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7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名著阅读 1 题,对比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作文题 2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③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④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到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⑤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⑥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

    ⑦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第④段中“她所料到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3.文中第④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到怀里”,“冲”和“搂”有什么表达效果?

    5.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朱自清的《春》,完成下面小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A)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C)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D)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按课文的内容填写文中空格处的词语。。

    A (_______)   B(________)   C (________) D(_______)

    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第二段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一句仅仅是写树叶、小草的颜色吗?说说你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3)李商隐在 《夜雨寄北》 一诗中,想象与友人秉烛夜谈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对远方朋友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6)《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将不同景物巧妙结合,从正反两面烘托出游子内心的凄楚悲怆。

    (7)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人对“读书”有深刻的见解,如汉代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宋代大文豪苏轼也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7 题
  1.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翻来复去(fù) 憔悴(cuì)  抖擞(sǒu)

    B.人迹罕至(hǎn) 论语(lún) 侍弄(shì)

    C.饥肠辘辘(nù) 盔甲(kuī)  尴尬(ɡà)

    D.咄咄逼人(duó) 花苞(bāo) 匿笑(n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

    A.他在我们这群小伙伴中,做事稳当,处事果断,德高望重,很有威信。

    B.今天因为要出去游玩,奶奶特意梳洗了一下,打扮得花枝招展,煞是好看。

    C.第一次月考考砸了,面对别人的嘲笑,他却充耳不闻。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在调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D.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网络造词”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D.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中有关语法修辞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担心”“想念”“出现”“应当”等词语的词性,都是动词。

    B. “凌乱”“强壮”“清脆”“笔直”等词语的词性,都是形容词。

    C.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句中的加点词是贬义词。

    D. “那只猫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这个句子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春》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先生,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C.《观沧海》的作者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D.古人称谓有敬辞和谦辞的区别,如“尊君”“令妹”“赐教”“奉陪”是敬辞,“家君”“舍妹”“寒舍”“见谅”是谦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下面一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②①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

    思源实验学校七年级(6)班的同学们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班会,现邀请你参加。

    (1)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妙手回春   B.家和万事兴   C.博古通今   D.举天地之正气

    (2)下面有四位同学都说了各自的家庭,主持人要求他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自己家庭的特点。你最羡慕哪一位同学的家庭?请简要说明理由。

    第一位说:相亲相爱   第二位说:相依为命

    第三位说:相敬如宾   第四位说:相安无事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百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1.文中的“他”指的是 _____________ ,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作者对文段中的“他”有着怎样的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对比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     (2)相委而去   __________

    (3)故人来,方与之食__________   (4)恐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__

    2.根据句意,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4.读了[甲]文和[乙]文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这首诗的后两句,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___________自然地联系起来,借此抒发______________之情。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题一:感谢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上“父母”、“那次比赛”、“老师的目光”、“那次失败的经历”等。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③叙事清楚,结构完整,恰当运用细节描写,真情实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二:

    人,总在变化——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现在,你走进了初中校门,你发觉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已悄然发生变化了吗?

    请你选择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以“我在变”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紧扣“变化”选取具体的事例。②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③情节完整,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