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2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罗马法规定: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 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

    B. 司法审判具有随意性

    C. 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

    D. 审判程序有待于完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东汉,有察举征辟权的官员多举“年少能报恩者”,世代公卿的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其直接后果是

    A. 宗族的伦理秩序强化

    B. 贵族政治逐渐形成

    C. 官僚集团易形成派系

    D. 新的选官制度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2 题
  1. 列宁曾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

    A. 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

    B. 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C. 能给无产阶级具体的斗争手段

    D. 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一是革了皇帝的命,二是革了辫子的命。这说明辛亥革命

    A. 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引发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D.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今后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但也着重指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一个关键。这个关键应是

    A. 一个中国

    B. 一国两制

    C. 和平统一

    D. 实现三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董必武在重游某地后写诗“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毛泽东同志称诗中记述的事件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事件

    A.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 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D.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45年9月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经过八年的战争,全中国疮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这说明

    A. 国共关系有所缓和,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B. 抗日战争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C. 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工作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

    D. 中共力图推动战后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现点

    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意在说明分封制促成中华民族形成

    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 没有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马克思说:“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由此可知,巴黎公社

    A. 是完全的无产阶级专政

    B. 建立了民主的联合阵线

    C. 是工农阶级的联合政权

    D. 政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政治上发展民主”直接体现在

    A.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实现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 提出实施“一国两制”方针

    D.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是秦青铜半两钱母范。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此事例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

    A. 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

    B. 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

    C. 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

    D. 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的独裁专制,那么只有明、清时期才符合这种说法。其主要依据是

    A. 废除了宰相制度

    B. 官员管理规范化

    C. 内阁掌握决策权

    D. 根除了割据势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这一设想

    A. 与我国道家思想如出一辙

    B. 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C. 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

    D. 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原则的全盘否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雅典人有这样一种观念:既然每个公民都是自由的,那么任何人就不应受他人统治;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为此,雅典城邦

    A. 轮番而治,抽签担任一定官职

    B. 制约权力,制定陶片放逐法

    C. 实行法治,树立法律至上意识

    D. 殖民扩张,增加公民的数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761年至1770年间英国先后换了6届首相,有3名直接或间接地迫于国王压力而辞职,1名被国王直接罢免。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 国王权力不受限制

    B. 议会权力遭到削弱

    C. 首相没有行政权力

    D. 君主尚有一定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美国联邦法院法官裁定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违反宪法,立即暂停。这一裁定反映了美国

    A. 联邦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

    B. 总统不再是国家权力中心

    C. 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

    D. 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制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甲午战败后,梁启超感叹:“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 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

    B. 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

    C. 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

    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陶菊隐在《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一书中提到“民国来了,总统来了,内阁来了……然后来的是皇帝”。材料反映了

    A. 清政府灭亡已成定局

    B.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C.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 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但其运行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材料描述的运动:

    A. 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这段话表明

    A. 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

    C. 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D. 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根本上的否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上规定: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这种变化

    A.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推动了解放战争胜利进程

    C. 开创了人民民主专政模式

    D. 提升了中国政府民主程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一届人大召开前)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它表明

    A.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初步形成

    B. 新中国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战略方阵,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阐述的我国外交举措是

    A. 构建和谐世界的策略

    B.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 “无敌国外交”的策略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护照语种的变迁体现了

    A. 法英语言的普及

    B. 国际关系的变化

    C. 改革开放的政策

    D. 旅游人数的多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理自《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并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凯南认为,苏联是“深厚强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的对手,而不是伙伴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尼克松主义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尼克松的伙伴关系是要加强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在亚洲要加强同日本的关系以及世界上“自由”国家和独立国家的关系,解决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对付苏联的扩张

    ——方连庆《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材料三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说:“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凯南对美苏关系的认识,分析其提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府在七十年代的对外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宦官集团祸乱朝政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东汉的党锢之祸源于宦官专权;明代的阉党为祸更加严重……清朝除继续沿用朱元璋制定的各项约束宦官的法规外,还进一步采取了诸多措施……顺治元年,清世祖作出取消厂卫的决定,同时确定宦官事务归内务府管辖,撤销宦官衙门……与此同时,顺治帝还下诏旨:“中官之设,虽自古不废,然任使失宜,遂贻祸乱……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职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份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决不姑贷。特立铁碑,世世遵守。”……明末宦官多至十万,顺治时裁减为数千人,到清末仅剩八九百人……此外,康熙帝时明确规定:“各衙门官品虽有高下,寺人不过四品。”……乾隆时还废除太监读书制度,奏事宦官一律改姓为秦、赵、高,其用意是“借此三字以自儆也”,可随时汲取秦代宦官赵高擅权乱政、祸国亡秦的历史教训。

    ——摘编自朱子彦《中国朋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为解决宦官乱政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朝为解决宦官乱政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20世纪初,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与道德无关,无所谓正义与否的观点,被欧洲各国奉为经典。然而,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这种战争观的滑铁卢。战后被残酷战争震惊了的精英们,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不管其原因如何,……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由法国和美国发起、15个国家(1933年已达63个)签署的《非战公约》,核心内容就是宣布在国家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强调“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这种战争观在国际危机频发的20世纪30年代风行一时,人们希望能够通过裁减军备或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并避免战争。

    ——摘编自梁占军《二战与20世纪国际战争观的演变》

    (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一战后战争观的变化进行简要评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近代规模宏大的南开系列教育体系创办者张伯苓语录:“我无天才,又无特长,我终身努力小小的成就,无非因为我对教育有信仰、有兴趣而已。”“精神是立志的表现,无论何事,无精神必归失败。诸君当知,中国近来之巨患不是来自有形之物质,而在缺少无形之精神。精神聚,虽亡非真亡,精神涣,不亡亦抵于亡。”“我之教育目的在以教育之力量,使我中国现代化,俾我中国民族能在世界上得到适当的地位,不至受淘汰。欲达此种目的,务须对症下药,即:注重体育,锻炼健强之国民;注重科学,培养丰富之现代知识;注意精神的修养……”“吾人为新南开所抱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吾人所谓土货的南开,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的大学。”

    ——《近代教育家的光辉典范——张伯苓先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伯苓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伯苓成功创办南开系列教育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