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null 1 题,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19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null 共 1 题
  1. 张太雷在《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中说,“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这反映

    A. 思想界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B. 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

    C. 十月革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 新文化运动已经走向终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 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

    C. 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

    D. 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农民的实际负担,并不等同于政府的赋税征课额,历史上赋役历来就有“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的弊病。这一弊病根源于

    A. 专制王权之下法治精神的匮乏

    B. 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

    C. 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

    D. 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追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9 题
  1. 有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据此可推知,“新冷战”

    A. 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抗

    B. 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

    C. 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

    D. 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梭伦改革后,雅典一、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的公民虽然没有资格担任官职,但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可以参加陪审法庭。这反映了

    A. 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必须是相互对等

    B. 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公民的民主政治

    C. 雅典民主政治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D. 雅典民主政治仅仅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对秦汉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征,概括得较为准确的是

    A. 倾覆与再建辉煌与成熟经世与玄思

    B. 波峰与波谷恢宏与古朴鼎盛与革新

    C. 创新与再造传承与新变集成与转型

    D. 波峰与波谷恢宏与古朴经世与玄思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材料反映出

    A. 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B. 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 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D. 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 重视法律程序

    B. 保留习惯旧俗

    C. 强调法官至上

    D. 体现人人平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这主要说明了

    A. 西欧一体化成效凸显

    B. 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

    C. 两大阵营的对峙对抗局面加剧

    D. 马歇尔计划积极展开成效显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题文)《训约十四条》记载“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据此,中国古代族规起到的直接作用是

    A. 维护家族团结和睦

    B. 灌输儒家伦理道德

    C.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D. 强化家国一体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题文)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 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

    B. 监察体系臻于完备

    C. 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D. 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指出,中国地方政体自秦到清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为郡政阶段、州政阶段、省政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相调适的产物。文中的“州政阶段”主要是指

    A. 先秦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唐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以北宋初期太宗、真宗年间的物价指数为基数,到两宋之交的宋徽宗时,作为农产品代表的米价格上涨约11倍,作为手工业品代表的绢价格上涨约2倍。这种差异容易导致

    A. 纸币贬值加速

    B. 农民税负加重

    C. 土地兼并严重

    D. 自然经济解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明末清初,大陆居民特别是福建、广东等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与原住民共同参与当地开发。其影响是(  )

    A. 打击了东印度公司在台残余   B. 开始突破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C. 推动了台湾经济结构的转型   D. 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唐代法律规定,“凡官员有数,而署置过者有罚”,“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二年”。这说明唐代

    A. 有力地防范了官员腐败

    B.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

    C. 注重规范各级官员编制

    D. 杜绝了选官上任人唯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以下结论不能体现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是

    A. 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开始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D. 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封建势力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学者认为:“比鸦片战争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美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这段话

    A. 说明了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B. 掩盖了鸦片战争侵略性质

    C. 贬低了中国经济政治制度

    D. 脱离了当时具体历史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从这份史料中我们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列强可以在中国建立租界

    B.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C.列强取得划分“势力范围”的特权

    D.列强取得了设立“使馆界”的特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

    C. 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D. 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纽约时报》是一家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达500余篇;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检索,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由此判断该事件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辛亥革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孙中山说:“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所以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下列事件符合孙中山的“政权”思想的是

    A. 成立同盟会

    B. 建立湖北军政府

    C. 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D. 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题文)甲午战争使日本以强兵走向富国,2014年又是甲午年,日本右翼期盼“甲午神奇”能出现。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

    材料一

    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

    “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据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朱元璋推行严刑峻法,对大臣擅权、武将骄横给予最严厉的打击,所谓“以重典驭臣下”。明律简于唐律,严于宋律。又在明律之外,把案例编为《大诰》,颁给各级学校作为必读教材,以后又编了《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其序言说:“诸司敢不急公务而务私者,必穷搜其原,而置之重典。”所载都是惩治贪官污吏、地方豪强的重大刑事案件,其中凌迟、斩首、族诛的有几千条,弃市以下万余条,大都出于朱元璋亲自裁定。针对元季官吏贪冒、徇私灭公,他下决心严惩贪污,说:“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于洪武二十五年编《醒贪简要录》,颁行天下,官吏贪脏六十两以上即枭首示众,再处以剥皮之刑。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工业革命把英国变成一个工业强国的同时,也让它遭受了严重泛滥的政治腐败。1872年,议会两次通过议案宣称贿买和威胁选民均属刑事犯罪,并于当年通过《秘密投票法案》。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政府官员财产申报的法律,亦即被称为“阳光法案”的《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该法令规定了议会中议员选举费用的限额和对选举舞弊的刑罚,并规定如果官员个人财产与其正常收入之间存在差距,就必须作出解释和说明,如不能提供合法所得的证据,就会被认定为灰色收入,进而被治罪。该法案建立起的财产申报制度后来被许多国家所学习,“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并且还拓宽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方式和监督途径”。

    ——据唐朗诗等《英国腐败治理经验: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时序》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的异同,并指出其反腐举措出现差异的政治根源。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反腐的重要领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反腐举措的重要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

    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

    ——转自(历史风云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

    (3)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00年

    改良后的蒸汽机中,62%被用于为炼铁炉、面粉厂等工业提供旋转动力

    1816年

    英国阿美士德率团访华,因为礼节等分歧,未能谒见嘉庆帝

    1843年

    中英签订《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

    19世纪

    50年代

    荷兰、丹麦、普鲁士等国大幅度降低进口商品关税;法国大大降低钢铁和五金品材的关税

    1860-1861年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与清政府用平等礼节;成立总理衙门,专门负责对外交往

    1872-1894年

    近代中国民营企业达到100多家,分布在纺织、面粉,造纸、船舶修理等多个部门

    1895年

    台湾发布战斗檄文,宣言“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1898年

    康有为等人组织保国会,呼吁:“惟有合群以救之,惟有激耻以振之”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