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钟扬:如果种子不死

陈  聪

四五十度的陡坡,一个八九十公斤重的人在艰难攀爬,脸庞被晒得发紫,牛仔裤和格子衬衫上溅满泥浆。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每走一步都好似要用尽全身力气,可他走在一群年轻人前面,从不喊停,从不减速。这就是每年平均150天在世界屋脊的漫山荒林之间穿行的钟扬。

青藏高原有将近6000个高等植物物种,占中国高等植物物种的18%。然而这么多的物种,却从来没有人进行过彻底盘点。带着填补历史空白的想法,钟扬一脚踏入青藏高原这片“生命禁区”,一走就是16年。

西藏大学理学院拉琼教授算了一笔账:集齐一份种子样本的5000颗种子,大概要跑500~1000公里。

16年来,他带领学生初步摸清了青藏高原生物资源的分布特点,青藏高原植物研究的的空白一点一点被填补,多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谱系地理等领域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无数个野外的清晨,钟扬嘴唇冻得发紫,还要忍着身体不适给学生们做早饭,“你们年轻,要多睡会儿”;早晨6点出门采集种子,到了晚饭时间还没吃上饭,最后只见钟扬带头从地里刨开土,抓起混着泥巴的萝卜往嘴里塞,还一边说:“纯天然的东西,好吃。”

两个面包、一袋榨菜、一瓶矿泉水,就是这简陋的“老三样”伴随了钟扬16年的跋涉。

时钟回拨到2001年,钟扬自主来到西藏做植物学科研,却发现西藏大学植物学专业的“三个没有”:没有教授、老师没有博士学位、申请课题没有基础。

西藏大学的老师们也并不看好钟扬:他一个从上海来的养尊处优的教授,能让西藏大学的科研改头换面?但钟扬一坚守就是整整16年。

人们发现,钟扬是个“狂人”:21:30,从上海飞往成都,住机场附近;第二天清晨6:00飞赴拉萨,直奔野外采样;结束后,17:00至19:45,审阅论文;20:0至22:00,为西藏大学理学院本科生答疑解惑;2:45至次日凌晨4:00,与青年学者讨论科考和论文;7:00,从西藏大学出发,再次奔赴……

他用自己的“负重前行”换来了无数个“第一”——他指导西藏大学申请到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一个植物学硕士点、第一个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帮助西藏大学培养出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系列空白,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

与此同时,钟扬的身体正一次又一次发出预警。2015年5月2日夜,钟扬突发脑溢血。手术后他还在重症监护室观察,就思考提出了关于建设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议,认为“建立高端人才队伍极端重要”。

2015年5月15日下午,钟扬出院,重新投入工作。医生对钟扬下了三个禁令:不再喝酒、不坐飞机、缓去西藏。没想到,才过一年,钟扬就再次踏上高原:“我连酒都戒了,就是戒不了西藏啊!”拉琼在西藏大学见到了眉头紧锁、吃力喘息的钟扬,他突然觉得,眼前站着的这个人是一名战士,一名与恶劣环境、与自己余生战斗的战士!

没有人能劝住钟扬,因为他早已下定决心:“共产党员,就要敢于成为先锋者,也要甘于成为奉献者!”

“他即使知道再进藏是死路一条,他也戒不掉,因为那是他一颗科学家初心的‘瘾’。”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说。

钟扬说,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孙燕荣说:“种子关系到千秋万代,既关系到人民能不能吃饱肚子,也关系到自然生态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国家自然生态资源与安全层面,钟老师对国家的战略贡献一点不亚于‘两弹一星’元勋。”

钟扬身上有一种“种子精神”。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玉国这么解释“种子精神”:种子很小,但它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种子生生不息,它有前后相继的传承。钟老师在西藏采集种子,关乎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他致力于为每一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在少数民族地区种下科研的种;他也坚持做科普,在青少年的心中埋下了薪火相传的科学火种。

(摘编自《种子钟扬》)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扬走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虽然要艰难攀爬,但他走在年轻人前面,不喊停,不减速,这充分表现了他的冒险精神。

B.钟扬16年来一直奔走于青藏高原,为的是摸清这个地方生物资源的分布特点,填补从没有人进行过彻底盘点的历史空白。

C.西藏大学的老师们一开始并不看好钟扬,但钟扬的努力为西藏大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西藏大学老师们的认可。

D.钟扬对青藏高原植物种子的研究,意义重大,既关乎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关涉资源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标题富有意蕴,“如果种子不死”既是对钟扬研究工作的高度概括,又产生悬念,吸引读者目光,同时也启人思考。

B.钟扬不仅带领学生进行专业研究,还从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为了让学生多睡一会儿,即使身体不适也为学生做早饭。

C.钟扬在青藏高原上的工作环境很艰苦,但他以苦为乐,把有泥巴的萝卜当晚餐也一点都不在意,还说是天然的好吃。

D.文章结尾高度评价钟扬的“种子精神”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又概括了钟扬一生的经历,还与开头形成照应,结构严谨。

3.本文多处引用了别人的话语,有什么作用?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