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6 题,其中:
单选题 35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2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5 题
  1. 南宋临安城内同类商品的经营有了更多相对集中的区域,或一处或数处,称之为“团”、“行”或“市”,如:花团、青果团、布行、销金行、米市、珠子市等。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 商品交换活跃

    B. 城市消费趋向奢华

    C. 工商业市镇兴起

    D. 政府加强市场管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曾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闻见录》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以及最好的衣着,棉、丝和皮毛。既有这些大宗物产以及无数的土制副产品,所以他们不需要从别的地方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纪录可以用来印证

    A. 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

    B. 闭关锁国的合理性

    C. 对华走私鸦片的影响

    D. 重农抑商的积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2年,全国已开垦的田地为827053600汉亩,人均拥有田地13.88汉亩,远低于法律规定人均可占有的土地数量100汉亩。据此可知

    A. 农业资源得到全面开发

    B. 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C. 土地兼并成为社会问题

    D. 土地问题亟需解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宋朝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掌控,只限于传统农业和少数最重要的商品,而对于新兴的商业、金融业与作坊手工业则管理宽松。这表明

    A. 宋朝失去对经济的掌控能力

    B. 商品经济发展动摇宋朝统治基础

    C. 新兴的行业拥有了发展空间

    D. 新兴行业冲击自然经济传统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荀子·解蔽》记载:“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贾(市)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管理)三官(三种职业)。曰:精于道者也.精于物者也。”这一记载折射出先秦时期

    A. 工商食官制度不利于经济发展

    B. 农耕文明时代农业地位高

    C. 道家思想被用于经济管理之中

    D. 政府重视对工商业的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宋代,官僚士大夫与富人联姻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文人进士及第还未做官,就选择富有者为妻;更有甚者,真宗年间有朝廷命官居然为娶一有钱妇人而发生争执。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 经济发展引起价值观念变化

    B. 文人的道德水平滑坡

    C. 冗官局面导致官员待遇下降

    D. 官员的自身素质低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缥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土特产也陆续传到中国。这反映出“丝绸之路”

    A. 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 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

    C. 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经贸中心

    D.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传统观点认为汉代田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有商品往来,即使有商业活动,也是在田庄内部“闭门成市”。也有些学者认为:“‘闭门成市’不过是形容田庄产品的自给程度很高,而非不需要同外部市场联系,也绝非仅把内部消费之余才拿到市场出卖。”这表明

    A. 新的观点依赖于史料的新发现

    B. 同一历史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

    C. 历史研究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D. 史学争鸣使历史更接近于真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辽阳三道壕西汉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它遗址。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

    A. 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

    B. 农业生产较为落后

    C. 成为辽阳地区的商业中心

    D. 家庭手工作坊发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中记载:中国商人也踊跃到海外经商。康熙晚期,苏州造船厂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大者可载万余石,小者亦数千石,商人有倾产造船者。上海著名大海商张元隆“广制洋船,海上行走”,拥有海船数十艘,立志要造一百艘海船。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A. 中国民间商人海外贸易的积极性高涨

    B. 民间海外贸易额一度超过官府海外贸易额

    C. 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D. 闭关锁国政策没能阻碍海外贸易的长期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074年,宋神宗规定: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如果没有相关的政府凭证,则允许他人告发,按照偷税的有关规定进行依法处罚。这表明当时

    A. 政府规范外商贸易行为

    B. 政府厉行抑商政策

    C. 外国商人偷税现象严重

    D. 商税成为主要收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同营,辗转贩巢,以规厚利。父子相袭,习以为俗”。此材料表明当时两湖地区

    A. 稻米的商品化明显

    B. 商人垄断粮食贸易

    C.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由东郭成阳和孔仅出面,通过大农令奏请政府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汉武帝派东郭成阳和孔仅乘车巡行天下,宣布盐铁官营法令,设置盐铁官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盐田官营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表明当时

    A. 经济手段是巩固集权的最主要方式

    B. 广大民众的经济负担有所减轻

    C. 中央政府经济攫取能力日益增强

    D. 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已被消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明朝中后期,大量小说戏曲获得刊刻,不少文人学士卖文卖画,出入与商人会馆;一部分富有且具备很高文化素质的商人则开始刊刻文学作品,与文人诗酒酬唱。这反映出当时

    A. 崇富重利思想盛行

    B. 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C. 市井文学成为主流

    D. 文人仕进的道路被堵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短缺的土地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造就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尽管人口众多,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该生产模式反映了

    A. 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

    B. 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

    C. 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

    D. 人多地少的客观现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抑商政策的松动

    B. 生产方式的革新

    C. 田庄经济的兴起

    D. 社会经济的转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A. 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 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

    D. 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唐朝时期,为了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据《天宝年代敦煌郡会计牒》记载,该郡的病坊有床4张、被子3张、碗10枚、匙箸各10口,可以提供10人一年的开支。其他州的情形与敦煌郡相差无几。这表明唐代

    A. 中央用法律保障弱势群体

    B. 比以往的朝代更重视仁政

    C. 重视基层治理以促进稳定

    D. 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主要的生计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

    A. 江南农业生产技术逐渐落后

    B. 江南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迹象

    C. 明清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D. 江南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甚至还列出了在场作证的王室官员的名字,以作凭据。这说明了西周晚期

    A. 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势

    B. 宗法分封制严重破坏

    C. 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

    D. 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明代学者丘浚曰:“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也。”自中唐到明清,国家赋税大多出自江南。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

    A. 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 政府以重税削弱江南财力

    C. 京杭运河便利赋税北运

    D. 政权的建立者都是北方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以下关于朝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朝贡体系是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

    B. 朝贡体系解体的标志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

    C. 朝贡体系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D. 朝贡体系使古代中国不能正确认识世界局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生产的变更和发展始终是从生产力的变更和发展,尤其是从生产工具的变更和发展上开始的。”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依据用途划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东汉水排

    B. 曹魏翻车

    C. 唐代筒车

    D. 风力水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3%

    20~130

    103

    71%

    131~300

    10

    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均田制已无法继续实施

    C.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 自耕农经济占主要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以下为《诗经》中农业生产工具词汇出现次数的统计表,由此可知

    类别

    词及次数

    整地类农具词

    耜(4次)钱(1次)镈(2次)

    收割类农具词

    铚(1次)艾(1次)

    仓储类农具词

    场(5次)圃(2次)仓(3次)庾(2次)廪(1次)百室(2次)

    A. 经部要籍兼具史部文献的价值

    B. 集体农耕已经被个体农耕取代

    C. 自然经济成为主导的经济成分

    D. 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已经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表为不同时期关于均田制下小农受田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从北魏到唐朝前期

    时期

    内容

    出处

    北魏

    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所受之田率信之”,再加桑田20亩,一夫一妇可受田140亩。

    《魏书·食货志》

    隋朝

    隋朝隋文帝“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

    《隋书·食货志》

    唐朝

    太宗巡幸至灵口(陕西临潼),“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

    《册府元龟》

    A. 社会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B. 生态恶化导致耕地锐减

    C. 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 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表为清朝顺治—嘉庆年间人口和耕地面积统计表。据此可以推断

    年代

    人口(亿)

    耕地面积(万亩)

    顺治18年(1661年)

    0.191

    52850

    康熙六十年(1721年)

    0.256

    73564

    雍正十二年(1734年)

    0.273

    89013

    乾隆十八年(1753年)

    1.027

    70811

    嘉庆十七年(1812年)

    3.616

    79152

    A. 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缓和

    B. 小农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

    C. 传统经济政策有必要调整

    D. 国家控制的土地资源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图为邮票《中国陶瓷﹣钧窑瓷器》(部分)。钧瓷属北方青瓷系统,产于河南禹县神垕镇,因纪念夏禹大会诸侯的古钧台而得名。由于钧瓷的高超艺术造诣,北宋徽宗年间,指定它为御用品。由此可知,钧窑属于

    A. 官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民间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清代龚轼在《陶歌》中说“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这里所赞颂的瓷器是

    A. 白瓷

    B. 青瓷

    C. 青花瓷

    D. 珐琅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戏曲刻本侧重故事情节再现的插图模式在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十分流行,由上图下文模式逐渐发展为单而大图或双而合式(见下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活字印刷得到广泛应用

    B. 戏曲艺术发展臻于完善

    C. 商业出版迎合市场需要

    D. 市民文化成为社会主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如下图所示,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有汗血马、毛皮、葡萄、核桃等传入中原。中原有丝绸、瓷器、茶叶、冶铁、凿井技术等传入西域。这说明

    A. 外来物品传入改善人民生活

    B. 中原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丝路的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通过对比《东汉十四州示意图》与《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我们可推知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A. 汉唐间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B. 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C. 唐中央对吐蕃实施了有效管理

    D. 汉唐间中央开始直接管理地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布衣匹夫之人(从事商业活动的普通老百姓),不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据时买卖而使财富增加),智者有采焉”。在《货殖列传》中又说:掌权者应该“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司马迁主张推行工商皆本的经济政策

    B. 司马迁的经济主张与当时经济政策有异

    C. 司马迁的言论推动了当时商业的发展

    D. 司马迁强调儒家思想对百姓的教化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明清时期,出现了众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商人群体。正是这些商人群体,通过各自的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促进社会风气的更新,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下列对明清商人群体评价错误的是(   )

    A. 商品经济繁荣的推动者

    B. 社会经济转型的推动者

    C. 社会风气更新的促进者

    D. 特色商业文化的构建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图为珍藏于故宫的清代《雍正行乐图》,图中的雍正穿洋装戴假发,却手持钢叉,深入虎穴,真是勇猛无双。这一作品

    A. 反映出清初社会生活风尚的重大转变

    B. 体现了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

    C. 具有鲜明的西方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

    D. 表明清政府长期实行海禁政策的终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材料三  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