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名著阅读 3 题,句子默写 1 题,其他题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汪曾祺是我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昆明的雨》《受戒》《骆驼祥子》等。

    B.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传记文学有深远影响。

    C. 托尔斯泰是法国著名作家,著有《人类群星闪耀时》《复活》《战争与和平》。

    D.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将要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常见且运用广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塞(sài)   遏(è)制     遒(qiú)劲     深恶(è)痛疾

    B. 侏儒(rú)    盎(àng)然    不辍(zhuì)    殚(dān)精竭虑

    C. 狼藉(jí)    炽(chì)热     绯(fěi)红     摩肩接踵(zhǒng)

    D. 滞(zhì)留   踌躇(chú)   翘(qiáo)首    坦荡如砥(d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防卸    喝彩    连绵不断    巧妙绝伦

    B. 鲜腴    躁热    眼花缭乱    诚惶诚恐

    C. 禁锢    蔓延    正襟危坐    摧枯拉朽

    D. 俯瞰    消逝    油光可签    锐不可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对下面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苦闷。

    B. “悠然见南山”写出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体现了心灵的自由惬意。

    C.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出了夕阳落山、成群鸟儿纷纷归巢的美好场景。

    D. “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可以理解为诗人领悟到的自然之趣与人生真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3 题
  1. 有句歇后语叫“杨志卖刀——英雄末路”,请你简要概述杨志忍痛卖掉祖传宝刀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水浒传》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_______)

    (2)林冲安分守已,却一再遭到陷害,无奈之下大闹野猪林,被逼上梁山。(_______)

    (3)晁盖等七位好汉在智取生辰纲后事发,被官府追捕,不得己投奔梁山,梁山寨主王伦不肯收留,晁盖便杀死王伦自立为寨主。(________)

    (4)母狼蛛背着小蛛们活动,至少要经过几个星期。(________)

    (5)萤火虫的幼虫能把固体物质变成液体物质。(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根据提示填空。

    (1)出自苏联作家 _____(人名)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主人公_____人名)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2)宋江征讨方腊,待班师回朝时,一百零八条好汉就只剩下___(填数字)人。

    (3)《神秘的池塘》中描写到池塘底下的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____________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____________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身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孑孓在水中有节奏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就会变成__________。

    (4)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___________剪下许多小叶片是为了将小叶片凑成一个个针箍形的小袋,储藏蜂蜜和卵;_______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

    (1)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___,猿鸟乱鸣;___________,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诗经·邶风·式微》)

    (5)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9)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___________ ,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1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12)《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3)《小石潭记》中与《朱元思书》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他从不对我们说这些事的实话。

    提取这个句子的主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和比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 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 颔联运用移动的视角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 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2.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注解)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1.对(甲)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B. 父命之(教导,训诲)

    C. 以顺为正者(正确) D. 一怒而诸侯惧(害怕)

    2.对(乙)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遂往求疗(于是) B. 而颖悟绝人(超过常人)

    C. 书不数字(书籍) D.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表约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戒之曰       必敬必戒 B.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

    C. 居天下之广居   妾妇之道也 D. 管夷吾举于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 B. 军士吏被甲 C. 曾益其所不能 D. 是日剧饮而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与之同游清泉寺    已而之细柳军 B. 已而之细柳军   军霸上

    C. 下临兰溪        日光下澈 D. 以军礼见     以备胡

    6.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B.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C.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D.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8.根据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有人认为苏轼亦是“大丈夫”,你是否赞同,请结合乙文,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五月艾香

    ①五月,是个吉祥的月份,也是艾香恣情的季节。

    ②艾草,这种略显俗气的野生植物,有着独特的气韵,在人们的血脉里流淌了数千年可谓摇曳生姿、慰藉生灵。每年惊蛰前后,艾芽破土拱出,顶开头上厚实的沃土,开始迎接春风的洗礼。艾草的嫩苗为绿色,半月后呈灰白色。叶片椭圆,形似玉指伸展,饱满莹润。月余时间便长成了,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沟坎河畔、房前屋后、路旁荒郊,随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一丛丛,一簇簇,挤挤扛扛、争相拔节。

    ③艾草的素幽清香,一直氤氲在遥远的记忆里,并牢固地生长在每位故乡人的心头上。

    ④祖先的文字里,早已把艾草与人的生命连在一起。据《本草钢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岁时广记》中记载:“艾草能灸百病。一名冰台,一名医草,生田野,叶背苗短者为佳。五月五日采曝干作煎。勿令见风,经久方可用。"《孟子》亦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据说扁鹊、华佗针灸病人时,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病者的穴道,可见用陈艾灸病,效果甚优。

    ⑤艾草是一种最早与人类肌肤相亲的植物。出生三天的婴儿,用艾草熬水洗浴,据说可以祛瘴气禳胎毒、避瘟驱邪。原本弱小的生命,经受人生的这第一次洗礼,一生茁壮少疾。若家中的老人患有眼疾,用五月带露的艾草在锅里煮沸后温熏洗,不几日眼睛便觉清凉舒适,疲倦与模糊也烟消云散。除了药用,艾草还可食用。艾草煮鸡蛋,清香可口,有清火消炎之功效;风寒感冒,用晒干的艾叶熬茶,连续喝上几天,感冒便不日而愈;在缺医少药、囊中羞涩的年代,正是这种野生野长的草科植物为人们除病去灾,成为寻常人家生活中的必备之物。

    ⑥经世流年,岁月如歌,乡下人与艾草的不渝情感,演绎成亘古不变的风俗,延续至今。

    ⑦“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要上山采艾草,回来插于门楣,就像贴上一道灵符,趋利避害、招纳百福。这一插,就是上千年。那一束束斜插在檐下的艾草,卷起暗绿的叶子,露出银白的叶背,散发着草药味的清香,守护一方人平安,保佑一家人健康。

    ⑧神奇的功效赋予艾草一种独特的浪漫情怀。《诗经》里有如是佳句:“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多么缠绵热烈的爱意啊!想念挚爱的恋人,竟到了一日不見,如隔三年之境。这思念里虽有艾草淡淡的清苦,也有艾草执着的醇香——原来,艾草竟是清纯浪漫的爱情象征。

    ⑨艾者,爱也。端午插艾,不仅是文化和习俗,更是家乡的味道。那艾香弥漫,恍若散发着母体的奶腥和温馨,从遥远的故乡飘来,浸润着游子的身心。于是,心中深切的祈愿和殷殷的牵挂,凝结成对母爱的期待,在故乡袅袅的炊烟里轻语呼唤。

    ⑩艾香的温丽,不仅让我们记住一个神圣的节日,更有对故土和母亲的深深眷恋。

    (选自《光明日报》,作者:叶剑秀,有删改)

    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草纲目》中曾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B. 艾草因为可食用,可药用,成了现在人们生活的必备品。

    C. 艾草淡淡的清苦和执着的醇香象征了清纯浪漫的爱情。

    D. 文章题日为《五月艾香》,是为了强调艾草生长的季节。

    2.本文写到了有关艾草的哪些内容?

    3.结合语境,品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随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一丛丛,一簇簇,挤挤扛扛、争相拔节。

    4.作者在文末说:“艾香的温丽,不仅让我们记住一个神圣的节日,更有对故土和母亲的深深眷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