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1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命,主要用于“册命”,即授予诸侯、卿大夫、士等一定职衔的文书。下表所示内容是根据《周礼·春官·典命》中的记述而整理的。这反映了西周

    九命

    其国家、宫室、车骑、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

    侯、伯

    七命

    其国家、宫室、车骑、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

    子、男

    五命

    其国家、宫室、车骑、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A. 天子对地方的管理规范

    B. 分封诸侯的仪式很正规

    C. 任命官吏的程序较严密

    D. 贵族内部尊卑等级分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33年伦敦经济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赫尔和李维诺夫就涉及两国经济关系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之后,美国政府向美出口商提供400万美元的贷款,作为向苏联倾销棉花所需要的资金。这种做法

    A. 使美国摆脱了大萧条

    B. 使苏联完成了工业化

    C. 有利于改善美苏关系

    D. 为美苏结盟奠定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1692年起,英国下院多次提出《任职法案》,力图将那些由国王任命并接受俸禄的官员排挤出下院,但结果几乎都是被听命于国王的上院所否决。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 上院在议会有决定作用

    B. 国王完全控制了议会

    C.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D.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密折制度在清朝不断发展。雍正时期,只有皇帝允许的官员才能上密折;后又特许下级官员可直接向皇帝弹劾上级长官。清朝的密折奏事

    A. 降低了行政决策的效率

    B. 反映君权与相权矛盾突出

    C. 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助于政令体现皇帝意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好军事团。女子精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A. 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 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逐渐确立

    C.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以太”(ether)是亚里士多德假设的一种极小物质微粒,是作用力之间的媒介。谭嗣同在“仁学”里认为:“仁以通为第一义;以太也,电也,心力也,皆指出所以通之具。”因此,应当“中外通”“人我通”。这反映出谭嗣同

    A. 主张与西方进行更多交流

    B. 认识到了推翻清朝的方法

    C. 弘扬科学精神以改造人心

    D. 回归儒学本质来推动变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历史文献资料表明,古雅典公民大会的很多关乎城邦利益的重大决策至少要达到6000票才能通过生效,即公民大会至少要有6000人参加才算合法。假如参加公民大会的人一数达不到法定要求,五百人议事会就会派军队强迫公民去开会。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 公民参政热情不高

    B. 个人自由从属于城邦利益

    C. 民主范围极其狭隘

    D. 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39年,国会通过了《新政机构改组法》,规定许多小机构合并为大机构,建立包括白宫办公厅、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处、人事管理联络处和政府报告署等办事机构。这些措施反映了美国

    A. 政府机构改革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B. 国会加强了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C.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紧缩政府开支

    D. 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平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为中国驻法国使馆馆收藏品——1964年1月28日的法国《世界报》,它刊登了中法建交公报。中法建交体现了

    A. 中国已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

    B. 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 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激烈斗争

    D. 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为考古发现的元代印刷的商品包装纸----“裹贴”实物,上面的文字是“□□□家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见(现)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坐西面东开铺”“□□××”“不误主顾使用”。这一考古实物反映出。

    A. 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

    B. 佛教思想出现兴盛局面

    C. 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成熟

    D. 商品生产已有名牌意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为1920年和1936年农业总产值中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比重情况,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1920年

    1936年

    产值(亿元)

    比重(%)

    产值(亿元)

    比重(%)

    农业总产值

    165.20

    100

    199.23

    100

    商品经济

    61.96

    37.55

    87.38

    43.86

    自然经济

    103.24

    62.45

    111.85

    56.14

    A. 大量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

    B.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C. 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A. 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

    B. 斯大林体制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

    C. 冷战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

    D. 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既有政治家、司法官员、在法律研究领域著书立说的律学家,还有经学家。两汉律家辈出,研究律学之风盛行。西汉开国元勋之一的萧何,出身于“刀笔吏”(法律官吏),爱好法律并具有极高的法律素养。魏晋时期,律学地位和经学同等重要,成为并立的学府,官府设立“律博士”,开创了律学专门学府的先例。经过之前近七百多年的学术积累,律学发展到唐代已经完全成熟,《唐律疏议》就是由唐代一批对法律有研究的社会精英,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编纂。隋唐时期,中国律学著作为日本学者所广泛引用,在日本保留至今的法律文献中,可以看到一些唐代民间律家的活动印记。宋朝时,不仅各代皇帝精通法律、重视法律,士大夫阶层也都是具有极高法律素养之人。明清时期,统治者不仅要求对国家法典《大明律》和《大清律例》进行全民讲读,也对私家注律更加重视,律学著作的种类达到了中国历史之最,律家的人数与创造力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何勤华《以古代中国与日本为中心的中华法系之律家考》

    材料二  西方法律文化的传入肇始于鸦片战争之后。以留学归国的法政留学生为主体,以本土法律教育培养的法政人才为补充,形成了我国第一代职业法学家群体。他们以兼通中西法律的学术背景为出发点,从世界法律发展的最新趋势着眼,以现实批判的精神,反思当时的法律教学和学术研究,提出了一些思想观点和实际的改进方案。

    近代职业法学家群体,以在朝官员或在野学者等不同身份,穷毕生所学投身到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在历届国家政权的主持下,构建起一套近代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相比具有一定超前性的法律制度,现代的法律理念也随之传播衍生。

    ——摘编自刘宝东《职业法学家群体与近代中国法制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特点并分析其社会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职业法学家群体形成的历史背景并简述其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世界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南北之间矛盾和冲突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展开的,这一时期美国北部建立了纺织、制鞋、采矿、钢铁、交通等工业部门,发展十分迅速。南部地区自美国独立战争后,一直种植烟草、蓝靛和棉花为主……奴隶在监工皮鞭的鞭笞下艰辛地劳动……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北分裂的信号,1861年4月,南北战争的爆发,这次战争人员伤亡超过美国参加的历次战争。

    ——摘编自李惠胤等《略论“南北战争”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在战争中州权主义因其最终导致联邦分裂和维护奴隶制度的严重后果声名狼藉,战后加强联邦权力和威权是顺理成章的逻辑发展……推进了美国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南北战争以统一战争始,以废除黑人奴隶制的革命终。在战争期间颁布的宅地法……就是用革命的手段,以最有利农民的方式解决了土地问题。废除了黑奴制直接扫除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障碍,土地问题的解决直接推动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北方工业资产阶级还利用政权,通过“南方重建”等行动,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又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美国梦,美国经济很快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摘编自余志森《南北战争结束150周年记:美国崛起的开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战争对美国崛起所起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杨昌济(1871—1920),湖南长沙县人,伦理学家,教育家。1903年赴日本留学,1909年春赴英国留学,1912年赴德国学术考察。1913年回国后,出任湖南省高等师范学校伦理学教师,后又兼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四师范学校伦理学教员,1918年应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萧三、张国基等一批学者名流都曾是其在湖南任教时的学生。

    杨昌济翻译的《西洋伦理学史》《伦理学之根本问题》和专题论文《各种伦理主义之略述及概评》等,初步奠定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西方伦理学史学科。他特别看重对现实道德问题的理解与处理,全面继承了湖湘伦理文化的精华,十分强调经世致用,主张兼收并蓄,推陈出新,服务现实,以为多灾多难的中国寻找到一条新的救亡和启蒙兼容的路径。

    ——摘编自王泽应《论杨昌济伦理思想及其对毛泽东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杨昌济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杨昌济的主要历史贡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制定了一套规范官吏行事的“守常之法”,使官吏在从事政务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达到“以法治官”的目的。唐太宗对中央官员的编制仅定额为730员,并从一开始就将官吏的一切政务活动都纳入法治轨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对各级官吏选拔、任用、考课、奖惩、监督和体制等管理制度。

    唐代统治者在行政法律上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警戒官吏的作用。但在实际执行时,却承袭了西周以来“刑不上大夫”的原则,对官吏的行政失职与渎职的处罚,往往采取“赎刑”、“官当”等方式具体执行。这既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又能达到惩治行政失职与渎职行为的目的。由此不难看出,唐初统治者在行政立法上考虑得是极其周详的,这些措施在一定时期内对其统治的维护也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行政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代的行政管理方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