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null 1 题,单选题 22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这反映出法家

    A. 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

    B. “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C. “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

    D. 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考古学家在河北临城县中羊村发现了属于战国后期赵国的墓葬群,该墓葬群采取了聚族而葬的方式,间距稠密,在225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150余座墓葬,分布整齐,排列有序。可见当时

    A. 社会的等级结构层次分明   B. 周天子宗族礼制下移民间

    C. 地方的宗族力量由弱变强   D. 地方的宗族力量依然强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帐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

    A. 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 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

    C. 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

    D. 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以铭文的方式颂扬祖德,感念王恩,字数比商代有了明显的增加,也有一些青铜器记载了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记、誓、训、颂等内容。这反映出西周

    A. 文化传承意识增强   B. 书法艺术日益成熟

    C. 宗法礼仪渐趋崩解   D. 青铜工艺水平提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

    A. 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

    B. 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

    C. 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

    D. 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2 题
  1. 西周初期,王室能够推行“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春秋时期则成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A. 华夷之争已日趋激烈

    B. 王权的影响已经不复存在

    C. 君臣契约关系的解体

    D. 王权衰微与大国争霸并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 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析】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

    A. 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 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 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君主专制

    D. 家国一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 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 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 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该材料主要说明(    )

    A. 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   B. 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

    C. 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   D. 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题文)《训约十四条》记载“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据此,中国古代族规起到的直接作用是

    A. 维护家族团结和睦

    B. 灌输儒家伦理道德

    C.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D. 强化家国一体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较小,几百乘战车几千人参加的战争已经算是大战争。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动辄用兵十万甚至数十万,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烈度越来越高。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 诸侯国数量的增加

    B. 郡县制的逐渐推行

    C. 各国对统一的渴望

    D. 科技发展武器改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B. 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 小农经济关乎封建社会的稳定

    D. 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孟子·尽心上》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孟子强调

    A. 性本善

    B. 教育的教化功能

    C. 学以至圣,致良知

    D. 民贵君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春秋时期,有人强调“日困而还,月盈而匡”。这一说法体现了

    A. 人定胜天的唯物思想

    B. 阴阳消长的辩证思想

    C. 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D. 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不同的人与人交谈风格迥异,孔子“不问不答,少问少答,多问多答”,老子不在意别人能否理解自己的意思,“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墨子老是追着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强聒而不舍”。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个人性格差异

    B. 个人职业不同

    C. 个人品德参差

    D. 生活环境差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A.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C.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指出:“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这表明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家国一体固化

    B. 体制尚未健全

    C. 地方相对独立

    D. 君主专制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西周立礼义,等贵贱,礼中又置乐,音乐配合不同礼仪,但强调天子、诸侯、卿大夫等都是音符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所谓“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表明,礼乐的主要功能是

    A. 聚集宗室功臣,巩固集权统治

    B. 辨别血缘亲疏,维护等级秩序

    C. 区分贵贱等级,促进社会和睦

    D. 和谐贵族关系,构建平等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说到:“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A. 作者认为宗法制度是西周一切典章制度的源泉

    B. 作者有一种对西周制度的作用过于理想化的学术倾向

    C. 作者认为制度创新是西周稳定的核心

    D. 作者认为中国早在西周就已经奠定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格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战国以来,中国只有皇权爵位是嫡长子继承制,而家产包括土地的继承,则实行的是诸子均分制。古代中国这种土地继承制度客观上

    A. 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调动了小农生产者的积极性

    C. 导致古代农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

    D. 保障人民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吕氏春秋》载:“古代圣王引导他的百姓从事农业,不仅是为了地理的出产,而且是为了陶冶他们的心志,持重就会很少私下发表议论,很少私下发表议论,国家的法制就能确立,民力就能专一。”据此可知,古代统治者“重农”意在

    A. 加强农业管理

    B. 限制人口流动

    C. 灌输法制观念

    D. 强化社会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题文)《管子》一书建议把“修道途,便关市”作为“输之以财”的重要方式之一。《孟子》记载宋国大夫戴盈之说:“(税率)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

    A. 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

    B. 区域性统一市场日渐形成

    C. 区域间长途贸易不断兴起

    D. 加大“关市之征”成为共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题文)王是封建社会皇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也可指国君、帝王。儒家所提倡的“王道”是指

    A. 以武力征服天下

    B. 以道德行仁义使天下归顺

    C. 天子的教化

    D. 以仁义治天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据《史记》记载: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对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

    A.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 时间久远脱离现实

    C. 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

    D. 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材料阅读

    材料一  墨子时代,中国科技是世界的一个顶峰。到春秋时奴隶统治逐渐走向崩溃,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新兴的地主阶级积极寻求新的技术力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加之当时战争连连,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更需要新的生产技术的支持来满足社会之必需,于是墨家科技便蓬勃而起了。

    材料二  墨子出身于工匠之家,他又长期活动于文化科技比较发达的京畿之地鲁阳,这对墨子的科技活动和发明创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时儒家代表孔子,尽管是教育家,但从没把生产技术和科学列为教育内容。针对儒家这种贵道贱器,鄙视生产劳动的反动世界观,墨家给予了有力地批判。墨家对儒家的批判和斗争,也使墨家科技思想不断地发展起来。

    材料三  中国历代统治者皆把自己视为代天行道的天子,而把人民群众视为贱民和愚氓,他们的一切律令和施政目标,均在于维护其至高、至大、至尊的权力和地位,而从不把发展生产、惠及民众作为其施政要旨。因而科技生产始终被视为鄙事,并把技术发明看作“奇技淫巧”和“贱工末技”。加之墨家的人民性思想不能为统治者所用,其后学又分裂而各自为是,所以墨家就逐渐衰微了。

    材料四  著名学者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墨经》中的抽象科学知识与古希腊的理论科学的大起大落,则是人类历史上一切超越时代的早熟文化的共同历史命运。在两千多年前的生产水平与社会发育水平下,经历深远的精神发展路程而开出的远离社会生活的灿烂纯粹的思想之花,必定是极其脆弱的。”这当然也是墨家科技思想被排斥和湮没的又一个原因。

    回答下列问题(作答时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墨子科技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结合材料三、四,说明墨子科技思想湮没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