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null 11 题,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12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11 题
  1. 1911年10月11日,某城贴满了告示,上面写道:“今奉军政府令,告我国民知之:凡我义师到处,尔等不用猜疑。……共图光复事业,汉家中兴立期。建立中华民国,同胞其毋差池!”这座城市是

    A. 北京

    B. 南京

    C. 上海

    D. 武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瓦窑堡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兴趣了浪漫之风,艺术家、文学家们期望通过以自己的创作来抒发情感、表达理想。以下属于这一类型作品的一组是

    A. 《巴黎圣母院》、《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 《唐璜》、《田园交响曲》

    C. 《英雄交响曲》、《战争与和平》

    D. 《田园交响曲》、《日出·印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纲领是

    A. 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所示的公开信被视为新时期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基础。在这一公开信发表的当天

    ①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②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三次合作

    ③两岸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

    ④全国人大通过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认为“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为此,美国在西欧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 实施马歇尔计划

    B.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提出杜鲁门主义

    D. 进行反苏反共的舆论宣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 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D.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年份

    茶(万磅)

    丝(包)

    鸦片战争前年平均

    5000

    5000

    1845年

    8019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 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D.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苏格拉底教育学生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对于那些渴望听他讲学的人,不管是雅典公民,还是外邦人,都没有索取过报酬。他称那些为讲学索取报酬的人是迫使自己做奴隶。这不能反映出苏格拉底

    ①反对教育完全从个人利益出发

    ②追求思想自由的精神

    ③推崇“美德即知识”的观念

    ④反对直接民主的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

    A. 普朗克

    B. 斯蒂芬

    C. 德布罗意

    D. 爱因斯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历史上曾经有皮黄等称呼  

    B.以徽戏和汉戏为基础逐渐形成

    C.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  

    D.徽戏进京标志着京剧正式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③许多人以此作为跻身官场的途径

    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2 题
  1.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 二月革命的发生

    B. “四月提纲”的提出

    C. 七月事件的发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会审公廨是1869年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特殊司法机关,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谳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会审公廨制度规定: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等。据此判断以下关于会审公廨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维护了中国司法的自主权利

    B. 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已经勾结起来

    C. 有利于近代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

    D. 反映出清朝法律已与西方兼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A. 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

    B. 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

    C. 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

    D. 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新疆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最终收复新疆。下列相关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左宗棠制定了“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作战方针    

    B. 1876年,左宗棠收复南疆大部领土,阿古柏兵败自杀

    C.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了除伊犁外的新疆

    D.在左宗棠上书建议下,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中正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A. 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B. 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C. 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D. 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宪法实现了将“民族的政治统一、自由主义的诉求、工业化的起飞、军人的国家传统与专制集权的法统”融为一体。该宪法是(    )

    A.《权利法案》

    B.《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善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

    A. 英、法、美   B. 英、美、德

    C. 法、美、德   D. 英、法、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份,最多时销达17 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一现象说明

    A. 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 《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 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 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下列对1958、1963、1973、1978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   )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

    A.1958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

    C.1973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

    D.1978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写到:“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这段话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项主张(    )

    A.人人有权读《圣经》       B.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权威

    C.简化宗教礼仪           D.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三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材料四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向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梭伦改革中的什么措施最能体现恩格斯的论述。分析其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特点,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

    (3)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而实现利益相互妥协的?

    (4)政治妥协也曾被成功应用于外交领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在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时直言不讳地表示:“我知道,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

    ——王福春《冷战时期的西方外交思想》

    材料三50年前,中国分别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创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经过半个世纪的洗礼,已经成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五项原则今天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事实也证明,任何超越国家主权平等和不尊重他国意愿的做法,难以真正实现人权、自由和民主的理念,相反还可能造成局势的动荡。因此,五项原则的传承、发扬,不但很有必要而且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蔡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56年出现中外建交热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世界政治格局角度概括20世纪70年代“新的形势”。

    (3)依据材料三,结合当前的国际局势,分析五项原则今天所面临的“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底,苏俄大饥荒时等待救济的农民

    材料二1922年,苏联耶戈列夫斯克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

    材料三1928、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28年

    1940年

    增幅(%)

    钢(万吨)

    430

    1830

    326

    煤炭(万吨)

    3550

    16600

    368

    棉纺织物(万吨)

    26.78

    39.54

    48

    谷物(万吨)

    7300

    9550

    31

    材料四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漫画《片面的经济》

    (1)材料一、二反映了苏俄怎样的农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主要成因。

    (3)综合上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苏俄(联)的经济建设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