片战争

    1840~1842

    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C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清政府被迫开放沙市、苏州等地为商埠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

    A. A   B. B   C. C   D.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同发起旧金山会议,共商建立联合国。下图是出席旧金山会议前,美、英、苏、中四国代表举行非正式会议,讨论全世界安全机构宪章。右起第一位是中方代表宋子文。作为历史的见证,这张照片最有助于说明

    A.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B. 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

    C.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组成部分

    D. 抗战取得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马克思评价某运动:“一开始就带有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陋万状的破坏来对立停滞与腐朽。”该运动是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

    A. 未能联系广大民众   B. 由部分团体发动参加

    C. 推翻了封建帝制   D. 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场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的情况。这种状况的出现,在当时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 加速了清朝统治的瓦解

    B. 有利于北伐取得阶段性成果

    C. 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D. 导致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从文明进步和近代化这一角度分析,下列不属于《资政新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的是

    ①政治上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经济上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③文化教育上都提倡设立新式学堂

    ④社会生活方面都提倡“自由”、“平等”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称赞的军事行动是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百团大战   D. 武汉会战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粟裕针对某场战役的设想:“三野突破江防后,第一步是包围歼灭南京、芜湖、镇江之敌,周密组织东线(东集团)四个军由三江营至张黄港段突破江防成功,切断京沪铁路,楔入京沪敌人之间,对于协同西线(中集团)合围南京地区之敌,至关重要,对整个战役极为有利。”该设想针对

    A. 徐州会战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里程碑”表现在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 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D.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总方针是: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关系创造条件,力求会议取得成功。这次国际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 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 万隆会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的义务。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保障了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   B. 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D.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所谓士人政府者,即整个政府由全国各地之知识分子即读书人所组成

    ——钱穆《国史新论》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取的推动“士人政府”出现的具体措施。

    材料二如果前期地方推举制还一定程度上基于财产状况的差别(门第),容易造成门阀世家,不利于国家集权向心力的凝聚,那么科举制的妙处,它基于考试录用原则,……士大夫实际已失去了与君主分庭抗礼现实与心理的任何依据。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材料二中的“前期地方推举制”是指什么制度?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存在的弊端。

    材料三《宋史·常安民传》载:熙宁中以经义取士,一般举人纷纷效法王安石的学说,但常安民却特立独行,不随大流。当他在太学考试中考得第一名,试卷启封后,主考官见其年少,欲改变其名次,判监常秩(监察官员)不同意,指出:“糊名较艺,岂容辄易?”

    (3)根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度的特点。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4)根据材料四中钱穆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研究古代选官制度时需注意哪些原则?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冶,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化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两代“政治是专制的”,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家宅、财产、营业、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居住、迁徙、信仰等自由,有请愿、陈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的权利;承担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里?该宪法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三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确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材料四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