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选择题 1 题,非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3 题
  1. 某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坦露自己在抗战孤岛一一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曲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

    A. 唯物史观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

    B. 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

    C. 历史叙述本质上是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客观分析

    D. 历史学者需坚守学术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中近东和东南亚地区散发了许多书籍和小册子,它们都以当地出版机构的名义出版,这些出版机构在经济上得到美国的补贴”;美国还“利用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逃到美国的叛徒和民族败类写文章进行污蔑”。美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发展

    B. 展示美国的文化软实力

    C. 对苏联、中国进行封锁

    D. 以文化冷战遏制共产主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计划经济模式尚未确立

    B. 公私合营已经全面展开

    C. 土地革命任务业已完成

    D. 工业化已具备初步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

    A. 皇权是国家最高权力

    B. 资产阶级没有任何民主权利

    C. 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

    D. 统治者用铁血政策来维护国家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虽然法律专家们并不认为自然法无形中对罗马民法起了限制作用,但是他们确实把它看作人类立法应当顺从的楷模。这一基本原则是罗马的一个伟大贡献,至今仍在起作用。”这说明罗马法

    A. 许多原则和制度被近代采用

    B. 为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立法技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D. 自然法观念对后世影响巨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B.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政策确保了封建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D.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上海租界当局制定的法规,均采用“章程”称谓,如,公共租界的《工部书信馆章程》(1893年)每一款都有款标,款下按条排列。中国传统法典中,法规多称“律”、“刑统”、“令”、“敕”、“制”等,只有条、无明确款。据此可知,租界法规

    A. 促进西方近代法制与中国传统法律融合

    B. 为中国法制近代化树立语言与结构规范

    C.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法律基础与审判制度

    D. 提供了租界各领域进行自治的法律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倪学勇在《雅典民主的多元解读》中评价,“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雅典公民真理意识浓厚

    B. 雅典直接民主造成制度危机

    C. 雅典民主注重法律程序

    D. 雅典制度限制自由力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变法》一书在对比近代的中国与西方时写道:“中西同有舟,而彼则以轮船,中西同有车,而彼则以火车;中西同有驿递,而彼则以电音;中西同有火器,而彼之枪炮独精;中西同有备御,而彼之炮台水雷独擅其胜;中西同有陆兵水师,而彼之兵法独长。”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能得出

    A. 该书涉及西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 该书作者正在鼓吹洋务运动

    C. 该书指出了西方比中国的先进之处

    D. 该论述有利于宣传维新变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 红军长征的胜利

    C.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 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社会结构变化时提出了“伞式社会”和“蜂窝式社会”。“伞式社会”即政府与企业之间构成了“父爱式庇护”、“亲戚式庇护”和“朋友式庇护”的“伞式”关系。“蜂窝式社会”即每个平民百姓都像辛勤的蜜蜂那样,通过个人或家庭的努力,编织自己的关系网络,构筑属于自己的蜂窝。导致由“伞式社会”到“蜂窝式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加强

    B. 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

    C. 政府监管职能的削弱

    D.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以职。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

    A.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

    B. 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

    C. 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

    D. 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偏离了”“方向”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民族危机的深重使救亡图存压倒了人权启蒙

    B. 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

    C.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尚不足以为思想启蒙提供土壤

    D. 人民的排外情绪影响了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中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但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中废为中大夫”,后又因推算阴阳灾变,“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最后“去位归居……以修学著书为事”。他的命运说明在汉武帝时期

    A.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十分突出

    B. 皇权与儒学之间存在隔阂

    C. 儒学的地位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崇高

    D. 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空前加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题文)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电影的黄金时代”,在好莱坞每年制作的约500部中,有大量的黑帮片、牛仔片和马克斯兄弟的搞笑片,还有大量的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这些电影在美国广泛流行是因为

    A. 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

    B. 诙谐和幽默给战争中的人们以抚慰

    C. 夸张和想象给富足的人们以鼓舞

    D. 历史和冒险给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人们以引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晚辈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会被视为大不敬;同辈的兄弟姐妹一般也不以名字称呼兄姐,否则会被视为没有家教,而要根据顺序用亲属称谓来称呼。宗法制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先秦宗法制

    A. 蕴含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

    B. 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

    C. 凝聚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D. 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近代美国传教士罗孝全说:“上帝的旨意真是奇妙!前次(中国)与外国开战的结果,是出人意外的使中国得以开放。如今,倘这次革命能推翻偶像崇拜而开放,将使基督教的福音传遍中国,其结果岂非同样的奇妙!”罗孝全评论的“这次革命”

    A. 借助了西方宗教来发动民众

    B. 维护了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

    C. 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民族意识

    D.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A. 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B. 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

    C. 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

    D. 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同学在课外进一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归纳了以下表格,对该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1941年5月1日

    《陕甘宁边区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10月23日

    中共中央指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7年5月1日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年-1954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写入《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1955年-1965年

    先后成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

    A. 反映中共对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

    B. 表明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C. 说明中共一直高度重视民族问题

    D. 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源远流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一组苏〈俄〉联时期的宣传画,按时间先后排序应该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②①④③

    D. ③①④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008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据灾损报告,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41亿元。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努力自救外,中国得到了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援助安置及灾后重建?

    A.

    B.

    C.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材料认为“民”与“君”的关系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A. 霍布斯

    B. 伏尔泰

    C. 孟德斯鸠

    D. 卢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16年“两会”指出,今年是中国航天大年,新火箭新飞船升空,同时还有新的发射场启用等。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原子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等新兴科技。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

    A. 新中国建立初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

    C.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初期

    D. 科技体制改革实行之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据《上海县志》记载,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浙江通志》亦云,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材料反映出(  )

    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B. 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

    C. 纺织业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D. 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17年,王国维接连发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三作,运用“二重证据法”,以新出土的甲骨卜辞与纸上的旧材料参照对证,不但证实了《史记》关于殷商世系的记载大致无误,而且发现《山海经》《莲辞•天问》等古籍中的神话传说,也非全属荒诞,而是有相当的史实为依据,由此开出一条“古史新证”的路子来。同一年,胡适由美国留学归采,初登北京大学讲坛,讲授“中国哲学史”。胡适在北大,“丢开唐虞夏商,径从周宣王以后讲起”,认为“我们对于东周以前的中国古史,只可存一个怀疑的态度”,开出另一条疑古辨伪的道路

    ——据陈鸿祥《王国维传》

    (1)根据材料,概括1917年王国维、胡适上古史研究思路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国维“古史新论”的研究方法及其创立的历史背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

    ——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

    材料二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对推动近代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我国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的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朝中期,刘晏兼任盐铁使期间,创设了食盐间接专卖制,为以后各个朝代采用。他撤销了很多基层监管生产的小吏和冗员,放开百姓生产食盐环节,但生产的盐仍由政府统一收购,储存在盐场里,然后向商人批发。商人买到了盐,运往各地自行销售,不受限制。

    刘晏还奏请罢免了各州县设置的食盐“过境税”。在距离产盐区较远的地方,下令设立常平盐仓,平时备盐以应对盐荒。他还在主要产盐区设立13个巡院,在其它地区设立10个盐监,专办盐务,负责调研和执法。还在各交通要道设立几千个盐仓,储备食盐。如果哪个地方食盐脱销,可以就近调运供应。

    ——摘编自马立诚著《历史的拐点: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为推行食盐间接专卖制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食盐间接专卖制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古”,同时也不主张“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摘编自汤一介《儒学的现代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危机与文化自觉”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