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4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材料不能说明的问题是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田子方轻视礼乐制度

    C.田子方轻视功名利禄

    D.士人阶层地位有所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李斯、韩非等曾来稷下游说和进行学术访问,荀子担任过稷下学宫的祭酒。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不论其学术派别、政治倾向,都可自由发表见解。材料主要说明了“稷下学宫”是

    A.宣传法家思想的主要场所             B.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重要场所

    C. 当时重视教育的具体表现            D.最早的官办学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他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 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因有二,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材料中“教义”主要是指

    A.宗教意识     B.儒家思想

    C.礼乐制度     D.百家学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文天祥为国赴死的节操大义,他的仗义死节受到有识之士的广泛赞扬,论者以为其因实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反映了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C.重塑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D.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趋接近现实,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体现这一特征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你认为不适宜的是

    A. 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 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C. 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

    D.印刷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拉斐尔的《圣母像》都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             B.人文主义传播

    C.社会上层倡导             D.画家个人爱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

    B.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D.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 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智者学派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约束

    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变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服装为崇尚人体美服务,服装的作用在于充分显示人体的美感…… ”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文艺复兴

    A.认识到服装的重要性

    B.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C.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构想

    D.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A. “信徒皆为祭司”

    B. 对上帝提出质疑

    C.“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民国时期著名理论家蒋方震曾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是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是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的核心是

    A.人文主义 信仰得救             B.理性主义 信仰得救

    C.民主政治 蒙昧主义             D.城邦文明 信仰得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叙述,属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的是

    A. 人类社会就是不断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B. 穷人是命运悲惨的弱者,富人则是被上帝选择的强者 

    C. 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D. 直接批判了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  

    A.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B.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C.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鸦片战争后,以地主阶级抵抗派为代表,迈出了学习西方第一步,萌发了新思想。这里“新”的主要含义是

    A. 帮助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樊篱   

    B. 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C.“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D. 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进步探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在戊戌变法后,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来看,当时的戊戌变法是

    A.维新派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实践活动 

    B.先进中国人希图追赶历史发展的探索

    C.符合中国国情的救亡图存的运动  

    D.资产阶级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首次偿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假设按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走的道路是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从材料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最强的一股思潮

    B.《新青年》成为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哪项内容不能体现出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

    A.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B.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D.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其内容不包括

    A.武装夺取政权          B.进行土地革命

    C.建立统一战线           D.以农村包围城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曾说:“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

    A.南昌起义、十一届三中全会       B.秋收起义、中共七大

    C.武昌起义、三大战役           D.五四运动、三大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 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 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 这种“新的理论”的内容不包括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一国两制”构想               D.计划经济模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把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

    A.中共七大和中共十五大           B.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共十四大 

    C.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       D.中共七大和中共十四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它创造性地回答了

    A.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中国怎样革命的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儒家鼻祖孔子倡导的“仁”,内涵丰富,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多种解释,但“爱人”是“仁”的基本出发点。以此为基础,孔子主张“养民也惠”。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说,把“仁”和“义”当作基本的政治范畴和道德规范,并因而把施行仁政提到极端重要的地位,认为“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注:《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从历史阶段上看,儒家学说,是一种适于治世的、成就盛世的、稳定社会的、化成天下的思想理论。我们回看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就会发现:每当一个朝代进入到稳定时期、盛世时期,国家一定会重新强调起以儒治国、以文治国,这是经过多次实际检验的历史发展规律,……  儒家文化在个人层面提倡君子风范、在社会层面提倡纲常伦理、在国家层面提倡仁政爱民和为政以德、在国际层面提倡天下一家和仁者无敌……

    ——习近平讲话

    (1)“仁”的内涵丰富,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是如何向统治者解释“仁”的?孟子又是如何发展孔子政治思想的?他们的思想为什么在当时并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儒家学说能够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儒学有了哪些新发展?

    (3)从材料三“习近平讲话”可以看出弘扬儒家文化有何现实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在西方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催生了一股新思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朴素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机械而其中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

    出。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西方的启蒙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中国古代儒家文明为其思想前提的。如启蒙思潮中的泰斗伏尔泰,他的政治理想是清除现存的“神示宗教”,建立一个崇尚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在伏尔秦心中,中国儒教就是这种理性宗教的楷模。他推崇孔子,称赞中国哲学“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浅谈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有何标志性的意义?它的对欧洲的思想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伏尔泰赞赏中国儒家文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的主要政治理想体现在哪些方面?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方的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发展主要表现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近代形式的报刊诞生于鸦片战争前夕。 出版地点遍及全国各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材料二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王朝的反动腐朽愈来愈暴露,中国被瓜分的形势愈来愈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都创办了白话报刊,它使民主革命时期的白话报刊又有了新的发展。从1899年到1918年,各地新创办的就有170种。北起哈尔滨,南到广州,东至上海,西达伊犁,遍布全国近30个大中小城市,甚至连最僻远的世界屋脊拉萨,也在1907年创办了《西藏白话报》。此外在日本东京也出现了9种中国白话报刊。

    ——王洪祥《中国近代白话报刊史》

    (1)据材料一,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

    (2)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白话报刊的发展又有哪些新变化?

    (3)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民报》宣传三民主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政治背景下提出的?简要指出旧(新)三民主义分别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