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2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A. 一战

    B. 二战

    C. 太平洋战争

    D. 冷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作用重大”包括

    ①主张实施变革

    ②提出效仿宋朝制度

    ③推动大化改新

    ④促使日本向封建社会转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克伦威尔建立起军事独裁

    B.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C. 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D.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佛教被宣布为国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各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A.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文物(下图)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遗址,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原始居民

    ①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②会纺线织布

    ③烧制陶器

    ④拥有成熟的文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周公日:“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可知我国最早可考历史记载于

    A. 甲骨文

    B. 青铜器

    C. 竹简

    D. 丝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 推行县制

    B.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C. 奖励耕织

    D. 废井田,开阡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胡适说:“孔子是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仁者爱人

    B. 因材施教

    C. 温故知新

    D. 有教无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是“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表”,表中变化反映了

    全国所辖郡数

    秦岭淮河以北郡数

    秦岭淮河以南郡数

    西汉

    103

    74

    29

    西晋

    162

    86

    76

    A. 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B.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 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D. 西晋疆域大于西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东晋王羲之“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他在《兰亭集序》中的书体被认为是兼具有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这种书体是

    A. 隶书

    B. 楷书

    C. 行书

    D. 草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学习历史需要辨别史料的价值。从研究司马迁史学思想的角度看,《史记》属于

    A. 第一手资料

    B. 第二手资料

    C. 口述资料

    D. 影像资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孙健在《中国经济通史》中提出:“西汉时期,冶铁业非常发达。据考古发掘,在北京清河、山东滕县、河南鲁山、南阳、巩县、方城和江苏利国驿等地都发现过汉代冶铁的遗址。其中以南阳、巩县两处冶铁遗址规模最大。”该史料对于研究西汉冶铁业来说属于

    A. 文献史料

    B. 实物史料

    C. 口述史料

    D. 碑刻史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从历史图片中获取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历史学习能力。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 国家统一

    B. 中外交往

    C. 民族融合

    D. 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下列改革中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 商鞅变法

    B. 孝文帝改革

    C. 戊戌变法

    D. 邓小平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日:“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联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由此可见,唐太宗

    A. 勤于政事

    B. 重视文教

    C. 任用贤才

    D. 善于纳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宋太祖“制其钱谷”的措施是

    A. 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B. 增设副宰相

    C. 派文臣担任知州

    D. 设置转运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B. 大运河的开通

    C. 南方自然环境优越

    D. 北方人民南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史书记载:“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以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材料中的“帝”指的是

    A. 秦始皇

    B. 宋太祖

    C. 明太祖

    D. 康熙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018年春晚戏曲节目中有一段唱词:“倭寇贪婪人沦丧……救民水火敢担当,不求拜相与封侯,只为定国和安邦。”该唱词称赞的是

    A. 岳飞

    B. 郑成功

    C. 戚继光

    D. 郑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某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同学们为下表所示材料草拟了四个研究性学习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

    历史材料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A. 君主集权的强化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对外交往与冲突

    D. 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小奇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字狱”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对外文化的交流

    C. 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 D. 民族政策的演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佛教文化,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 在恒河沿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 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万神殿、斗兽场,感叹伊斯兰文明的魅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面是小历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B. 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 帝国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D. 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以下是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表,导致出现这种变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750年

    1800年

    1850年

    城市人口(%)

    21.0%

    27.5%

    52.0%

    农村人口(%)

    79.0%

    72.5%

    18.0%

    A. “光荣革命”的发动 B. 殖民扩张的开展

    C. 自由贸易的拓展 D. 工业革命的推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图所示是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它们的核心动力是

    ①蒸汽机

    ②煤炭

    ③石油

    ④电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对美国社会影响巨大,林肯在接见作者斯托夫人时说:“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一场大战”的根本目的是

    ①废除黑人奴隶制

    ②维护国家统一

    ③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④建立世界霸主地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设计知识简图也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下图反映的是世界史上的一些重要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是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下图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 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 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 联合美国,求得生存

    D. 赶快联合,争取自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成立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

    ——摘自钱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1)根据材料,概括丝绸之路功能的变化。

    (2)你是否同意材料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上述材料选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简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播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播到世界各地。

    ——摘自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三:《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署,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州(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无不禁,公私营千,夜食于此故也。”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基本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南迁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丝绸外传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的商业贸易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繁荣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经济政策的灵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权利。

    ——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苏联真相——对l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苏联模式具有双重效应。苏联模式在使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平衡、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增长方面却显得乏力……但对于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是有效的。1928—1940年,苏联国防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8倍,年增长率高达39%。1938年与1930年相比,步、机枪的产量增长了8倍,火炮产量增加了12倍。坦克1930年有170辆,两年后增加到3000辆;到1937年底,苏军拥有各类坦克1.5万辆。1936年苏军拥有飞机6672架,是1928年的4倍。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军的技术装备全部更新。苏制重型HC——2坦克超过德国“虎式”坦克的威力。火箭炮(“喀秋莎”)强击机等新型武器都有极大的发展。

    ——以上材料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趣讲应》

    材料三:“大萧条”到来后,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西部牧场主牲畜卖不掉又养不起,只好宰杀后抛入山谷。另一方面,部分必须品的价格又不像农产品价格下跌那么大,农民因无力偿还债务,l929—1933年间,有l00多万户农民因被取消抵押品赎回权而失去了他们的财产。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经济政策的灵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权利”这句话的理解。

    (2)据材料二,指出苏联迅速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国防现代化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大萧条”中美国的农业现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罗斯福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措施及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两者关系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陆续传入西方,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出现改变了欧洲只有教士和贵族才能读书和接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它们的出现摧毁了封建城堡,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它们的发明导致了美洲大陆的发现,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正因为如此,西方近代科学之父法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上,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指出改变世界面貌的第三种科技发明。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材料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