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人和谋士都是自由职业者,他们浪迹于各国各地,主动寻找主人出卖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形成了“士无长君,国无定臣”的局面,这说明

    A. 宗法分封制已完全崩溃   B. 军功成为各国授爵的依据

    C. 贵族世卿世禄特权被打破   D. 君主集权意识的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多数帝王惧怕史官,因为帝王是昏是明、是否察言纳谏等都可能会在史官笔下留下线索。对于一个“昏君”的历史定位,绝大部分帝王都是恐惧的,对史官的进谏只要是不涉及王权本身的问题,帝王基本都听从之。这说明

    A. 古代帝王都具有尊重史官传统

    B. “明君”的历史定位是历代帝王的追求

    C. 皇帝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D. 青史留名成为制约皇权的力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明中后期,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

    A. 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 重农抑商政策日渐废弛

    C. 倭寇之患平息,政府放松海禁   D. 整体经济仍领先世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南宋时期,儒学家陈亮主张“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朱熹空谈义理,强调以民为本,坚持改革政弊,考求历代国家的成败兴亡、典章制度的兴废,希望以此寻出振兴南宋,转弱为强的途径。这说明

    A. 朱熹之理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B. 儒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

    C. 儒学具有经世致用之内涵

    D. 孟子学说备受宋儒推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A. 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B. 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C. 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 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00年6月,清廷以光绪帝名义向英、美、法等十一国宣战,而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却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诏令,使列强没有入侵东南的借口。他们的理由是清廷的宣战诏书,是义和团“矫诏”,胁持朝廷所下的“乱命”。据此可知

    A. 汉族地主官僚抗清排满意识凸显   B. 清朝中央政府威权下降

    C. 中央与地方开始出现分歧   D. 地方督抚缺乏民族精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1937年的淞沪战场上,除了地方军队外,蒋介石也将所有德式训练之中央军精锐全部投入战斗,却仍遭惨败,与此同时,英美等国舆论认为其“虽训练犹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之阵地,竟能抵抗十周”。这说明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英美政府同情中国抗战

    C. 军备状况是战场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D. 蒋介石抗战决心坚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年代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 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 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 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的政治体制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不能从重要信息中筛去琐碎的噪音和从长远需要中筛去眼前的一时兴致。该观点认为

    A. 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B. 雅典民主范围狭小

    C. 直接民主存在缺陷   D. 雅典民主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是1270—1890年英国的国民平均收入图,据图可知1830年以后英国的人均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后商贸中心的转移

    B. 工业资本家聚集大量财富

    C. 工业革命促进工人整体收入增长

    D. 工业化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18年,美国国务卿兰辛说:“他们以恐怖的手段获得政权,对自由、财产的破坏远远大于法国革命……我们不要去理睬这些危险的理想主义者,而且不与他们发生直接往来!”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谋求夺取世界霸权   B. 俄国二月革命引起美国恐慌

    C. 美、俄意识形态存在严重对立   D. 美国否定法国大革命及其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戴维·赫尔德说:“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所造成的资本、商品、技术、人才等跨越国界的自由流动使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跨国力量和互动的扩张将削弱并限制了特定政府对其公民活动所能够施加的影响,国家正经受着其可选择空间的进一步退缩。”该观点旨在强调

    A. 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竞争不断增强   B.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民族争端

    C. 经济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D. 跨国公司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清廷以东北为“龙兴之地”,担心关内汉人的大量迁入会损害旗人利益,破坏满族的习俗和秩序,康熙七年(1668)推行封禁政策,禁止关内人口迁居。1860年,面对沙皇俄国在《瑷珲条约》之后对外东北与库页岛的领土的夺走,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上疏朝廷,呼吁开禁放垦,鼓励移民实边,获得采纳,至光绪年间则完全废除东北禁令,1907年更在东北设置3省(黑龙江、吉林、奉天)。汉人移民不再偷偷摸摸进入东北,于是直隶(今河北)、山东等地区无地或者少地农民纷纷进入依然地广人稀、法制薄弱的东北开垦荒地,移民东北愈演愈烈,形成高潮。

                                   ——据张利民《“闯关东”移民潮简析》

    材料二:在国内战争结束之时,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移民不但解决了开发西部的劳力问题,而且使西部成了“民族熔炉”。与英裔居民为主的东北部不同,来自东欧、南欧、亚洲和拉美的移民集居在辽阔的西部地区,使这里的文化呈多元化,如加利福尼亚等州受西班牙文化影响很大,又是美国亚裔居民最多的地方,旧金山的唐人街闻名于世。

                            ——据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东北移民过程相比,美国西部移民过程有哪些不同点?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0年6月1日,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在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我们要在统一的方针下,按照必要和可能,初步调整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或其某些院系,以便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同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

    1952年,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展开。这次以苏联大学体制为模板,大力建设单科性专门学院,削减原综合类大学,综合类院校从近50所削减剩14所,工科比重同时强化,文科弱化严重,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同时,许多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被停止和取消,民国建立的60余所私立高校也全改为公立,另因教会大学违背马克思哲学唯物的原则,故教会大学如上海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沪江大学等被瓦解并分配到其它院校内。

    ——《1952年院系调整回眸》.人民网-读书频道. 2010年3月23日.

    (1)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院系调整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年院系调整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波兰战役,是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1939年8月23日,德国和苏联签署《德苏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并非仅有保证两国安全的效用,其中还附加了一项秘密协定:两国共同瓜分东欧,包括波兰、波罗的海诸国、罗马尼亚等国家。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德国军队分作北、南、西三个方向发动攻击,并以两翼包围的方式夹击集结于边境地带的波军主力部队。波军损失惨重、欲撤出布署于德波边境的部队,将其用于首都华沙以西的位置建立一条防线,等待军事同盟国的英法两国对德国的西方战线发动攻击,但拥有兵力绝对优势的盟军却按兵不动。9月中旬,德军兵临华沙,波军将大部分仅存的主力集结,于布楚拉河一线反击德军,一度逼迫后者抽调兵力应付,最终,德军将波军主力包围歼灭,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9月17日,东方的苏联根据《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协议而入侵波兰,开辟了第二战场。波兰政府认定原先守于东方“罗马尼亚桥头堡”进行固守的计划已不可行,遂下令撤离所有部队至中立的邻国——罗马尼亚。10月6日,最后一批波兰军队于科克战役被击溃,德苏两军占领波兰全国。尽管波兰从未有代表全国的政府或组织出面宣布投降过,但也已象征了波兰境内战事的结束。

    ——《二战军事基地》.2009-03-09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入侵波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兰战役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尼可罗·马基亚维利(1469—1527),是意大利的学者,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外交官。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被称为近代政治学之父,是政治哲学大师。

    马基雅维利最知名的著作是《君主论》,在《君主论》中,他主张:一、军队和法律是权力的基础。在和平时期军队起到维护社会治安,象征国家的军事力量的作用;在战争时期,军队就成为了君主抵抗外来侵略,保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二、君主应当大权独揽,注重实力,精通军事。三、君主不应受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只需考虑效果是否有利,不必考虑手段是否有害,既可外示仁慈、内怀奸诈,亦可效法狐狸与狮子,诡诈残忍均可兼施。四、君主可以和贵族为敌,但不能与人民为敌。五、君主应当不图虚名,注重实际。残酷与仁慈、吝啬与慷慨,都要从实际出发,明智之君宁蒙吝啬之讥而不求慷慨之誉。六、“国家”摆脱神权,反对君权神授观念,国家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创立的,强力才是国家和法律的基础……对于宗教,他认为古罗马的宗教要比基督教更为可取,批判当时的基督教侵蚀了一个自由和生气勃勃的公民生活所需要的品质……他所主张的政治权术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靳源《马基雅维利战争观的时代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对欧洲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土上,不少城市里有所谓“租界”,那里的统治权完全属于外国人。他们设立法院、警察、监狱、市政管理机关和税收机关。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武力恐吓,实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起着极其凶狠的作用。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租界,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电灯或瓦斯灯;他们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他们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上海如此,香港也如此。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八册

    解读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提炼出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