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3 题
  1. 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了

    A. 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

    B. 皇权至上不可僭越

    C. 秦王赢政的巨大功绩

    D. 皇位世袭不可转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

    A. 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

    B. 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

    C. 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

    D. 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武帝设刺史,负责监察地方政治,后来刺史的职权范围扩大,逐渐享有行政权和兵权。东汉时期刺史逐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刺史权力变化导致东汉

    A. 监察权力加强   B. 中央集权削弱

    C. 君主专制强化   D. 国家统治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A. 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 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 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 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题文)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19世纪70年代,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推动四民平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B. 引进西方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开化

    C. 实行废藩置县,强化中央集权   D. 鼓励殖产兴业,实现富国强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 记载的真实性

    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 修撰的政治性

    D.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 揭露历史真相

    B. 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维新变法

    D. 颠覆孔孟学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 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 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 力图搜刮百姓钱财充实国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西汉一朝共有22家外戚,半数出身于布衣、战俘、刑徒、奴仆等。“其始皆由贱而起,由至微而体至尊”。这表明

    A. 时代变革导致观念变化

    B.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 社会等级差别明显缩小

    D. 政治联姻作用上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 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 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 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   D.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清代曾侍从过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言事,从政多年竟“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 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提高了行政效率

    C. 对宰相有较大的约束力   D. 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国人取名很有讲究,一般而言,以字定辈者,都将这些辈份字置于姓之后,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有辈份。你认为这体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

    A. 等级观念

    B. 宗法观念

    C. 法治观念

    D. 辈份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 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 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 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 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 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项巨大的进步,主要是指郡县制

    A. 扩大了疆域

    B. 促进了民族融合

    C. 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权力

    D. 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列宁在评价1861年改革时说:“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 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B. 改革后农民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

    C. 改革后农民支付高额的赎金

    D. 改革后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

    A. 挽救了民族危亡

    B. 实现了富国强兵

    C. 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D. 建立了民主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上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士。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这说明

    A. 内阁大学士是名副其实的宰相

    B. 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

    C. 内阁权力不来源于皇帝

    D. 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明清经济史》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产,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中国人口发展史》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清朝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  宋在建国伊始,就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一些高级将领的兵权,把他们“恭送”出权力中心。随后规定“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太祖一朝,除宰相、掌管財政的三司(铁盐、度支、户部)使都用文人外,就连军事行政最高长官、“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的框密使也基本上用文人。

    赵匡胤设立“誓牌”,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等一系列举措,确立了读书人在政权中的重要地位。

    ——据《赵匡胤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一确立了文官体制》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宋太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太相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和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  顺治十六年,大学士杨光先上书礼部,指斥时任钦天监监正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所制新历书违背中华古法,意在诅咒清朝“短祚”。康熙继位后,杨氏再次控告汤党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得到专权的辅政大臣鳌拜的支持。清廷遂宣布废除西洋新历,恢复大统历,汤氏被革职下狱,杨氏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

    康熙亲政后,基于对西学的了解,他觉察到大统历存在差错,并认为当年汤案处理不公,遂传谕杨光先、南怀仁(比利时传教士)等人:“天文最为精微,历法关系国家要务,尔等勿怀夙仇,各执己见……孰者为是,即当遵行,非者更改,务须实心”。经多次天文观测比试,南氏所测皆符,而杨氏所测皆错。康熙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杨氏被遣回原籍;康熙九年,清廷决定恢复使用西洋历法,同时宣召传教士讲授几何学、天文学等,令他们采用西法测绘《皇舆全览图》、制作火器。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推行历法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历法改革的积极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