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3 题,其中:
单选题 5 题,选择题 35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34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5 题
  1. 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的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这表明李贽

    A. 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B. 反对理学空谈和功利主义

    C. 反对封建礼教,崇尚宗教自由

    D. 崇尚“至道无为”政治理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初唐欧阳询、唐太宗等人一方面从技法上廓清了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另一方面又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牢牢地粘接起来,“从而一种旨在将精巧的形式与雄阔的气势相结合的审美思想便出现了——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出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这表明唐代书法的突出特点是

    A. 重视法度   B. 尚意   C. 追求神韵   D. 重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泻药。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了,而且到现在还有人为之猛拍巴掌。”该评论指新文化运动

    A. 起到了文化革新的作用

    B. 自下而上解放思想的弊病

    C. 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灾难

    D. 其发起者其实是胡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不仅创立了《时务报》,而且创新了报刊文体,力求文字通俗易懂。这反映了维新派

    A. 致力于文艺创作的革新   B. 注重营造维新思想氛围

    C. 认为民众是维新的力量   D. 意识到了维新的急迫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汉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不仅监察中央及地方政府,还监察皇宫。唐代设御史台,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所谓三省六部一台,御史台成为独立机构。材料表明,唐代

    A. 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

    B. 进一步弱化专制

    C. 更加注重分权、加强皇权

    D. 国家体制更健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5 题
  1. 程颐在《程氏易传》中说:“天下之理一也,途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此处程颐所说的“理”

    A. 包括宇宙间的普遍法则

    B. 仅指儒家伦理

    C. 与人的自然欲求相统一

    D. 源于人的内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69年,尼克松曾说:“考虑到将来,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的同时,我可能也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这反映出

    A. 中国是超级大国争夺霸权的中心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美国考虑改变孤立中国的既定政策   D.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散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由此可见,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的主要作用是

    A. 列强控制中国水运局面被打破

    B. 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到冲击

    C. 列强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被扭转

    D. 人们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人掀起了翻译和引进西方知识的热潮,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他们“睁眼看世界”的原因是

    A. 受到了朝廷向西方学习的指引   B. 受到了西方船坚炮利的刺激

    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需要   D. 意识到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春秋初期,在鲁国宗庙祭礼上,鲁文公将其父鲁僖公(鲁闵公的庶兄)的神主(牌位)置于鲁闵公(鲁僖公的前位君主)之前,这一做法被孔子认为不符合“礼”。这是因为此做法

    A. 破坏了宗法血缘关系   B. 没有得到周王的认可

    C. 违背了君臣尊卑秩序   D. 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排位最低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挑帘军机”的出现

    A. 说明军机大臣的地位极低   B. 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

    C. 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   D. 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这反映了当时豪强地主经济

    A. 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B. 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

    C. 破坏了自然经济自给性   D. 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开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北宋时期,除了在广州设市舶司外,还先后在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的板桥镇(今山东胶县)设市舶司。这说明北宋

    A. 商业市镇发展迅速   B.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

    C.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D. 海上丝绸之路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古代经济简史》指出:康乾年间流通的外国银元除西班牙银元外,还有葡萄牙银元、威尼斯银元、荷兰银元、法国银元等。该现象主要说明

    A. 西欧国家最先对华实行殖民扩张   B.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急需海外市场

    C. 闭关锁国政策之下仍有对外贸易   D. 银元是明清时期主要的流通货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人胡元敬说:“徽杭大贾,视为利之渊薮(比喻人或事物集中的地方)。开典顿米、贸丝开车(添置织机从事丝织)者,拼辏辐辏,望之莫不称为财赋之地。”此记载反映了

    A. 商业资本的流通加快   B. 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

    C. 徽杭地区经济最发达   D. 商业资本转向产业资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人天性中有恶,要“化性起伪”,即通过后天的道德教化,实现对人性的改造,达到弃恶入善的目的。这说明此思想家

    A. 主张提高道德自律性   B. 要求缓和社会矛盾

    C. 强调加强国家的统治   D. 吸纳了法家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

    A. 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B. 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

    C. 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

    D. 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B.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C.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D. 孟子在儒家中地位上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据记载,宋代一些画家“好画尘世人物,描绘民间货物经商”。这反映了宋代

    A. 绘画水平日趋下降   B. 市民文化日渐兴起

    C. 经济题材画占主导   D. 画家多是经商的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32年,一艘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遍游中国沿海要地,6月20日,该船进入吴淞,甚至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船上的一位传教士说:“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上海等地的鸦片走私比较猖獗

    B. 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蓄谋已久

    C. 清政府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D. 鸦片战争前夕的清军海防松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太平天国运动酝酿期间,有知情的外国人曾这样记述:“叛乱发生以前,已经有若干征兆。先是民间道门传播预言,使广西叛乱带有先知们的预见并具有信徒们所期望的性质,从而赋予这种事变某种威信。纷纷传说本甲予第四十八年年初,即1851年初,明朝即当复国……民间对这件事是一点也不怀疑的。”此记述说明

    A. 预言是历史走向的预兆   B. 预言是政治斗争的手段

    C. 记述者同情太平天国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辛亥革命使“向来多有不识为主人,不敢为主人,不能为主人者,而今皆为主人矣’’。这主要表明辛亥革命

    A. 使民众地位得到根本提高   B. 激发了人们的参政热情

    C. 建立了平等的社会制度   D. 引起了社会心理变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等革命者认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然而《临时约法》制定时,他们又赞同以责任内阁制取代总统制。这一转交

    A. 是革命党人“因人立法”的产物   B. 体现了革命党人向袁世凯的妥协

    C. 说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D. 革命党人对中国国情有深刻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28年,毛泽东发表文章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表明当时共产党人致力于

    A. 将革命重心放在国民党统治区   B. 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C. 保卫和巩固红色的苏维埃政权   D. 改变国共两党力量悬殊的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据载,江苏宜兴“民国以来……新郎之戴顶履靴者仍属有之。然亦有喜学时髦,著大礼服,戴大礼帽,以示特别开通者”。这说明宜兴

    A. 民众思想保守   B. 新旧婚俗观念对立

    C. 婚俗变革剧烈   D. 社会风气渐趋开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而到1912年,运作的中国公司已有20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型公司,只有750家公司雇工超过100人。这表明

    A. 民族企业的发展有较大局限   B. 清政府只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顺风顺水   D. 清政府严格限定企业的规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沪江商业市景词》描述20世纪初的上海:“各行贸易待评量,借作茶楼聚会场。每至午申人毕聚,成盘出货约期忙。”这反映出此时的上海

    A. 遭到了西方生活习俗的冲击   B. 社交活动中的奢侈之风大增

    C. 市民的消费理念发生了质变   D. 某些消费有浓厚的功利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00年一份对华南、华东、华中、华北地区5所教会女校的课程调查显示,5校共设的课程有圣经、国文、算术、地理、世界历史;其中有4所开设了天文、生理、音乐、体操课程;有2所设置物理、化学、英语课程;有l所设有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学、人文地理、代数几何和卫生课程。这说明

    A. 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B. 教会教育有利于妇女解放

    C. 教会办学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文化侵略   D. 新式教育已成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经济的异变与政治的异动都会引发社会思想的变化。明末清初的新儒学与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都属于这种思想变化。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 都体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的诉求和对传统思想的批判

    B. 都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C. 都崇尚贤人治国的开明君主统治模式

    D.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诉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49年的《人民日报》头条刊载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完满结束…全会批准召开新政协成立联合政府“‘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等内容,这意味着

    A. 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 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有重新认识

    C. 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展开

    D.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50年,加拿大认为不需谈判即可与新中国建交,但在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态度后,加拿大遂搁置了此事;1969年加拿大就中加建交事宜与中国进行接触,经过14轮的谈判,

    中加于1970年最终建交。中加建交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欧美对华政策的变化

    C. 中加两国的现实需要   D. 意识形态对抗的淡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弘扬‘上海精神’……以平等互信为基础,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全面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各领域合作发展。”这说明“上海精神”

    A. 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B. 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目标

    C. 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D. 促进了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某年《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说:“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确有很大影响。但是,我们不可

    坐等老天爷的恩赐,而应该努力改造自然,限制自然,利用自然,把提高粮食产量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变革的过程中,右倾保守思想是经常存在的,需要用很大的力量

    同它进行斗争。”这表明当时

    A. 忽视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B. “大跃进”运动已经开始

    C. 右倾保守思想已十分严重   D. 中共八大的方针得到坚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61年12月,江苏省组建了负责大规模精减城镇人口和职工工作的“精减办公室”。至1962年7月,“精减办公室”共精减全省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30万人,减少城镇人口32.2万人。这说明

    A. 江苏省工业产值严重下滑   B. 农村生产劳动力大幅减少

    C. 全民所有制企业走向瓦解   D. 经济的发展重点有所转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84年10月,中国国家计委(计划经济委员会)指出:“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能源的可能和市场需要自行安排生产和销售,努力完成国家计划。”此规定

    A. 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B. 有利于活跃国内市场

    C. 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   D. 促使企业生产商品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作家王蒙曾说:“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这表明“双百”方针

    A. 开创了文艺创作新思路   B. 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

    C. 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D. 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1953年艾青在《谈中国画》一文中提出了“新国画”概念。该文发表后,许多人撰文表示反对,然而这些反对文章却并未公开发表。3年后,《文艺报》刊登了俞剑华、刘桐良等批判《谈中国画》的文章。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 “双百”方针的提出   D. 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A. 诸侯之盛强,尾大不掉

    B. (诸侯之变)失今不治,必为锢疾

    C. 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

    D.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下图是湖北省立黄冈高级中学的毕业证书。证书土除了盖有该中学及校长的印章外,还盖有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武汉大学等8所当时名牌高校的印章。这一证书反映了

    A. 国民大革命时期的社会战乱   B. 解放战争时期的一种教育现象

    C. 该生已在北京大学就读的情况   D. 新民主主义教育发展的成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下表是1953-1957年中、英、美部分工业生产的平均增长速度(单位:%)统计表。该表说明中国实施“一五”计划期间

    A. 我国的重工业基础相对发达   B.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C. 中西方工业化的核心在重工业   D. 英、美工业化水平骤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顾炎武的《郡县论》认为郡县制是政治最大的弊端,“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郡县制是皇帝最大化自己权力和利益的手段,所谓“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中央专权钳制之下,地方社团和地方官毫无积极性可言,致使民穷国弱,而振兴国家的办法就是分权给地方,让地方社团强盛,授地方官以实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以厚民生和强国势。

    ——摘编自彭小瑜《以政治人类学质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是“独夫”,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这种学校具有对天子直言“政有缺失,“‘公其非是”的职能,类似于近代的代议机构。他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从而实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理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揭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弊端的出发点,及其所倡导的振兴国家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顾炎武和黄宗羲论述问题的角度的异同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黄宗羲思想的进步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7年11月,梁启超开始执教湖南时务学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服务于变法

    维新大业。在学堂中,梁启超放言高论,无所忌惮。他当时的教学法有两面旗帜,“一是陆王派的修养论;一是借《公羊》《孟子》发挥民权的政治论’’。梁启超在课堂讲授中,在学生的札记批语中,以“公羊三世说”为中心,发挥《孟子》中“民贵君轻”“诛民贼”“保民而王”“与民同乐”诸义,涉及民权、议院、总统、道德、官制、习俗等诸多敏感领域。

    —摘编自李宝红《梁启超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附会”现象》

    材料二:倭变法以来,凡几稔矣。吾不谓其中无豪杰能者,主权势而运国机,然彼不务和

    其民,培其本,以待其长成而自至,乃欲用强暴,力征经营以劫夺天下……不知兵之可恃而长雄者,皆富强以后之果实。无其本而强为其实,其树不颠仆者寡矣。……华人好言倭学西法,徒见皮毛,岂苛论哉!

    ——-摘编自严复《原强续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宣传西学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方式的利弊。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的观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严复等人关注西学保留的时代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6年,新中国的年轮已刻上六十七圈,一个甲子的岁月既有风风雨雨,也有辉煌灿烂。有的评论者曾将六十多年来的历史分成两半,“前三十年收获的是民心,后三十年收获的是美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

    一郭沫若《新华颂》,原载《天津新生晚报》1949年10月3日

    材料二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

    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一《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上世纪80年代初,侯永禄所在的陕西合阳县开始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一些群众听说后惋惜地说“辛辛苦苦30年,一夜退到解放前”.甚至有位退伍军人慨叹‘‘领导们把咱这一代农民做了实验田了!”侯水禄在日记里写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他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前三十年新中国为何能够收获民心?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前后三十年分期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有些农民认为“大包干”是“一夜退到解放前”,有些农民认为“大包干就是好”?

    (3)据材料四,指出后三十年中国除收获美元外还收获了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