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8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1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

    A. 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B. 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C. 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 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8 题
  1. 明清之际,民谣有了“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有几坐盐店,强如做知县”等说法,这表明当时

    A.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

    B. 工商皆本思想深入人心

    C. 民众重商意识逐步增强

    D. 社会官本位意识被淡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被派到地方服务。在地方有了政绩,再经长官推举到中央,经过中央的考试,然后才正式入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材料体现的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B. 材料体现的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

    C. 材料体现的是宋代以后普遍出现的平民政治

    D. 材料体现的是汉代的察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

    A. 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B. 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C. 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D. 改变了女性的婚姻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初某著名思想家在其著作中指出:“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自古未有国贫而可以为国者。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为政之道,必先田、市”。从上述的材料信息中可以得出

    ①他主张将富民作为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

    ②他的经济思想与黄宗羲的经济思想相似

    ③他认为“富民”可以稳定国家政治秩序

    ④他的思想是对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经济政策的继承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题文)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

    B.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C. 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D. 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宋初文书写道:“凡制赦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朝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 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 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C. 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D. 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已出现,到宋代我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 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题文)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由此可知,关于福利制度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根除了贫富分化

    B. 是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的根本原因

    C. 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 扩大了政府财政支出,存在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等弊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了87次战争。其中,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战争的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联系

    B. 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C. 战争造成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D.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分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的基础上,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

    A. 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

    B. 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

    C. 商品化趋势明显

    D. 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言论反映北宋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

    C. 租佃关系开始出现

    D. 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明朝万历年间的《帝乡纪略》中记载:“今男人不勤农业,而专以耕事责之妇人,妇人不习纺织,而专以体肤勤之田亩,至于闾阎贱妇,尤且出其余力与人佣工。”上述材料说明

    A. 女性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已超越男性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彻底解体

    C. 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发生了变化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已经出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B. 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C. 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 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它有如一个蜂窝,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

    A. 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B. 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C. 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

    D. 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 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 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题文)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A. 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 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 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 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 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 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 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后,所有年满25岁的男性都有权参加帝国议会的选举。而英国在1884年议会改革后,选民权的比重也才上升到成年男性的60%。由此可见19世纪的欧洲

    A.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和公开

    B. 英国拥有更加强大的贵族寡头政治传统

    C. 选举权的广泛程度不等于民主化的水平

    D. 秘密选举会使处于依附地位的人受胁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题文)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知,明初

    A. 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 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

    C. 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 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A. 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

    B. 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

    C. 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

    D. 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和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进入20世纪后,质询时间固定为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个小时。对于普通质询,被质询人可在7天内答复;对于紧急质询,被质询人必须在3天内答复。70年代后,下院设立了与政府工作相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发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改善。

    ——埃弗尔·詹宁斯《英国议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共 1 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恒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