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某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该描述所对应的思想应属于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4 题
  1.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 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范围

    B. 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 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 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21年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中指出:“与中世纪封建制小生产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历史的进步。”列宁在当时发表该言论意在强调

    A. 实行固定粮食税的可能性

    B. 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必然性

    C. 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必要性

    D. 加快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材料旨在说明甲午战争的失败

    A. 并未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

    B. 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

    C. 促使现代化进程首次转移

    D. 促进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

    A. 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

    B. 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

    C. 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

    D. 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郑超麟回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

    A. 实业救国愿望   B. 民主科学思想   C. 社会主义思想   D. 爱国救亡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一天,在下体育课回教室的路上,两位同学就体育老师的行为议论起来:同学甲说:我们体育老师太狠了,一个动作不对,就罚我们跑20圈。同学乙说:你说的不对,老师这是负责任,不是太狠,是太好了。他们的说法与谁的观点相类似

    A. 普罗泰哥拉

    B. 柏拉图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涉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A. 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B. 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

    C. 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D. 小农经济衰退无需使用农事节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这说明商代

    A. 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 贵族爵位等级萌芽

    C. 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D. 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起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作者旨在强调工业革命后

    A. 科学技术水平不断革新

    B. 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

    C. 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

    D. 旧规章制度阻碍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政治生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中国传统政治最早分野是

    A. 三公九卿制   B. 中外朝制度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弱冠,历散骑、中书郎”。这说明魏晋之时(   )

    A.社会重学人才辈出           B.世家大族垄断官位

    C.选官方法公平科学           D.察举制度盛行不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旧的喜剧彻底地属于政治性,它在舞台上批评并讽刺城邦国家的生活;但新的喜剧则在私人和家庭生活里寻找资料,它表现在烹调、鱼价格、悍妻和庸医这些材料上。”戏剧表现主题的变化,反映了古希腊后期一般公民所关心的是

    A. 农工商业

    B. 城邦利益

    C. 民主制度

    D. 生活琐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英国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以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关注。这表明罗马法

    A. 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

    B. 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 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D. 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518年,马丁·路德将罗马教会称为“打着神圣教会与圣彼得旗帜的、人间最大的巨贼和强盗”。他认为:教皇不是圣经的最后解释人,信徒人人都可直接与上帝相通而成为祭司,无需神父作中介。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

    A. 肯定了王权高于教权

    B. 动摇了上帝的神圣地位

    C. 使人们摆脱了宗教束缚

    D. 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时的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

    A. 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B. 追求自由,强调平等

    C. 肯定人性,追求幸福

    D. 否定教会,信仰得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

    A. 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

    B. 突破了政府管理

    C. 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

    D. 部门间联系减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北宋范仲淹提出:“茶盐商税之入,但分减商人之利耳!行于商贾,未甚有害也。今国用未减,岁入不可阙,既不取之于山泽及商贾,须取之于农,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上述言论不能反映

    A. 商业冲击农税主体地位

    B.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C. “三冗”局面急速加剧

    D.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从1885年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有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

    A.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 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

    D.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是1952—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百分比示意图.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 ①④形成的共同因素是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变革

    B. ②低谷的形成是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严重失误

    C. ③是由于国家找到了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D. ④到⑤的变化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遇到了挫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6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前

    A.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B. 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C. 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

    D. 较封闭导致世界史研究落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29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拥有38亿美元的“复兴金融公司”,借贷给银行、工业、铁路企业和农场主。同时政府用5亿美元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用于公共工程开支高达7亿美元。这说明当时政府

    A. 继续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C. 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D. 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再到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活跃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B. 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

    C. 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D. 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我国学者在研究“全球化与第三世界”问题时,提出了下列不同观点。这说明

    学者

    观点

    出处

    房宁

    “利益损害说”

    《世界潮流中的国家利益》,载《北京青年报》1996年7月

    俞可平

    “机遇说”

    《全球化的悖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版

    吴易风

    “有利有弊说”

    《全球化的二重性》,载《当代思潮》2000年第6期

    A. 只有“有利有弊说”具有合理性

    B. 研究视角不同会形成历史观点差异

    C. 时代不同会制约对历史真相的认识

    D. 研究者的身份会影响历史结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孔子和顾炎武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公平与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原则,失去了公平与公正往往会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的动荡。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梭伦改革的措施中各举一例,说明该项措施是怎样限制原有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

    (2)上述改革都遭到了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王安石最后被罢官,梭伦最后被迫离开到国外游历,但人类社会仍在改革中不断进步。你认为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