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非选择题 3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雍正十三年规定:“京城一切无帖(龙帖,即营业执照)铺户,如有私分地界,不令旁人附近开张;或将地界议价若干,方许承顶;至发卖酒斤等货物,车户设立名牌,独自霸揽,不令他人揽运,违禁把持者,枷号(拘留)两个月,杖一百。”这表明当时政府

    A. 限制商业活动   B. 抑制商业兼并   C. 加强商业监管   D. 鼓励商人竞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39年9月,在广州禁烟已有9个月的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指出:此蕞尔小邦,若大军远征,势必路途遥远、补给困难,绝对不会出此下策。据此可知,当时的林则徐

    A. 盲目排外不了解敌情   B. 思维固化看不透本质

    C. 顽固守旧排斥新知识   D. 愚昧无知且刚愎自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世纪80年代,法国识字率在男人中已达到47%,在妇女中达到27%。有文化素养的中产阶级、商人和专业职业者的数量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以上现象

    A. 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   B. 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动

    C. 适应了民主政治的需要   D. 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统一了货币发行权,以中国、中央、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得继续发行新纱票。该措施客观上

    A. 使金属货币完全退出金融市场

    B. 促进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出现

    C.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南宋的戴表元说: “名卿士大夫,十有八九,出于场屋科举。 ”有人曾统计过文天祥为状元的宝祐四年(1256)那榜进士,来自平民家庭与出于官员家庭的人数比约为7比3。据此可知,南宋科举制

    A. 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 致力于维护下层民众权益

    C. 实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D. 有利于社会阶层间的流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白话文原来是一种民间文学,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不是正式文体。然而,20世纪初期,它却在中国流行开来。这主要是因为

    A. 政府的大力提倡

    B. 思想启蒙的需要

    C. 政治变革的推动

    D. 白话文通俗易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以“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循环为主要思想的汉代儒家公羊春秋学派,魏晋以后虽经一千多年的消沉,近代以来却出现了复兴。该学派的复兴主要体现了

    A. 民主革命的需要   B. 对“中学为体”的强调

    C. 救亡图存的需要   D.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维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14年美国运到中国的货物价值为3600万元,1915年则超过了8000万元,1920年更达19300万元之巨。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军阀混战的影响   B. 国际局势的影响   C. 美国经济的崛起   D. 中美关系的缓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题文)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随后,又接收了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这一举措

    A. 彻底改造旧教育   B. 对教育拨乱反正   C. 提高了教育质量   D. 收回了教育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公元前5世纪初,雅典出现了一个新词isegoria,意思是“言论自由”,但这一“自由”只意味着在所有公民的集会上就最重要的问题拥有发言权,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这说明古代雅典

    A. 公民言论自由权被剥夺

    B. 倡导公民关注公共事务

    C. 直接民主制度存在弊端

    D. 缺乏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英国议会于2017年4月19日表决通过有关提前举行大选的议案,为后续脱欧谈判奠定了基础。关于英国“脱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随即退出欧元区   B. 多极化格局指日可待

    C. 欧盟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D. 新一轮冷战来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下表中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概念

    理解

    A

    重农抑商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压制商业活动

    B

    现代化

    在我国现代化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化

    C

    实业救国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统治

    D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巴林顿·摩尔在《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一书中提出了以下理论创见:第一,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阶级关系的组合模式的变异与转换决定了前工业社会向现代社会推进的不同类型的历史路线;第二,民主的观念不能泛化,西方民主只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结出的果实,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道路和与之相适应的政体形态是形形色色的;第三,暴力是一把双刃剑,在不同民主进程的历史中,它发挥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国绕材料。结合中外历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4年6月,一战爆发。8月,北京政府颁布的《局外中立条规》,宣告中国恪守中立,一切事宜,均按国际公法办理。1915年,协约国为打击德国在华势力,曾劝诱中国加入协约国阵营。袁世凯政府为摆脱日本控制,亦有参战打算,终因日本反对作罢。《朝日新闻》对中德问题有评论:“中国参与战事,将于和平会议得一席地,而获与日本对等之投票权,则会议处分青岛等问题时,日本将不利。”

    1917年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而致美国参战,协约国胜券已握。中国政府以中立国的身份,从维护国际公法和遵守人类公理道义原则出发,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出严正抗议。协约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后,转而支持中国参战。北京政府内部却意见不一,演变出府院之争,最终段祺瑞掌握政局,决定参战。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有识之士皆主张对德宣战并掀起舆论热潮。8月中国正式对德宣战。中国随即收回德奥在华特权,掀起对协约国的修约谈判

    ———李志学《“一战”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期间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陶行知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宇由“知行”改为“行知”。“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1946年7月25日患脑滥血逝世,事年五十五岁。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忧,与劳苦大众休成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据周毅、向明《陶行知传》

    (1)根据材料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陶行知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到 19 世纪末,世界逐渐形成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即“西方秩序”,它排斥了占人类多数的非西方国家。20 世纪“ 西方秩序”受到多种因素冲击并逐步被“一超多强”趋势所取代。

    材料二 21 世纪,奉为天条的“西方秩序”价值理念越来越成为问题,相互牵绊的政治制度存在的缺陷,使西方国家政府机构掣肘重重,行政效率低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秀,使立法机构成为不同利益集团争权夺利的“斗兽场”,美国奥巴马政府因“医改方案”未获通过,导致政府在 2013 年出现了两个多星期的“停摆关门”。“倾听大多数人声音”的全民公决缺乏对民意的有效整合,2014 年 9 月 19 日苏格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玩了一把独立 “公投”,而西班牙则身陷“加泰罗尼亚问题”引发的长期动荡。二战以来欧美国家坚持的经济政策,成为它们当今财政赤字、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源。

    21 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制度设计,需要从非西方的古老文化中获得创新来源。当今世界面临的毒品泛滥,恐怖主义、贫富差距、环境恶化、功利横行与秩序紊乱等问题都可以从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先泰“百家”思想中找到解决方案。同理可推,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俄罗斯文化、印第安文化中的精华都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

    ——摘编自黄仁伟、傅勇《从西方秩序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秩序”得以确立的原因,并指出 20 世纪冲击“西方秩序”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1 世纪“西方秩序”在制度运行层面存在的缺陷,并说明先秦思想对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军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将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府以左右都督为长官,分管京师和全国都指挥使所辖军队遇有战争,兵部受命皇帝,发调兵令,都督府奉命遣总兵官,率军作战。事毕,军还卫所,总兵归还将印。军队的编制,“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大致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为百户所,以指挥使、千户、百户等军官分别统帅。军人世袭,另立户籍,是为军户,不得随意脫籍。军户由国家分给土地,屯田自养,平时由卫所军官负责训练。明初军队,约计一百五十万左右,军队精锐多守卫在京畿,“京营劲旅不减七八十万”,其余分驻全国各地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朱元璋军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朱元璋军事制度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