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材料作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4 题,语言应用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藻,字彦先,广平易阳人也。藻涉猎群籍,美谈笑,善与人交,饮酒至一石不乱。永安中,与姊夫李嶷俱来归国,赐爵易阳子。擢拜南部主书,号为称职。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藻书其名籍,收其赋税,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雍城镇将。先是氐豪徐成、杨黑等驱逐镇将,故以藻代之。至镇,擒获成、黑等,斩之以徇,群氐震慑。雍州人王叔保等三百人表乞藻为奴騃奴戍主。诏曰:“选曹已用人,藻有惠政,自宜他叙。”在任八年,迁离城镇将。太和中,改镇为岐州,以藻为岐州刺史,转秦州刺史。秦人恃险,半多粗暴,或拒课输,或害长史。自前守宰,率皆依州遥领,不入郡县。藻开示恩信,诛戮豪横,羌氐惮之,守宰于是始得居其旧所。遇车驾南伐,以藻为东道都督。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后车驾南伐,以藻为征虏将军,督统军高聪等四军为东道别将。辞于洛水之南,高祖曰:“与卿石头相见。”藻对曰:“臣虽才非古人,亦不留贼虏而遗陛下,辄当酾曲阿之酒以待百官。”高祖大笑曰:“今未至曲阿,且以河东数石赐卿。”后与高聪等战败,俱徙平州,景明初。世宗追录旧功,以藻为太尉司马。是年六月卒,年六十七、赠钱六万。

    (选自《魏书·刘藻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B.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C.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形/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D.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羌:我国古代,居住在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之一,以游牧为主。

    C.刺史:原为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权力扩大,是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的官职。

    D.高祖:多用来指我国古代开国帝王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藻治政讲究方法。面对前后几任刺史和太守难以解决羌人凭据险要叛乱的情况,他推行诚意,讲求信用,最终使羌人们归附。

    B.刘藻敢于打击豪强。刘藻任龙骧将军、雍城镇将时,氐族豪强徐成、杨黑等人驱逐他,刘藻将他们擒获斩首,氐人深受震动。

    C.刘藻作战失利被贬。皇帝南伐,任刘藻为征虏将军,督统军高聪等四军为东道别将,后来他与高聪都吃了败仗,被贬到平州。

    D.刘藻做事很有自信。南伐时,面对皇帝的希望,他说不会留下贼虏让陛下劳神,而会在那里斟好美酒,等皇上、百官来痛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

    (2)秦人恃险,率多粗暴,或拒课输,或害长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堤上行①

    刘禹锡

    其一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檣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②满中流。

    其二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③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注]①《堤上行》大约写于诗人被贬任夔州(巴蜀一带)刺史时。②幽轧:划桨声,③《桃叶》是乐府歌曲名,多指民间流行的表达爱情的歌:《竹枝》是巴蜀民歌,多表达怨苦之情。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酒旗、楼台、樯橹、傍晚争渡的人群、幽轧的船桨声,动静相映,画面灵动。

    B.“争”和“急”两字,点出晚渡的特点,把人们急切的心理凝练地传达出来。

    C.诗人在堤上远眺江南、江北,烟波渺茫,呈现在眼前的是美丽、迷蒙的夜景。

    D.“水流”句写想象之景,以流水和月光的无限表现歌中“情”与“怨”的无限。

    2.刘禹锡的诗歌富有民歌特色,善于学习、借用民歌,请结合第二首诗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只小山羊碰到长颈鹿,好奇地看着它说:“你长这么高,有啥用呢?我能吃到那小院里的青草,你进得去吗?”说着钻进小院津津有味地吃起青草。长颈鹿被院门挡住,怎么低头也进不去。小山羊吃饱了,跑出来,跟着长颈鹿继续走。它们来到一棵大树下,长颈鹿抬头吃起了树上鲜嫩的树叶,小山羊无论是踮起脚还是跳起来,始终都吃不到树叶。

    上述文字引起了你哪些联想与想象?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幽幽的猪油香

    王生文

    我读小学那年代,升初中的比例跟现在考一本差不多。但我居然考取了,和我同时考取的还有本村的蔡新华。蔡新华的父母自然欢喜,可我父母就不同了。

    母亲接过小学校长送来的通知书,望着同样没有喜色的父亲,好一会才说:“孩子怎么就考取了?”

    父母深感为难是有原因的,因为除了我,我的下面还有五个梯子坎的弟妹,而蔡新华只有两个弟妹,更主要的是蔡新华有一个在县食品公司上班的姑妈。

    一旁的爷爷果断地说:“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考取了就一定读。”

    “可是,我们比不得……”

    爷爷打断母亲的话:“比得的,我们家不是马上要添劳力了吗?”爷爷说的添劳力是指二叔就要结婚了。爷爷停了停,接着说:“我不许他们闹分家,关口上得帮你们一把。”

    就这样,我和蔡新华又成了初中同学。

    老实说,我不愿和蔡新华同学,他长得结实,脸色红润,个子至少高出我半个头。

    公社中学离家很远,我和蔡新华只能当寄宿生。寄宿生的饭是蒸钵子饭,学校只凭票供应饭不供应菜,事实上就是供应菜我也买不起,菜只能从家里带。

    其实,家里能够给我带的大多是萝卜或成菜,而且就是这样一碗菜还要保证吃三天。蔡新华带的菜明显比我的要好,即便他偶尔也带萝卜或成莱,但揭开碗盖,上面必定有一块白莹莹的冻猪油。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蔡新华娴熟地用筷子挑出一坨猪油拌进热腾腾的饭里。随即,一股清幽的猪油香从蔡新华的钵子里飘出来。村里人说蔡新华肯长是吃了猪油饭,看来是对的……

    读初二那年,因生产队收成较好,加之又添了二婶一个劳力,年前,爷爷砍回了八斤肉五斤猪油。猪油是母亲炼的,装在一口黄色的坛子里。

    第二天,我偷着揭开坛盖一看,猪油冻结了,也是白莹莹的那种,散发出一股清幽幽的香,这香味让我眼前浮现出蔡新华拌猪油饭的情景……

    “快盖上,别让二婶看见了。”母亲不知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后,我赶紧合上盖,像做了回小偷似的。

    因为孩子多,母亲在二婶面前有些抬不起头,每逢弟妹们一个接一个去锅里抢饭,母亲就放下碗等着,她怕二婶吃不饱,如果二婶吃过了,锅里还有剩饭,母亲再接着吃,反正收拾碗筷是她的事。

    开学后,我还是每三天回家拿一次菜。

    有一天早晨,我提着莱正准备去上学,母亲叫住我,像是要叮嘱我什么,不巧,母亲刚出来,二婶从另一扇门里也走了出来,母亲看见二婶,对我说:“发点狼,多认几个字。”我知道母亲要说的不是这个,但二婶在场,我也不好问,便说:“妈,我会的。”说完,我主动跟二婶告别:“婶,我走了。”这是母亲教我的,意思是要我讨好二婶。

    二婶望着我笑了,说:“听妈的话。”

    母亲要跟我说什么,到学校后我就明白了,因为,我在成莱的底层发现了一块猪油。

    母亲将猪油藏在成菜下面,肯定是怕二婶发现,想到这一点,我觉得我的猪油饭比起蔡新华的来,香味里夹杂着一份苦涩的母爱……

    再回到家里,母亲像忘了那回事,我也不言及,我和母亲共同守着一个秘密,这秘密甚至连蔡新华也不知道。猪油真的是那个年代的营养品和保健品,自从吃过几餐猪油饭后,我便秘和嘴唇裂口的现象就明显好转了。

    随后不久的一天,我在体育课上藏脚了,刚好那天是回家拿菜的日子,我只得把空碗交给蔡新华,托他帮我带菜。第二天早晨蔡新华按时返校,吃早饭时,他笑着对我说:“你今天可以吃猪油饭了。”

    我一惊,问他:“你怎么知道的?”

    “我看见你二婶放的猪油。”

    “二婶?我妈呢?”我越发吃惊了。

    蔡新华告诉我:“你妈去你外公家了,这莱是你二婶弄的。”

    原来是蔡新华去我家拿菜时,二婶想看看他带的什么菜,蔡新华就揭开碗盖给二婶看,二婶看后,便用勺子从坛子里挖出一块猪油放在我的菜上。

    二婶给我带的菜是她头天晚上亲手弄的,既不是萝卜也不是成菜,而是我喜欢吃的榨菜丝,二婶放在菜上面的那块猪油,也比母亲给我藏的要大。

    一时间,我的眼里竟有了泪花,我觉得我完全可以跟蔡新华比,蔡新华有一个好姑妈,我有一个好二婶,而且我的二婶就和我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接下来的一次菜,又是母亲弄的。母亲将网兜递给我,笑着说:“猪油不多了,要留给二婶吃。”

    我还没来得及问,母亲又说:“你二婶怀宝宝了……”

    这消息让我高兴不已,我提着菜,一路小跑地向学校走去。吃饭时,我端着只有成菜的钵子和蔡新华聚在一块,那一股清幽幽的猪油香,分明像是从我钵子里飘逸出来的……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讲述了“我读小学那年代”的一些往事,“县食品公司”“生产队”等词语显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B.“孩子怎么就考取了?”一句,包含了母亲对“我”能够考上初中的疑惑,也暗含着母亲无法供“我”上学的无奈。

    C.父母为“我”上学之事深感为难之际,爷爷非常坚定地坚持,这是“我”能够上学读书的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

    D.“我”提着菜正准备去上学,此时二婶恰巧过来了,“我”主动跟二婶打招呼,体现了“我”的乖巧以及对二婶的讨好。

    2.蔡新华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清幽幽的猪油香”中包含了哪些情感意蕴?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钟扬:如果种子不死

    陈  聪

    四五十度的陡坡,一个八九十公斤重的人在艰难攀爬,脸庞被晒得发紫,牛仔裤和格子衬衫上溅满泥浆。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每走一步都好似要用尽全身力气,可他走在一群年轻人前面,从不喊停,从不减速。这就是每年平均150天在世界屋脊的漫山荒林之间穿行的钟扬。

    青藏高原有将近6000个高等植物物种,占中国高等植物物种的18%。然而这么多的物种,却从来没有人进行过彻底盘点。带着填补历史空白的想法,钟扬一脚踏入青藏高原这片“生命禁区”,一走就是16年。

    西藏大学理学院拉琼教授算了一笔账:集齐一份种子样本的5000颗种子,大概要跑500~1000公里。

    16年来,他带领学生初步摸清了青藏高原生物资源的分布特点,青藏高原植物研究的的空白一点一点被填补,多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谱系地理等领域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无数个野外的清晨,钟扬嘴唇冻得发紫,还要忍着身体不适给学生们做早饭,“你们年轻,要多睡会儿”;早晨6点出门采集种子,到了晚饭时间还没吃上饭,最后只见钟扬带头从地里刨开土,抓起混着泥巴的萝卜往嘴里塞,还一边说:“纯天然的东西,好吃。”

    两个面包、一袋榨菜、一瓶矿泉水,就是这简陋的“老三样”伴随了钟扬16年的跋涉。

    时钟回拨到2001年,钟扬自主来到西藏做植物学科研,却发现西藏大学植物学专业的“三个没有”:没有教授、老师没有博士学位、申请课题没有基础。

    西藏大学的老师们也并不看好钟扬:他一个从上海来的养尊处优的教授,能让西藏大学的科研改头换面?但钟扬一坚守就是整整16年。

    人们发现,钟扬是个“狂人”:21:30,从上海飞往成都,住机场附近;第二天清晨6:00飞赴拉萨,直奔野外采样;结束后,17:00至19:45,审阅论文;20:0至22:00,为西藏大学理学院本科生答疑解惑;2:45至次日凌晨4:00,与青年学者讨论科考和论文;7:00,从西藏大学出发,再次奔赴……

    他用自己的“负重前行”换来了无数个“第一”——他指导西藏大学申请到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一个植物学硕士点、第一个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帮助西藏大学培养出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系列空白,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

    与此同时,钟扬的身体正一次又一次发出预警。2015年5月2日夜,钟扬突发脑溢血。手术后他还在重症监护室观察,就思考提出了关于建设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议,认为“建立高端人才队伍极端重要”。

    2015年5月15日下午,钟扬出院,重新投入工作。医生对钟扬下了三个禁令:不再喝酒、不坐飞机、缓去西藏。没想到,才过一年,钟扬就再次踏上高原:“我连酒都戒了,就是戒不了西藏啊!”拉琼在西藏大学见到了眉头紧锁、吃力喘息的钟扬,他突然觉得,眼前站着的这个人是一名战士,一名与恶劣环境、与自己余生战斗的战士!

    没有人能劝住钟扬,因为他早已下定决心:“共产党员,就要敢于成为先锋者,也要甘于成为奉献者!”

    “他即使知道再进藏是死路一条,他也戒不掉,因为那是他一颗科学家初心的‘瘾’。”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说。

    钟扬说,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孙燕荣说:“种子关系到千秋万代,既关系到人民能不能吃饱肚子,也关系到自然生态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国家自然生态资源与安全层面,钟老师对国家的战略贡献一点不亚于‘两弹一星’元勋。”

    钟扬身上有一种“种子精神”。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玉国这么解释“种子精神”:种子很小,但它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种子生生不息,它有前后相继的传承。钟老师在西藏采集种子,关乎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他致力于为每一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在少数民族地区种下科研的种;他也坚持做科普,在青少年的心中埋下了薪火相传的科学火种。

    (摘编自《种子钟扬》)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扬走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虽然要艰难攀爬,但他走在年轻人前面,不喊停,不减速,这充分表现了他的冒险精神。

    B.钟扬16年来一直奔走于青藏高原,为的是摸清这个地方生物资源的分布特点,填补从没有人进行过彻底盘点的历史空白。

    C.西藏大学的老师们一开始并不看好钟扬,但钟扬的努力为西藏大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西藏大学老师们的认可。

    D.钟扬对青藏高原植物种子的研究,意义重大,既关乎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关涉资源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标题富有意蕴,“如果种子不死”既是对钟扬研究工作的高度概括,又产生悬念,吸引读者目光,同时也启人思考。

    B.钟扬不仅带领学生进行专业研究,还从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为了让学生多睡一会儿,即使身体不适也为学生做早饭。

    C.钟扬在青藏高原上的工作环境很艰苦,但他以苦为乐,把有泥巴的萝卜当晚餐也一点都不在意,还说是天然的好吃。

    D.文章结尾高度评价钟扬的“种子精神”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又概括了钟扬一生的经历,还与开头形成照应,结构严谨。

    3.本文多处引用了别人的话语,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两句对当时耻于学习的态度发出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3)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两句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枉用相存       存:问候,探望

    B.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C.莫辞更坐弹一曲   更:改变

    D.如今有谁堪摘    堪:可以,能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选项加点字中,词类活用与其他各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訇然中开 D.小学而大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与其他各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历史题材剧的创作和拍摄过程中,究竟是忠于史实,还是发挥想象力盲目猎奇、不惜篡改历史来刺激大众感官,永远是摆在创作团队面前的一个难题。高明的历史剧创作,(  )。比如,   的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编剧刘和平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将康熙的八子、十四子有意比真实历史“多活”了十年,但并不影响该剧的严肃格调。当年的《雍正王朝》完成剧本创作后,面对不少专家针对该剧一些内容与历史不符的质疑,清史专家、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王钟翰说了一句   的话:“人家是艺术创作,不是历史考证。”

    给历史剧一定的宽容度,自然是对创作的尊重。不过,“张飞打岳飞”“汉武帝爱上霍去病”这样魔幻的情节就超出了改编历史   的底线,沦为不负责任的    。越是与历史有关,越是要避免简单粗暴的网络“爽文”式改编,这也是今人对历史传统应有的尊重和敬畏。其实,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复杂性,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只有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并把握其精神内核,才能拍出很好看、很有戏剧性的历史来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应单纯迎合观众,成为金钱的附庸,而应坚守艺术追求和品位

    B.不能迎合观众,成为金钱的附庸,而应坚守艺术追求和品位

    C.应坚守艺术追求和品位,而不能迎合观众,成为金钱的附庸

    D.既要坚守艺术追求和品位,更要迎合观众需求,但不能成为金钱的附庸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风靡一时  惊世骇俗  体裁  胡编乱造

    B.风靡一时  掷地有声  题材  胡编乱造

    C.甚嚣尘上  惊世骇俗  题材  信手拈来

    D.甚嚣尘上  掷地有声  体裁  信手拈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把握其精神内核,并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就能拍出很好看、很有戏剧性的历史剧来

    B.只有把握其精神内核,并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才能拍出很好看、很有戏剧性的历史来。

    C.只有把握其精神内核,才能拍出很好看、很有戏剧性的历史剧来,并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

    D.只有把握其精神内核,并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才能拍出很好看、很有戏剧性的历史剧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请以“豪迈是”开头,仿照例句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豪迈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则短评。不超过60个字。

    罗琴琴坐在大铁椅子上,左手麻利地将推杆顶部玻璃杯身下面粘着的料推至天然气灯上烤匀,又迅速拉回,右手拿起浸泡在水中的钳子,对准烤得红彤彤的料一拉,那个叫做“挺”的部位就神奇般地出现了,再飞快地在铁槽里滚一下,冷却整型,之后“吧”的一声,敲掉拉挺的顶部玻璃,整个过程,娴熟流畅,一气呵成。

    罗琴琴天生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她坚信只要勤奋好学,一定可以练就一手好技术。为了准确把握挺的长短、粗细以及光泽度,除了上班时和别人一样练技术,下班了,她还会留下来再练2个多小时。高温的推杆长约1.5米、重1公斤,尽管左手带着两层线手套,但练习时间长了,手心里也满是磨出的血泡,血泡破了又变成了厚厚的茧子。

    名声大噪后,罗琴琴依旧每天准时坐在吹制车间的大铁椅子上,平静专注地拉挺、带徒。也许,她常说的一句话正是一个工匠对自己追求的最好诠释:“拉挺是个技术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的努力方向就是把拉挺活干得更精致、更漂亮一些,合格率更高一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